作者:
[法] 罗贝尔·布烈松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谭家雄 / 徐昌明
出版年: 2001-9
页数: 95
定价: 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ISBN: 9787108015556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谭家雄 / 徐昌明
出版年: 2001-9
页数: 95
定价: 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ISBN: 9787108015556
内容简介 · · · · · ·
《电影书写札记》是布烈松唯一的著作,是作者二十余年对“电影书写”进行的点点滴滴思考的集结。作者认为“电影书写”与时下的电影不同。电影是一种舞台剧的再现,抹杀了摄影机的独特性。而摄影机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复制舞台剧,而在于它严格捕捉到肉眼见不到而又为电影作者提供了极具潜力的组合要素,让电影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及声音的组合,令镜头所捕捉的现实片从现实的层面转化为真的层次。所以,作者视演员为模特,他们的作用不是演活某个角色,而是让人们通过他们的不露痕迹的言行进入他们的内心存在状态,这远比实际的戏剧冲突更能感动人。与其说影像再现了某种现实,倒不如说它们激发了某种想像。因此看似平谈的影像在适当的组合下就会造出神奇。作者不困于电影题材,更揭示了其他创作活动。其反思由技进手道,阐述预知、等待、诱导、亲近等艺术,颇具电影伦理学之论。
电影书写札记的创作者
· · · · · ·
-
罗伯特·布列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罗贝尔·布烈松(Robert Bresson)是法国电影大师。中学毕业后从事绘画, 30年代起参与电影制作。到80年代共拍成包括《贞德的审判》、《梦者四野》等十三部经典名作。他的“电影书写”理念及实践使他高居电影史殿堂的宝座。
目录 · · · · · ·
序
I1950―1958
II其他札记1960―1974
译后记
作者电影作品目录
I1950―1958
II其他札记1960―1974
译后记
作者电影作品目录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控制事物的精度。充当精密的仪器。 2.不抱执事之心理。每个取景都要找到其新的妙趣,我所想象之物的妙趣。直接的发明(再发明)。 3.场面调度或导演。不是指导别人,而是指导自己。 4.不要演员,不要角色,不要表演,要使用模特,取自生活的模特。以其人(模特)代其表(演员)。 5.电影书写是一种用运动画面和声音构成的写作。 6.尊重人的天性,不要刻意让天性变虚为实。 7.戏剧和电影书写若强行婚配,势必会两败俱伤。 8.要潜心研究无意义(不具有意义)的画面。 9.剪辑一部电影,就是通过目光将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物品连接起来。 10.我的影片首先诞生于我的脑海中,然后死亡于剧本上;它又通过我所使用的活人和真实物品复活,然后又被杀死在胶片上,然而一旦被摆放在某种秩序中,被放映在银幕上,则像水中的花朵跃然而生。 11.创造不是歪曲活人,不是捏造物品。而是在确实存在的人和物之间,在原样存在的人和物之间建立新的关系。 12.你的想象并不针对事件,而是针对感情,尽管你想让感情尽量具有资料性。 13.一把提琴足够时,绝对不要用两把。 14.拍片。置身于浑然的无知,钟情于强烈的好奇,当然还需有先见之明。 15.电影书写就是军事艺术。筹备影片等于准备战斗。 16.要让噪声变成音乐。 17.言语的洪流并不损坏一部影片。这是种类问题,而不是数量问题。 18.将你最为遥远和最为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的不易觉察的纽带,就是你的视觉。 19.但愿是感情引发事件。而非事件激发感情。 20.模特。活动的脑袋上的两只活动的眼睛,而活动的脑袋又在活动的身体上。 21.模特。“全身都是面孔。” 22.拍片。要仅仅坚信印象,坚信感受。不要智慧的干预,智慧与印象和感受格格不入。 23.打破平衡以便重新平衡。 24.是思想,就要隐藏起来,但还得让人能够发现它。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隐藏最深的思想。 25.不要熟练,而要灵巧。 26.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31.事物变得更为清晰,并不是通过更多的光线,而是通过我观察它们的崭新视角。 32.只需一个词汇,一个不到位或摆放不当的手势,就会阻止其余的一切。 33.时开时关的门声,脚步的声音,都是节奏的需要。 34.受智力控制的电影影片,其水平终究有限。 35.以现实修饰现实。 36.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之间发生的交流,将赋予你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其电影书写的生命,而且通过一种巧妙的现象去统一你的作品。 37.模特。不可模仿的灵魂与肉体。 38.如果你将一个老物件脱离平常围绕它的东西,它就会变成一个新物件。 39. 深挖你的感受。察看其中有何物。不要从用词去分析它。将其转换成姊妹画面,转译成对等声音。你的感受越是清晰,你的风格就越确定。(风格:所有非技巧之物。) 40.你的影片应该和你紧闭双眼所看到的影片相像。(你应该能够时刻看到它,并且能够整个地听到它。) 41.要确切知道这个声音(或这个画面)来此何干。 42.耳朵更多地走向内部,而眼睛更多地走向外部。 43.画面和声音不应该相互倾力支持,而要以接力方式相互轮流工作。 44.节奏的巨大威力。只有固定在节奏里的东西才能长久。让内容服从于形式,意义服从于节奏。 45.看到运动就有一种幸福感:奔马、田径运动员、飞鸟等。 46.当X先生说,感动大众不需要任何艺术,这就证明了一种莫大的愚昧。 47.模特。他们在拍片中失去的表面特征,会在银幕上赢得更多的深度和真实。正是那些最为平淡乏味之物,最终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 48.仿风刻之水,雕无影之风。 49.要奉献更多的相像,以便获得更多的差别。制服和生活统一能突出士兵的本性和性格。在立正动作中,所有士兵的静止不动会让每个人的特殊信号表现出来。 50.关系的精确阻止蹩脚画,关系越是新颖,美感就越显著。 51.要有识别能力(感知中的精度)。 52.真实并不镶嵌在你所使用的血肉之躯和真实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共41册),
这套丛书还有
《比较文学之道》《入眠之力》《地球 祖国》《梦想的诗学》《保罗·利科论翻译》
等
。
喜欢读"电影书写札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电影书写札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8.8
-
-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 8.9
-
- 电影是什么? 8.9
-
- 时间―影像 8.8
-
- 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9.4
-
- 黑色电影 8.8
-
- 电影诗学 8.7
-
- 一个导演的故事 8.5
-
- 巴赞论卓别林 8.8
-
- 我的最后一口气 8.6
电影书写札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演技派也有错?布列松和今村昌平为何偏爱业余演员?
重读罗伯特·布列松 《电影书写札记》 作者:吴仪曜 糊弄学phd,公众号瓦特Watt 正值罗伯特·布列松诞辰121周年,我们重读他的经典作品《电影书写札记》,以此来纪念这位电影大师。 布列松以其禁欲主义的极简创作手法而闻名,让-吕克·戈达尔甚至曾经称他为法国电影本身。罗伯...
(展开)


《电影书写札记》读后感
读完了导演罗伯特·布列松写的《电影书写札记》,感触颇深。“电影书写”其实是罗伯特·布列松始终都在探讨并加以实践的理论,在这部札记里他也进行了相关阐述。 他认为,有两种影片(films),一种是使用戏剧手法(演员、场面调度等)和摄影机进行【复制】的影片;使用电影书...
(展开)

在场影像客厅专题放映-布列松专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场影像客厅布列松导演专题的放映后记 《乡村牧师日记》 前半段作为一种文本化的影像书写,是打乱叙事视角的心理重组,虽然这种书写由牧师生发出来,但是这种文本的意识也并不是完全的建构图像上的叙事功能的,图像本身有着作为二次重组的意义的,通过文本书写与布列松“短叙... (展开)>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蛮有意思的一事儿:本书译者是谭家明的弟弟 | 来自五学日海字幕组 | 6 回应 | 2012-07-08 18:14:36 |
他喜欢塞尚这一点我不喜欢 | 来自不要弄乱我的圆 | 2009-08-10 22:38:3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8.5分 2092人读过
-
Gallimard (1995)9.6分 42人读过
-
美學書房 (2000)9.5分 93人读过
-
Green Integer (1997)9.7分 2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盛夏的电影馆 (空手)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1 (IVAN)
- 豆瓣五星图书【电影】 (爱玛·包法利)
- 电影书 (xxx)
- 摄影photography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电影书写札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原来是西门大嫂 2009-01-05 02:47:22
每个时期看都有变化,但布大爷真的是极品呀!
0 有用 银手镯 2006-04-04 13:04:40
如果不是电影的操作者,很难理解这本书的意义.
1 有用 桃桃林林 2008-12-09 14:42:53
他们那代人对于电影独立的探索
1 有用 南宫飞云 2018-07-08 17:11:26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巴赫弹奏管风琴时对仰慕他的一个学生说:“全看是否于适当时刻按下琴键。”摄影机同理。获颁奥斯卡奖的演员,他们的身体、相貌、声音,都仿佛不是他们的,都不能令人确信是属于他们的。先行动。伦敦一伙歹徒破开某珠宝店保险箱,掠去珍珠项链等珠宝首饰。他们又在箱里找到邻近珠宝店的保险箱钥匙,遂去洗劫一空;而这保险箱又藏着第三间珠宝店的保险箱钥匙。(报载)灵感的累积连续性。布烈松的...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巴赫弹奏管风琴时对仰慕他的一个学生说:“全看是否于适当时刻按下琴键。”摄影机同理。获颁奥斯卡奖的演员,他们的身体、相貌、声音,都仿佛不是他们的,都不能令人确信是属于他们的。先行动。伦敦一伙歹徒破开某珠宝店保险箱,掠去珍珠项链等珠宝首饰。他们又在箱里找到邻近珠宝店的保险箱钥匙,遂去洗劫一空;而这保险箱又藏着第三间珠宝店的保险箱钥匙。(报载)灵感的累积连续性。布烈松的捉鱼之法就是“排干池水”,即通过自动性(机械运作)“把模特儿的意识部分减少至最少”,令他不得不做自己。不得不“只做那有用的”。当年上海软性电影人所说”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心灵坐的沙发椅“,如果从语法角度说,它包含着强烈的视觉回归倾向,强调电影的运动本能和静态怡人的魅力(中国电影偏于静态)。 (展开)
0 有用 League 2009-12-18 12:23:16
自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