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上)的书评 (503)

zhou 2009-06-22 17:36:47

激荡,激荡 30 天

来自 blog http://www.thinknext.net/archives/2406 许久不写,稍一动手,不知有无让诸君觉得莫名其妙,如有……如有也不怎么样 :-P 这么久没东西写,无它,盖因无新鲜事尔。可以世界之大,真的就无鄙人好奇而看重的东西?似乎也说不过去……或许就是太忙加新鲜事不够新鲜的...  (展开)
小鹭 2008-06-23 13:09:21

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写的这套书(上下两册),是中国企业自1978年至2007年这三十年风云激荡的编年史。每一年,概述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环境、国内市场形势、GDP等,以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每一时代社会经济现状和意识形态的缩影——企业家代表。因为有很多个性突出、经历传奇的企...  (展开)
屾叨 2013-02-05 18:02:23

激荡三十年上,阅读总结。

1978年起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市场是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三股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的时期。他们利益切割以及所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1978 年,中国境内所有的企业都为国营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有的物资生产 和分配全由国家来调控。 《《...  (展开)
chara 2010-02-04 15:59:17

激荡三十年

以一种宏观的视角记录了中国1978到2007年三十年间的企业变迁,确是很翔实的记录。这风云变幻的三十年,用书中的一句话表述,我相当赞同,那是一个强人第一,规则第二的年代,而且绝对是后无来者、不可复制的年代。我所感兴趣的是,有没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些当年叱...  (展开)
Allen 2010-01-09 11:41:24

不破不立,顺势而为

激荡三十年, 读完感慨, 三十年, 多少个英雄好汉, 多少的是是非非, 多少的传奇, 尽在一书之中. 书中的脉络, 以时间为线索, 每年的形势, 政策, 风云人物, 大事件糅合在一起展现出当年的情况. 但如果把这三十年略一总结, 我的感受是: 不破不立,顺势而为. "不破不立", ...  (展开)
keeptry 2009-08-10 00:56:54

《激荡三十年》读后十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经济捆绑政治 在中国,经济常和政治挂钩。政治经济学是门必修课,小心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2. 市场大于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是喊出来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忽悠出来的。技术再牛,没有口水,也是白扯。 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主自己 制度不是核心竞争力,技术不是核...  (展开)
素席 2009-02-28 14:41:30

从中国企业史中看未来

不论是以前上学还是现在看书,都有有一个追本溯源的过程,然后才是所要教授的道理,在然后通过学习实践来发展新的真理。记得以前的历史老师总说,学习好历史可以有预知未来本领。所以说要看中国企业的未来几十年也许就要看改革开放后的过去。 时下涉及经济危机,涉...  (展开)
無情 2008-12-31 11:54:25

花開在眼前

《花開在眼前》 http://222.77.75.70:1001/hanlei_all/huakaizaiyanqian.mp3 花開在眼前 已經開了很多很多遍 每次我總是淚流滿面 像一個不解風情的少年 花開在眼前 我們一起走過了從前 每次我總是寫下詩篇 讓大風唱出莫名的思念 不知道愛你在哪一天 不知道愛你從哪一年 ...  (展开)
kethy 2008-08-11 03:49:08

历史的城外人——评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言在先,“围在城里的人想要逃出来,城外的人想要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其实对于此话理解的外延还可扩大,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着迷惑性的围城。身处当下,对一个特定的历史片段渐渐了解,便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恋旧情结...  (展开)
薄暮下的歌声 2008-06-26 10:34:37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读完两大本厚厚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用“百感交集”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一点都不为过。 这是一个怎样的三十年?对于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这正是我从出生到成长的10950个日日夜夜。在这一万多个日子中,这个国家所发生的每一次宏大的事件、每一次细微的脉动、...  (展开)
古道 2007-08-21 09:47:51

长袖善舞 荡气回肠

1978--1992,这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崛起的时代,这是制度和思想转变的时代,这是道德崩塌和重建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同样,在这样的时代中往往会产生诸多英雄,他们长袖善舞,大胆奋进,他们不甘平庸,走在政策的前面,他们敏感而反应迅速,把握一次...  (展开)
骑士 2007-06-07 17:12:16

世纪回响改革潮音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动最为激烈、社会转型最为强烈的30年,也是中国百姓观念更新最为迅猛的30年。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十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多少的翻复,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上世纪80...  (展开)
Amy Lewis 2019-02-16 00:05:25 中信出版社2014版

万物肆意生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 1978 ~ 2008 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转轨。 在这 30 年中,世景变迁的幅度之大恍如...  (展开)
卫悲回 2008-03-26 20:33:06

从企业史解读历史

首先我没有把激荡三十年当作经济史来看,而是作为故事来读,通过经济故事来了解那个年代的民众心理,政治状况。 我们读了太多的历史,尽管是带着立场的历史,但总比没有的好。 不知道78年至今的历史算什么史,似乎也没有人来写这段历史,我们能看到的是官方向让我们看到的报...  (展开)
吴舸 2007-06-25 18:17:39

读完了 ...

总的来说不错 感谢小波同志的辛勤劳动 稍稍有点糙,有一些小错误 比如在85年计划经济时代的价格双轨制损失写成了11000亿 --事实上这年的GDP都没有这么多 还有“广东石狮”什么的 --石狮是福建的服装集散地 还有好几个错误,不记得了 不过 总的来说很好:)  (展开)
週末時光 2023-07-10 11:35:12

计划经济的崩塌,市场经济的疯长

这两天看完了《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商海的描写,厚重且恢弘。 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在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中,经历了阵痛、转型、尝试,在一次次的大刀阔斧中,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吴晓波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每个章节的开篇用一句代表那个年代的歌词和诗...  (展开)
QingRen 2015-01-07 08:25:34

果然是记者写书

作者笔下展现的是编年体的一幅万花筒式的画卷,企业与个人的命运浮沉被写得悲天悯人波澜壮阔。这是作者作为记者的长项,然而如果说这就是历史,那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最多做到了描述“史实”的程度,作者的“史识”差得太远了,所谓分析流于表面。 举个例子,80年代初期部分,...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5 26 后页> (共503条)

订阅激荡三十年(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