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出生于巴黎,一八九一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开始写作生涯。一九〇九年参与创办《新法兰西评论》。一九四七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伪币制造者》,散文《地粮》、《刚果之行》等。
纪德是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广泛关注宗教、爱情、家庭、性、政治等各类问题,热烈歌吟解放与自由,以赤诚之心去担当人性中的最大可能。他是时代的见证人,更是时代的创造者,法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如萨特、加缪等,都曾将纪德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同时,纪德也称得上二十世纪最具争议、最令人费解的作家之一。他的“纵情”、他的“颠覆”,曾一度使他“声名狼藉”;但另一方面,他内心中同样真挚的是一种对于“神圣生活”的需要的肯定。他对同性恋的辩护、在道德伦理上的特别主张至今仍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出生于巴黎,一八九一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开始写作生涯。一九〇九年参与创办《新法兰西评论》。一九四七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伪币制造者》,散文《地粮》、《刚果之行》等。
纪德是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广泛关注宗教、爱情、家庭、性、政治等各类问题,热烈歌吟解放与自由,以赤诚之心去担当人性中的最大可能。他是时代的见证人,更是时代的创造者,法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如萨特、加缪等,都曾将纪德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同时,纪德也称得上二十世纪最具争议、最令人费解的作家之一。他的“纵情”、他的“颠覆”,曾一度使他“声名狼藉”;但另一方面,他内心中同样真挚的是一种对于“神圣生活”的需要的肯定。他对同性恋的辩护、在道德伦理上的特别主张至今仍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译者盛澄华(1912-1970),浙江萧山坎山人。曾先后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清华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国内最早研究纪德的权威专家,他与纪德的交往已超越了一般的关系,达到相当的深度。纪德在给盛澄华的信中写道:“我保存着我们相识以来你的全部信札……我多么对你感激:因你的诱导,使我在青年学生群中获得新的友谊。”盛先生重要译著有:莫泊桑《一生》、纪德《伪币制造者》和《地粮》等。其中《地粮》自民国三十四年初版,已有六十余年未予重印,乃稀有珍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对我的生活一无所知,但我详细地把我写《伪币犯》的计划告诉了他。他的建议总是对我有益处,因为他的视点和我不同。他担心我过于矫揉造作,以致放弃了真实的主题,而只是抓住这主题在我脑中的影子。使我不安的是,感到生活(我的生活)在这里脱离了我的作品,感到我的作品脱离了我的生活。但是,这点我是不能对他说的。在此之前,我的爱好、我的感情和我个人的经验恰如其分地给我的作品提供养料,在我写得最好的那些句子之中,我还能感到我的心在跳动。从今以后,我思想的东西和我感觉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已被切断。但我在怀疑,我的作品落到抽象和虚假的地步,是否正是因为我感到自己今天不让我的心说话。想到这点,我突然明白了阿波罗和达佛涅的神话传说的含义。我在想,能同时抱住桂冠和所爱之人才是幸福。 “在小说中去除并非专门属于小说的一切成分。以前,摄影使绘画无须去关心某些确切性,同样,明天的留声机无疑将会在小说中清除增添的对话,而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以这些对话为荣。外部事件、意外事件和创伤属于电影,小说应该把这些东西留给它。即使是对人物的描写,在我看来也并非完全属于这一体裁。确实如此,在我看来,纯小说(在艺术中犹如在其他事物中那样,我认为只有纯才重要)不必去管此事。戏剧也是如此。人们不用来对我说,剧作家不描写自己的人物,是因为观众会看到他们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舞台上,因为在剧院里,我们曾多少次因演员而感到不舒服,并难受地看到他演得一点不像,要是没有他,我们会准确无误地想象出这一人物。——通常,小说说家没有充分相信读者的想象力。” 我昨天写的一切都不是真的。还有这点:现实是作为一种塑性材料才使我感到兴趣;我对可能发生的事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过去发生的事的关注。我对每个存在物的各种可能性兴趣盎然,对被道德的盖子压得萎靡不振的一切痛哭流涕。 我感到,有一种悲剧至今为止几乎被文学遗忘。小说注意的是命运的起伏、好运或恶运、社会关系、激情、性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2页 -
洛拉看来没有发现自己的能力,而我则洞察自己心中的秘密,但我清楚地知道,在此之前,我写的每一行文字都是间接地受到她的启示。她在我身边时,我感到她还很幼稚,但我能言善辩的能力,却要归功于我不断教育她、说服她和吸引她的愿望。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就会立刻想到:她知道了会说什么?我抛弃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我甚至感到,如果不是她在这里使我明确地显示出来,我这个人的轮廓就会变得过于模糊,我只有在她旁边才有自己的模样,才有确定的形状。在此之前,是什么错觉使我认为,我把她塑造得和我相像?相反,是我变得和她相像,这点我却没有发现!或者不如说,由于爱情的影响奇特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两人相互改变对方的形状。两个相爱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之中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在对方心中看到的这种偶像来塑造自己……真爱的人都弃绝真诚。 她就这样使我受骗上当。她的思想到处伴随着我的思想。我欣赏她的嗜好、她的好奇心和她的素养,却并不知道她对我喜爱的东西具有极大的兴趣只是出于对我的爱。因为她不善于发现任何东西。我今天才知道,她欣赏的每个事物,对她来说都是一张休息的床铺,使她的思想可以偎依着我的思想躺在上面,这完全不符合她本性的深切需要。“我对自己修饰、打扮,都是为了你。”她一定会这样说。而我所希望的,却都是为了她,希望她这样做会满足某种个人的内心需要。但是,她为了我而在自身中增添的一切,都将荡然无存,甚至不会有遗憾,不会有缺乏的感觉。总有一天,人会重现其真相,因为时间慢慢地脱掉他借来的一件件衣服。如果对方爱的只是这些衣服,那么他紧紧抱住的就只是已经脱掉的华丽服装,只是一种回忆……只是悲伤和绝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伪币制造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伪币制造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0 条 )

俄罗斯套筒中的真实与虚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伪币制造者》是纪德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公认的元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主题并非唯一,不是单纯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是城市生活的全部,涉及了家庭矛盾、婚姻关系、家庭教育、社会伦理、人性道德等多个方面,还探讨了未成年人现状和犯罪、三角同性恋等问题,对生活进行了万... (展开)
《伪币制造者》:安德烈·纪德的清明上河图


感觉法国的文艺感源于这部小说

由此处走进纪德构建的“镜渊”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纪德通过斐奈尔、俄理维、爱德华及其他一系列人物的视角切换,而且是一种非常频繁的视角切换,给读者做成一种若即若离的阅读体验。另外,纪德还用日记、信件和小说叙述的切换中,给读者提供了进出小说并深入作者创作过程的通道。 在这本《伪币制造者》中,你会发现斐奈尔朋友俄... (展开)
在生活的表象中寻找自由选择
论坛 · · · · · ·
纪德勾勒下的赋格曲式 | 来自without | 2008-05-25 13:46:3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4分 1626人读过
-
Vintage (197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4分 44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8.4分 39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空手)
- 应该读的好小说 (老探戈)
-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版画本) (大不了)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 (小米=qdmimi)
- 小蠹书箱·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新版不全)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伪币制造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长安 2013-06-18 23:36:03
关系好复杂
0 有用 与拉玛有约 2010-09-23 12:13:50
最喜欢的一本书
0 有用 嗜书瘾君子他爸 2013-01-07 10:17:49
以后不买比我早出生的译本!不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读起来更费时间!里面的一句话可以诠释这部作品:“我所希望的小说……不离现实,同时可又不是现实,是特殊的,同时却又是普遍的,很近人情,实际却是虚伪的……它用不着主题。”
0 有用 candyy(ZZ) 2011-11-24 18:27:22
一点印象没有,我真看过么?2014/08/16
0 有用 青涩年华 2010-09-26 23:55:34
一部寓言式的小说。结局并非大悲亦非大喜,而是各人各应其报。这种“堪续”的做法也许正应所谓“周流不止”之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