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假如威尼斯的一條小巷是不通的,那麼在巷口一定沒有警告標誌。你只管走進去好了,碰壁返回來的時候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氣,因為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祕,或者意料不到,比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會無意中又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
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
威尼斯日記的创作者
· · · · · ·
-
阿城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陆图书馆常常夸耀收藏了多少万册书,但需按等级申请借哪一类书,我不是这个等级系统里的人,所以只好读不到什么书。中国为什么要发明印刷术呢?可能是预测到可以印钞票吧。 (查看原文) -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全书是卡尔维诺虚构的马可·波罗与忽必烈汗的对话,有一处写到马可向忽必烈讲了许多城市之后,忽必烈说你讲了你从威尼斯一路来的各种城市,为什么不讲威尼斯?马可回答,我一说出口,威尼斯就不在我心中了,还是不讲的好。但是,我所讲的这么多城市,其实都是威尼斯。所以,我已经记不清威尼斯了。 这近似于中国禅里一句顶一万句的那句话:说出的即不是禅。中国人很久以前就认识到语言的限制,庄子说,“得鱼忘筌”,打到了鱼,鱼篓子就忘掉。中国还有一句“得意忘形”,也是同样的意思。只有到了唐朝的禅宗,中国人对语言的否定才达于极端。 中国禅宗的公案有数万个,正是因为禅认为世界是具体的,人类的话语不可能对应无限的具体,所以只好以一对一,以数万对数万,同时又用一句“说出的即不是禅”来警告:语言不等于语言的所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威尼斯日記"的人也喜欢 · · · · · ·
威尼斯日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4 条 )


少数派笔记的智慧和勇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阿城的《威尼斯日记》,值得重读。私以为,五四以降,阿城的才华未必是最出色的,他的博才也不算希奇,信息社会的便利让许多人能够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搜索到各种门类的知识。他的希奇在于贯通中西,食古即化,为今所用。许多老派的知识分子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可以全息地了... (展开)
细读阿城《威尼斯日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渐渐明白,读书实在要慢下来,或者说,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 对于“有用的书”,可以速读,摘编精要,然后弃之;对于“喜爱的书”,则必要重读,一读再读,嚼杏仁果似的,直至嚼烂,俱入肺腑。这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非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咽,不觉其味。 这道理...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8.0分 2551人读过
-
Bompiani (199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1997)8.6分 4446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9)8.0分 24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盲刺客阅读收藏 (盲刺客)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阿城 (RMR)
- 2013读书录 (季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威尼斯日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紅魔家の小嬌妻 2021-05-11 21:15:58
一气呵成的爽感。阿城不像是受过训练的作家,“我手写我心”,也没有掉书袋或刻意的哗众取宠,落笔平实却不像白开水的日记体。有些好奇在写的时候,是否就已经知道日记之后会被出版呢?可能这就是有能力驾驭写作差事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吧…
0 有用 en·Light·en 2021-07-11 18:07:03
写得随意,读得轻松。却也让人想去威尼斯看看,体会下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环境和生活。在日记的两个月里,似乎也能感觉到阿城的变化。开始时还写些与威尼斯无关的东西,后来就基本上以威尼斯的生活为主了。这样的文字也蛮有意思。再次感受到阿城知识的丰富。这样的一生也许才更值得,至少比糊里糊涂的要好吧。
0 有用 john liang 2010-12-01 00:57:50
精彩 有趣
0 有用 铁石心肠的船长 2022-03-23 15:36:26
【哈哈 我看的不是删减版!】阿城是现代的侠客吧!忽而西方,忽而盛唐,忽而上山下乡,忽而杯盏叮当...短短两个月的威尼斯生活,生动鲜活趣味盎然,好像连偏头痛都更深入几分(太不厚道了Sòrγy)读完好想去写日记呀!
0 有用 fafa 2009-03-06 08:07:27
七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