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此书有三部分构成:《译本序》(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文、《一部作品的出版史》(董鼎山)。
英国《卫报》根据书店销量研究公司的资料,列出英国人最喜爱的20世纪20本经典小说,结果荣登榜首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而掩卷沉思的书,被《时代周刊》称为"现代文学十大经典之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全文都是以一个青年的口吻进行叙述,让人读来亲切感人而真实。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中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特别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塞林格这本薄薄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
此书有三部分构成:《译本序》(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文、《一部作品的出版史》(董鼎山)。
英国《卫报》根据书店销量研究公司的资料,列出英国人最喜爱的20世纪20本经典小说,结果荣登榜首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而掩卷沉思的书,被《时代周刊》称为"现代文学十大经典之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全文都是以一个青年的口吻进行叙述,让人读来亲切感人而真实。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中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特别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塞林格这本薄薄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大概也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青年。
这本在世界文学中也算得上"现代经典"之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个译本的出现以来,已有多种版本多次印刷,常销不衰。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者
· · · · · ·
-
J. D. 塞林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里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他们以为自身的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前,就放弃了。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问题是我不喜欢这样,琢磨一下就会觉得这主意很馊。我觉得如果你并非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儿,就不该跟她瞎胡闹。真的喜欢她,就应该喜欢她的脸。如果你喜欢她的脸,就不应该对她的脸做出这种下流事,比方说往她脸上喷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44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5 )
-
译林出版社 (2007)8.1分 156041人读过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1)8.7分 490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7)7.9分 12133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8.0分 2074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世纪影响中国的百部中外文学名著 (RMR)
- 八十年代(第一辑) (海鹰)
-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漓江出版社) (小米=qdmimi)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Pan小月)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Touma 2009-11-24 17:25:34
我国的青少年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受到党、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亲切关怀,既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又有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因此看了象《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书,拿自己幸福的生活环境与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作对比,确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0 有用 谷子 2010-06-28 14:25:22
这是多年前很小的时候读过的了,当时应该就是这个版本,故标记于此。
0 有用 苹果大桃子 2008-06-14 23:37:31
没有坐标的一个点
0 有用 玛那 Mana :) 2009-05-15 22:23:29
乱七八糟。
0 有用 seer 2008-07-30 21:29:53
需要读一下英文版,要不然仍搞不懂和攻壳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