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现代哲学史》是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是冯友兰先生晚年回归自我,“修辞立其诚”、“海阔天空我自飞”的产物。本书讲述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创作者
· · · · · ·
-
冯友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后卦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目录 · · · · · ·
绪 论 5
第一节 中国现代革命时期的阶级分析 5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 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6
第四节 “以夷为师”(向西方学习) 8
第一章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宣传斗争与章炳麟 9
· · · · · · (更多)
第一节 中国现代革命时期的阶级分析 5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 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6
第四节 “以夷为师”(向西方学习) 8
第一章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宣传斗争与章炳麟 9
· · · · · · (更多)
绪 论 5
第一节 中国现代革命时期的阶级分析 5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 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6
第四节 “以夷为师”(向西方学习) 8
第一章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宣传斗争与章炳麟 9
第一节《民报》与《新民丛报》斗争的要点 9
第二节 章炳麟对于康有为的驳斥 10
第三节 章炳麟对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评论 11
第四节章炳麟所理解的社会革命 12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理论家和最高领导人孙中山 13
第一节 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发展 13
第二节 孙中山追随维新派时期的半封建思想 14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资产阶级思想——建国方略 15
第四节 孙中山在国共合作中的半社会主义思想 16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教育家、哲学家蔡元培 20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
第二节 蔡元培论世界观与人生观 21
第三节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22
第四节 蔡元培的哲学观 24
第五节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 25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的右翼——胡适、梁漱溟 27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内部的派别 27
第二节 胡适引进美国哲学——实验主义 27
第三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的应用 30
第四节 梁漱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32
第五节 梁漱溟对于孔丘的新估价及其对于儒家的新解释 33
第六节 梁漱溟的文化论 34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的左翼——陈独秀、李大钊 37
第一节 陈独秀论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37
第二节陈独秀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根源和奋斗目标 38
第三节 陈独秀对于当时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0
第四节 陈独秀论国民革命后中国的前途 41
第五节 李大钊接近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42
第六节 李大钊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 44
第六章 20—40年代之间的三大论战 46
第一节 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46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对于“论战”的总结 47
第三节 关于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性质的论战 48
第四节 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的论战 50
第七章 毛泽东和中国现代革命 52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阶段 52
第二节 毛泽东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斗争 54
第三节 《实践论》 55
第四节 《矛盾论》 56
第五节 《矛盾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8
第六节 社会主义阶段 59
第七节 极左思想阶段 61
第八节 空想共产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 62
第八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理学(上)——金岳霖的哲学体系 64
第一节 道、式、能 64
第二节 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 66
第三节 性与尽性 68
第四节 理与命 68
第五节 无极而太极 69
第六节 现代化与民族化 71
第九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理学(下)——冯友兰的哲学体系 73
第一节 “接着讲”与“照着讲” 73
第二节 理,太极 73
第三节 气 75
第四节 政治、社会思想 77
第五节 精神境界 77
第六节 “新理学”的理论矛盾 78
第十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心学——熊十力的哲学体系 79
第一节 熊十力哲学体系发展的过程 79
第二节 熊十力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 80
第三节 熊十力的宇宙论 82
第四节 熊十力的心学思想 83
第十一章 《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85
· · · · · · (收起)
第一节 中国现代革命时期的阶级分析 5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 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6
第四节 “以夷为师”(向西方学习) 8
第一章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宣传斗争与章炳麟 9
第一节《民报》与《新民丛报》斗争的要点 9
第二节 章炳麟对于康有为的驳斥 10
第三节 章炳麟对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评论 11
第四节章炳麟所理解的社会革命 12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理论家和最高领导人孙中山 13
第一节 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发展 13
第二节 孙中山追随维新派时期的半封建思想 14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资产阶级思想——建国方略 15
第四节 孙中山在国共合作中的半社会主义思想 16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教育家、哲学家蔡元培 20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
第二节 蔡元培论世界观与人生观 21
第三节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22
第四节 蔡元培的哲学观 24
第五节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 25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的右翼——胡适、梁漱溟 27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内部的派别 27
第二节 胡适引进美国哲学——实验主义 27
第三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的应用 30
第四节 梁漱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32
第五节 梁漱溟对于孔丘的新估价及其对于儒家的新解释 33
第六节 梁漱溟的文化论 34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的左翼——陈独秀、李大钊 37
第一节 陈独秀论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37
第二节陈独秀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根源和奋斗目标 38
第三节 陈独秀对于当时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0
第四节 陈独秀论国民革命后中国的前途 41
第五节 李大钊接近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42
第六节 李大钊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 44
第六章 20—40年代之间的三大论战 46
第一节 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46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对于“论战”的总结 47
第三节 关于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性质的论战 48
第四节 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的论战 50
第七章 毛泽东和中国现代革命 52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阶段 52
第二节 毛泽东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斗争 54
第三节 《实践论》 55
第四节 《矛盾论》 56
第五节 《矛盾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8
第六节 社会主义阶段 59
第七节 极左思想阶段 61
第八节 空想共产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 62
第八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理学(上)——金岳霖的哲学体系 64
第一节 道、式、能 64
第二节 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 66
第三节 性与尽性 68
第四节 理与命 68
第五节 无极而太极 69
第六节 现代化与民族化 71
第九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理学(下)——冯友兰的哲学体系 73
第一节 “接着讲”与“照着讲” 73
第二节 理,太极 73
第三节 气 75
第四节 政治、社会思想 77
第五节 精神境界 77
第六节 “新理学”的理论矛盾 78
第十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心学——熊十力的哲学体系 79
第一节 熊十力哲学体系发展的过程 79
第二节 熊十力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 80
第三节 熊十力的宇宙论 82
第四节 熊十力的心学思想 83
第十一章 《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8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本章上文说过,左翼和右翼的分別,在于承认或不承认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中国所以贫穷、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或不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胡适正是在这两点上成为右翼的。 胡适认为,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完全是由于自己的错误,不承认如果没有帝国主义的束缚,中国完全可能自发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他要求中国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他说:“我们全不肯认错。不肯认错,便事事责人,而不肯责己。我们到今日还迷信口号标语可以打倒帝国主义。我们到今日还迷信不学无术可以统治国家。我们到今日还不肯低头去学人家治人富国的组织与方法。所以我说,今日第一要务是要选一种新的心理要肯认错,要大彻大悟地承认我们自己百不如人。”(《请大家来照照镜子》,《胡适文选》,第188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的应用 -
孙中山又说:“我们讲到民生主义,虽然很崇拜马克思的学问,但是不能用马克思的办法到中国来实行。这个理由很容易明白,就是俄国实行马克思的办法,革命以后,行到今日,对于经济问题还是要改用新经济政策。……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和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现代哲学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 8.9
-
- 中国文化要义 9.1
-
- 中国哲学简史 9.3
-
- 论自由 8.7
-
- 自然社会 8.9
-
- 悲剧的诞生 8.9
-
- 苏格拉底的申辩 9.1
-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8.6
-
- 论语译注 9.3
-
- 伦理学 9.0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请问这个版本有无删节? | 来自Hsiaoyu | 2016-11-07 11:46: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8.2分 118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8.3分 368人读过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8.1分 152人读过
-
香港中華書局 (2006)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涵书店图书借阅豆列 (青鸟)
- 中国哲学史 (寰哥)
- 北大哲学本科书目 (赵大力)
- 种草 (归江北)
- 京东商城”好书360“—2013年第10期 (第7个小王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敬言 2015-06-04 21:39:44
提供了一种思路,一个方向
0 有用 Poirot 2016-10-05 19:29:46
精辟
0 有用 Lhamo 2013-12-04 12:04:12
在机场的心灵鸡汤和营销秘笈里好不容易选到一本感兴趣的,结果仿佛是重读了一遍历史教科书。不过蔡、梁二人的美学及文化观点倒是可以再加深阅读一下。
0 有用 留白 2020-08-03 15:54:10
不错,还是书敢写,批判了那谁,分析的还是相当客观的,我觉得。。。金老的逻辑真的看的难熬,概念的游戏,感觉真的是绕来绕去,绕晕了。。。
0 有用 已注销 2022-06-11 15:39:53
金岳霖的哲学太难了,读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