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的书评 (207)

arber 2005-11-21 19:47:1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地狱里的人们

花个半个月不到看完了《死屋手记》,书才还了一个星期,却已开始思念了,那些夜晚我像个躲在死屋角落窥视他们生活的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我提供了这个绝佳的角度。比起这本书,《肖申克的救赎》有点像部童话了,虽然我也很喜欢,写监狱的作品基本没有可能超越这本书,因为什...  (展开)
滞销书选题仙人 2015-04-03 23:08:1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版

古拉格之前

如果你翻看任何一本八九十年代的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出版的《死屋手记》,你都会在其译者序或译后记里读到革命式话语,大都是一些:“深刻揭露了……”和“大力抨击……”之类的话语,完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定位成一个伏契克式的作家。然而陀的这本书,恰恰没有浅薄如此。如果陀...  (展开)
鹅不食草 2012-02-29 15:31:5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执行死刑中的真实故事

看完这本书,想起了这篇文章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从未饶过谁。 从部队回到地方以后,被安排到一个执法机关工作。由于职责所在,与各种各样的案件和罪犯打交道就是每天的工作。当然,“死 刑监督”也是各种执法工作中的一件“日常工作”。 在许多人看来,对罪犯执行死 刑是一...  (展开)
艾克君 2020-07-14 16:52:1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版

被拉远的距离

事到如今,我依然认为本书描绘的世界真是无比纯净的存在,而“纯净”这个词在这里似乎还有些贬义的色彩。我于近两年第一次阅读本书时,就觉得它与众不同,即它不同于陀老其他的小说那般可以给人混乱、狂热的感觉,反而是令人仿佛设身处地身处于冰冷风雪肆意的西伯利亚平原,一...  (展开)
上達 2020-03-06 18:50:3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长篇书评(精)】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十九世纪的俄国,宛如即将倾颓的宫阙,斑驳的墙壁中,透射出贵族们笙歌夜宴的灯光,在街头巷尾,污水泛滥的沟渠中,一双双眼睛从黑暗中凝视着宽敞洁净的马车道,护卫秩序的士兵们的枪口微微颤抖,冰冷的风雪被年轻的胸膛狠狠的撕开,巨大的吸力把空气野蛮揉碎吞入肺部,然后从...  (展开)
Sherlock0726 2020-07-10 22:28:34

小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没想到还挺喜欢这本。可能与前几本共读相比,阅读过程更轻松一些,能够保持平和,不用过分纠结人物复杂的性格夸张的举止或者炽烈的爱情,没有大段大段的对话来深度揭示人性也没有读得心脏狂跳击节赞叹,但,就是觉得这本书很有味道!书中叙述者笔下那些漫长而乏味的日子,在讲...  (展开)
绯村拔刀斋 2019-07-22 13:21:16

帝国的缩影

«死屋手记»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从陀氏这一篇篇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小小的西伯利亚监狱,就是帝国的“缩影”。 彼时的沙皇俄国,还广泛存在着农奴制度,而广大底层人民与贵族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隔阂。作为一...  (展开)
安非锐 2021-02-09 21:47:53

非典型的《死屋手记》与典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喜欢该下地狱的人吗? ——夏尔·波德莱尔 1850年1月,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监狱新来了一批政治犯,其中有个不高大也不英俊的年轻人,他那张带着雀斑的病恹恹的脸,还未塑造成日后广为人知的清癯线条,小小的凹陷的灰色眼眸里,还透不出日后深邃冷峻的神采,只是将帽檐盖住宽...  (展开)
精神的飞行者 2017-11-05 21:21:18

自由与孤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死屋手记》讲述了各种各样的苦役犯们在西伯利亚地区的监狱生活。作者借主人公亚历山大 · 彼得罗维奇 · 戈梁奇科夫的手记,用小说的形式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九年流放苦役再现了出来。 这部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趣。作者非常擅于讲故事,特别是通过囚犯...  (展开)
戚小存 2021-08-16 15:18:2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亲爱的病友

随便挑了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断断续续用来写个人的情绪康复日记,不一定是关于这本书的,也会扯到他的其他书,纯主观的个人情绪的絮叨。 2020年8月16日 星期一 文学应该是情绪的居住地。我们在里面找教堂,找医院,找度假的旅店,找世界尽头的一栋小房子,找大海上一艘漂...  (展开)
著名逸 2020-07-14 00:30:35

胡编乱造一番

(我为什么又在给不喜欢的书写笔记……?) 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的长篇是披着小说外皮的哲学,那《死屋手记》则是披着小说外皮的素材本子。爱伦坡、博尔赫斯乃至洛夫克拉夫特等作家在小说开头强调“手稿由来”往往是为虚构的情节增加一些可信度和说服力,《死屋手记》假托...  (展开)
madao 2023-12-29 00:37:18

死屋

主要写了四个问题 1、死屋、以及用死屋来影射现实社会(虽然觉得陀不是刻意这样写的) 2、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隔阂 3、当时俄国社会对人权的漠视和侵犯 4、对于罪行相同而惩罚却不平等的问题 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在老陀冷峻的观察和客观的描述下,死屋里的一切都被有序的划分,打...  (展开)
释空 2022-04-23 12:04: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自由而凶猛

看完《死屋手记》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形形色色的人,而是动物篇,尤其是所有人去放飞那只受伤的鹰的片段。 他对任何人也不信任,也不向任何人屈服妥协,它孤独地、满怀仇恨地期待着死亡。 它是一只自由而凶猛的飞禽,它是过不惯我们监狱的生活的。 放它走吧,让它去享受那真正...  (展开)
泉枫彦 2015-10-01 22:42:5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版

置之死屋而后生

掩卷,沉思,我想,《死屋手记》一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最难以忘怀的作品。 诚然,无论是之前的《白夜》还是之后的陀翁四大名著(我自己的命名😄),《死屋手记》在其中,都显得不那么夺人眼球,但它却无疑是陀翁创作的重大拐点。西伯利亚风雪交加的四年,那个博学多...  (展开)
Just 那么年少 2017-07-24 19:20:43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版

走出“死屋”的可能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与《肖申克的救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爱文学。——苏珊·桑塔格 我想告诉你,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爱人性,爱生活。 “我不忧伤,也不泄气,生活终究是生活,生活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而不在于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哥哥的信中说道,那是启程去往鄂木斯克要塞临行前的安慰与掩饰。此...  (展开)
啊鸡哒 2022-02-19 02:05:1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版

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观 ——基于《死屋手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所展现出对人性的探索之深、对人性的悲悯同情之厚重深深影响了当时代及后世的文学创作者。他以自己10年西伯利亚的苦役和兵役生活为原型创作的《死屋手记》堪称监狱文学的开山之作。囚徒是怎样的人、他...  (展开)
开门trortd 2012-12-05 15:23:4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真情流露啊

不像本小说,是一次高尚的倾诉,充满真情,我被完全打动了。 而且在开篇设置了一个背景:倾诉的人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寡居的怪人。而在读完他的倾诉的最后一行后,我想起了开篇时的这个设置,更不禁要流泪。 我讨厌“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我讨厌“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我...  (展开)
黑流 2021-08-17 18:40:31

死屋和不死的人

有充分的理由肯定,《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生涯乃至整个思想生涯发生重大转折期间的一部作品。其重要性不仅是针对作家本人说的,对于俄罗斯十九世纪知识界的影响也见微知著。虽然作家在1845年完成的处女作《穷人》已经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文字操控能力,但在他后期作品...  (展开)
诗人邹波 2021-02-07 01:19:1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要注意“有些人”

邹波 在《死屋手记》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色鬼称为他的人群中的“有些人”,比如“想象一下那个剃光半边脑袋、戴着镣铐、身穿条纹囚服并且在押送兵的监视之下的色鬼吧。”,还有老卡拉玛佐夫等,其实谁都是色鬼,挑出来写的普通的色鬼是色鬼中的色鬼? 为什么不去自然泛化?不像...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共207条)

订阅死屋手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