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全二册)的书评 (121)

沐风庄主 2010-07-15 18:44: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四不象的冯教授

我一直倾向于认为把冯友兰当成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就可以了,他的东西是属于哲学史的范畴,不能算是严肃的哲学范畴,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史的学术发展上很有研究价值,但哲学或者思想上价值不大。    冯友兰的哲学史看透了,其实就是一个美国新实在论内容的洋人穿着中国哲学...  (展开)
名字写在水上 2014-03-11 01:48:2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中国哲学史》:联结中美韩的学术纽带 文/彭靖

2012年12月20日,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爱好阅读、书法,很喜欢中国哲学。她曾在多种场合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学术著作,为何会对一位外国总统产生如此影响,它的写...  (展开)
yiweihuy 2007-06-09 14:59:27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宁心安神

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展开)
竹直梅孤 2011-07-15 23:55:1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泛泛写点感想

虽然对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我觉得大概读完很快就会忘光的著作),我都争取写点豆瓣书评,但是看其他书评时,很遗憾地,抚掌会心一笑时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时多。 在内容本身而言,其实儒墨道法这些基本观点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当年有位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的老师曾经花了...  (展开)
微夏光年 2015-11-27 14:44:0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此中有真意——读《中国哲学史》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历时三个月之久,起因是工作。中间因事中断,又拾起来,比一直读更艰难,但每每拾起是想让自己做事有始有终。 本书是冯先生梳理中国哲学的思想脉络之作,基本按时间序列排列。上部为子学时代,自孔子至淮南王;下部为经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  (展开)
星尘 2021-05-03 16:31:21 古吴轩出版社版

从中国哲学角度看国人的文化自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哲学史》大概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书里面,最难啃的一本,无论是它长达八百页的厚度,还是它关于哲学的内涵,都决定了这本书读起来不会很容易。 再加上冯友兰先生在完成这本书时,旁征博引,将大量的史料原文直接呈现在书里,这对于我们读者而言,绝对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展开)
#暗蓝# 2020-10-19 11:32:20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版

《中国哲学史》:中国人喜欢怎样的哲学

我系统地阅读哲学史,是从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开始的。黑格尔认为哲学史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因为哲学的目的是真理,真理是“不变的、永恒的、自在自为的”,而历史却是一度存在,但到另一个时代却又消亡的事物,“如果我们以‘真理是永恒的‘为出发点,则真理就...  (展开)
言西早谭 2021-05-18 19:13:42 古吴轩出版社版

中国哲学的子学和经学时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哲学史的开山鼻祖之一——冯友兰先生在新文化和旧文化激烈矛盾和冲突之际,跳脱出传统学术的拘束,以西方的现代科学方法梳理古籍材料、分析其中的意义、探究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规律性,归纳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系统和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著书《中国哲学史》,作为...  (展开)
奥数校工张东升 2019-03-24 23:05:46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达摩东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胡适先生在给北大哲学系毕业生赠言的文章里,曾引用禅宗一位高僧的话:“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惑左右他的观点。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他并不仓促地下结论,也不轻易地附和他...  (展开)
莫茉 2021-05-17 17:56:08 古吴轩出版社版

《中国哲学史》: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你是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哲学史》 引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两者真的是相辅相成的吧,特别是在看了很多书之后再去旅行,回来之后的眼界确实与之前有了很大改变,也特别是在旅行结束之后,坐下看书,得到的感悟,也比之前的自己更为深刻了点。 经历半个月的出差,身心俱疲,无意间翻开这本冯...  (展开)
曹昂Hsiu 2021-05-09 23:45:11 古吴轩出版社版

中国哲学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同一个领域内,有不同的人进行研究,是非常常见的,然而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难以逾越的高峰,想要了解,就不可不读。自近代以来,为中国哲学作史的学者不乏其人,例如胡适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不过,今天的读者要想在“中国哲学史”这一领域有所收获,那么不...  (展开)
贤话多说 2021-03-23 20:01:3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一图建立《中西方哲学史》领域知识体系框架

想要了解一个新领域,你就必须得学会主题阅读,建立起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然后再逐渐深入,假以时日,便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了,具体学习流程如下: 1:多找几本该领域的书(最好是教材课本,不要畅销书),进行主题阅读; 2、根据目录和关键章节,以及相同的知识点,线,...  (展开)
已注销 2013-04-08 22:49:2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随便说几句冯友兰的孔墨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冯友兰这本中哲还是很妙的,虽然读到的第一个拍手叫好的部分,结果注明是钱穆老人家写的,但是要是同现在各种不靠谱的自以为亲民性阐述经典事实上是生拉硬扯装模作样的著作,简直好到天上去了。掠过了考证部分,仔细反复看了孔、墨、孟三派的论述,觉得实在是逻辑清晰,条理分...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7-01 13:01:38

【转】唐文明:古典教化思想的现代命运——以冯友兰为例看中国哲学的诠释学意义

【作者简介】唐文明,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1),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伦理学、中国哲学与宗教学。主要著作:《与命与仁》《近忧》《隐秘的颠覆》《敷教在宽》《彝伦攸斁》,主编《...  (展开)
蜡屐 2021-03-12 15:02:1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版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着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  (展开)
祈岸 2016-11-02 15:53:5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一股清泉深入浅出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先看了书评,人们的感受出乎意料得多样:有人说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教科书,有人说这是一本开拓先河的学术著作,也有人说这是西式中用的新思维,还有人说这是老爷子的观点汇编……我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这是本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书,然而同时,这又是...  (展开)
枫雅阁阁主 2022-12-08 08:47:44 古吴轩出版社版

民国神作,这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哲学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在民国时期,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导致很多人质疑中国是否有哲学。 后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精心著作了《中国哲学史》一书。其内容不仅梳理了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也弥补了传统哲学的空白。 冯友兰先生...  (展开)
风冷冰寒 2020-03-17 16:31:0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的绪论提到,哲学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它的方法是理论思维,它的作用时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丰富、发展人的精神境界。而哲学包括了宇宙论、知识论、人生论 ,也就是说,哲学包含了我们对待外界,对待自身,对待知识的思考。但是不同于科学的是,哲学的思考并不一...  (展开)
明月 花枝 你 2017-02-21 21:23:1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本书大纲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大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 4 高于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圣...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21条)

订阅中国哲学史(全二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