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副标题: 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出版年: 2015-1
页数: 168
定价: 1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ISBN: 978751760123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副标题: 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出版年: 2015-1
页数: 168
定价: 1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ISBN: 9787517601234
李鸿章传的创作者
· · · · · ·
-
梁启超 作者
目录 · · · · · ·
序 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末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
第五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九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章 结论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末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
第五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九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章 结论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人间词话》《经典常谈》《国学常识》《三国史话》《中国文化史》
等
。
喜欢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李鸿章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4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中华书局 (2012)9.1分 4752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8.9分 6682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4分 1830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8.2分 58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浪花淘尽英雄之民国列传 (YUANYUAN)
- 你值得拥有的书 (霖)
- 书单|9分以上书单 (鸢与)
- 想读的书 (郑祥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李鸿章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陈小手 2016-05-09 09:12:51
任公之论,“确能摹写李鸿章人物之真相,而无所遗,褒之不过其当,贬之不溢其短,吾可无复赞一词矣。”任公评日本章报德富苏峰著论品评李鸿章之语同样适用于任公自己,不存私见,评价公允,褒贬分明,有超人的史观和见解。
2 有用 Jordi 2022-03-10 09:16:22
大人物给大人物写的传记。李鸿章起于科举、兴于发捻,后又办洋务、建海军、办外交,甲午一役是其人生重大转折,也是中国国运大转折!李鸿章的一生恰是清末中国的反映,由平内乱到学习洋务以夷制夷,然老大帝国转型艰难,甲午基本宣告清帝国自身调节的失败,于此以后清帝国也进入了倒计时!惜哉!如若清季遇到明君结局会否不一样呢!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2 有用 Super伟 2022-02-12 23:02:35
难怪教员同志会在求学期间欣赏梁启超了,他的文字的确锋芒毕露,大开大合。说话字字珠玑,敢于评论。把李秀成和李鸿章进行对比,在看完《曾国藩传》后再看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的确感触颇多。在那个时局、那个年代以一人之力对抗日本打甲午战争,悲哉!而这部传记,写的一气呵成,看得酣畅淋漓。
0 有用 一时一时219 2022-03-20 12:03:43
不出头的怪不了出头的。国家还是实力说话,联谁制谁起不来作用。西方窥我之心从未改变。
1 有用 散仙儿 2022-03-26 13:46:49
尝闻一笑话,谓清道光帝以来诸君置中国封建历史中,不可谓不勤勉,奈何以古代史之皇帝而适近代史之考评。此虽戏言,亦有真意。评李一生功过,亦可借此说。如任公所言,李于人臣本分,一生兢兢业业,但处大变局之中,则开拓创新不够,虽是,亦不可以此强作要求。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任公于甲午前后躬身入局,而于鸿章甫逝作此传,一则英雄相惜之意,二则意在启迪国民,使之知时局之变化,寄希望于来者。是以文采斐然,果然革... 尝闻一笑话,谓清道光帝以来诸君置中国封建历史中,不可谓不勤勉,奈何以古代史之皇帝而适近代史之考评。此虽戏言,亦有真意。评李一生功过,亦可借此说。如任公所言,李于人臣本分,一生兢兢业业,但处大变局之中,则开拓创新不够,虽是,亦不可以此强作要求。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任公于甲午前后躬身入局,而于鸿章甫逝作此传,一则英雄相惜之意,二则意在启迪国民,使之知时局之变化,寄希望于来者。是以文采斐然,果然革命人振臂一呼之感染力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