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原书是用英文写作,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作者在此书中以冷静犀利的视角剖析了中国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民族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民族文化及精神内涵的好书。
吾国与吾民的创作者
· · · · · ·
-
林语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目录 · · · · · ·
赛珍珠序(〇〇一)
自序(〇〇六)
闲话开场(〇〇八)
第一章中国人民(〇一九)
一南方与北方(〇二〇)
二退化(〇二六)
三新血统之混入(〇三〇)
四文化之巩固作用(〇三四)
五民族的童年(〇三八)
第二章中国人之德性(〇四〇)
一圆熟(〇四一)
二忍耐(〇四四)
三无可无不可(〇四六)
四老猾俏皮(〇四九)
五和平(〇五三)
六知足(〇五六)
七幽默(〇六〇)
八保守性(〇六五)
第三章中国人的心灵(〇六八)
一智慧(〇六九)
二女性型(〇七二)
三缺乏科学精神(〇七六)
四逻辑(〇七九)
五直觉(〇八二)
六拟想(〇八四)
第四章人生之理想(〇八八)
一中国的人文主义(〇八九)
二宗教(〇九二)
三中庸之道(〇九七)
四道教(一〇二)
五佛教(一〇八)
小引(一一五)
第五章妇女生活(一一七)
一女性之从属地位(一一八)
二家庭和婚姻(一二三)
三理想中的女性(一二八)
四我们的女子教育(一三二)
五恋爱和求婚(一三五)
六妓女与妾(一三八)
七缠足的习俗(一四三)
八解放运动(一四六)
第六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一四九)
一公共精神的缺乏(一五〇)
二家族制度(一五四)
三徇私舞弊和礼俗(一五八)
四特权与平等(一六二)
五社会阶级(一六五)
六阳性型的三位一体(一六八)
七阴性型的三位一体(一七〇)
八乡属制度(一七六)
九贤能政府(一七九)
第七章文学生活(一八四)
一文学之特性(一八五)
二语言与思想(一八八)
三学术(一九二)
四学府制度(一九六)
五散文(一九九)
六文学与政治(二〇三)
七文学革命(二〇六)
八诗(二〇九)
九戏剧(二二一)
十小说(二二九)
十一西洋文学之影响(二三七)
第八章艺术家生活(二四三)
一艺术家(二四四)
二中国书法(二四七)
三绘画(二五三)
四建筑(二六三)
第九章生活的艺术(二七〇)
一日常的娱乐(二七一)
二居室与庭园(二七六)
三饮食(二八一)
收场语(二八七)
· · · · · · (收起)
自序(〇〇六)
闲话开场(〇〇八)
第一章中国人民(〇一九)
一南方与北方(〇二〇)
二退化(〇二六)
三新血统之混入(〇三〇)
四文化之巩固作用(〇三四)
五民族的童年(〇三八)
第二章中国人之德性(〇四〇)
一圆熟(〇四一)
二忍耐(〇四四)
三无可无不可(〇四六)
四老猾俏皮(〇四九)
五和平(〇五三)
六知足(〇五六)
七幽默(〇六〇)
八保守性(〇六五)
第三章中国人的心灵(〇六八)
一智慧(〇六九)
二女性型(〇七二)
三缺乏科学精神(〇七六)
四逻辑(〇七九)
五直觉(〇八二)
六拟想(〇八四)
第四章人生之理想(〇八八)
一中国的人文主义(〇八九)
二宗教(〇九二)
三中庸之道(〇九七)
四道教(一〇二)
五佛教(一〇八)
小引(一一五)
第五章妇女生活(一一七)
一女性之从属地位(一一八)
二家庭和婚姻(一二三)
三理想中的女性(一二八)
四我们的女子教育(一三二)
五恋爱和求婚(一三五)
六妓女与妾(一三八)
七缠足的习俗(一四三)
八解放运动(一四六)
第六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一四九)
一公共精神的缺乏(一五〇)
二家族制度(一五四)
三徇私舞弊和礼俗(一五八)
四特权与平等(一六二)
五社会阶级(一六五)
六阳性型的三位一体(一六八)
七阴性型的三位一体(一七〇)
八乡属制度(一七六)
九贤能政府(一七九)
第七章文学生活(一八四)
一文学之特性(一八五)
二语言与思想(一八八)
三学术(一九二)
四学府制度(一九六)
五散文(一九九)
六文学与政治(二〇三)
七文学革命(二〇六)
八诗(二〇九)
九戏剧(二二一)
十小说(二二九)
十一西洋文学之影响(二三七)
第八章艺术家生活(二四三)
一艺术家(二四四)
二中国书法(二四七)
三绘画(二五三)
四建筑(二六三)
第九章生活的艺术(二七〇)
一日常的娱乐(二七一)
二居室与庭园(二七六)
三饮食(二八一)
收场语(二八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在政治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缺乏有效的法治,缺乏民权思想。这个特点来源于一种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儒家学说。他将道德和政治混为一谈,是一种道德和谐的哲学,不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哲学。制定完善的制度、完备的法律和有效地得到执行法律的出发点是,认为我们的统治者可能是一些无赖、骗子或窃贼。他们可能会滥用职权,侵犯我们的权利。于是我们可以依靠法律来保护我们的权利。而中国人有关政府的观念却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政府官员是“父母官”,他们也常常自称是“父母官”,他们实行的是仁政,当官就是“为民作主”。他们会象照顾他们自己的孩子的利益那样照看人民的利益。我们放手去让他们处理一切事务,给予他们绝对的信任。我们把数以亿万计的钱放在他们手中,但从不让他们汇报开支情况。我们给了他们以无限的权力,却从未想到过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我们把他们看作是正人君子,有教养的绅士。 对这种“仁政”的批评,最细致、最公正、最尖锐不过的,非2000多年前的韩非子莫属了。他是“法家”的哲学家,生活在孔子之后约300年的时候。他是法家中最后一个,也是最伟大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赞成法制的政府。他对人治的政府的弊端作了尖锐的分析。他所描述的中国当时的政治生活状况与现代中国的状况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根据韩非子的观点,政治清明的开始在于抛弃所有道德上的陈词滥调,放弃所有道德教化的努力。笔者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早一天停止谈论所谓的道德说教,中国就有可能早一天出现一个廉洁的政府,变成一个廉洁高效的国家。这么些人坚持认为道德教化是解决政治腐败的方法,这个事实本身就表明他们思维方式的幼稚。表明他们没有能力把“政治问题”作为政治问题来处理,没有把政治和道德区别开来的勇气或能力。他们应该看到我们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一直在重复着道德上的陈词滥调,却没有能够改善国家的道德状况,以产生一个稍为廉洁、有效率的政府。他们应该看到,如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1页 -
一个人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奴役。这些主义都是过度工业化所产生的后果,从而忘记国家为个人存在,而不是相反。在共产主义国家,个人被认为是某个阶级或国家机器的一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人文历史-中庸之道
> 全部原文摘录
吾国与吾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5 条 )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
《吾国与吾民》是我读林语堂先生的第一本书籍,此后再读《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等书籍,还是找不到当初读《吾国与吾民》的那种震撼,为此不得不感叹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所呈现的智慧才识。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的代表人...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8 )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8.8分 3365人读过
-
Hesperides Press (2006)9.1分 251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5分 6341人读过
-
学林出版社 (1994)8.7分 235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吾国与吾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est 2017-12-21 00:14:21
其实这本书可以和<人类简史>结合起来看.比较能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文中提到的内容. 民国时期的书写风格,熊猫人那种理工男说读起来拗口.
0 有用 Readsorcerer 2023-03-01 10:46:21 北京
历史意义大于学术意义 但仍不可否认其深入浅出 作为中国人读来也受益匪浅
0 有用 fNQi 2018-08-04 10:42:52
我还是觉得中国人受孔儒思想渗透较道家学说更为深刻,孔教的中庸之道一定程度上为道家遁世绝俗的人生观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0 有用 过风箫 2018-02-11 20:03:07
难得的文化比较著作。书中所描摹的中国之古往今来,可谓透彻深刻,至今仍有许多处,与林语堂当年所见同样落后,毫无改观。 旧版尚有的《中日战争之我见》与收场语,新版几乎皆无了。
0 有用 路尽头 2019-09-13 09:13:53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