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华章心理
副标题: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原作名: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译者: 王正林
出版年: 2016-11-6
页数: 340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习典藏书系
ISBN: 9787111551287
内容简介 · · · · · ·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 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 · · · · · ·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
(Anders Ericsson, Phd)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目录 · · · · · ·
作者声明
引言 天才存在吗 //001
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002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007
· · · · · · (更多)
作者声明
引言 天才存在吗 //001
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002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007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010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缓慢退化。有目的的练习则更加有效。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018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022
从有目的的练习讲起 //028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033
遇到瓶颈怎么办 //038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043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049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055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060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065
潜能可以被构筑 //071
第3章 心理表征
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偶然的盲棋大师 //076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080
心理表征是什么 //085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090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093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095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100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105
第4章 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与一般练习的区别十分关键:首先,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
从音乐领域开始 //114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121
刻意练习是什么 //127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131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141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即不再认为工作日只能用来工作,练习只能在特殊时刻、特定场合才能进行,而是将日常商业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王牌训练计划 //150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54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159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167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175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训练针对的是每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帮助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魔术、吹萨克斯管、写小说的人。它针对的是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现状的人们。
首先,找位好导师 //185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189
没有导师,怎么办 //194
跨越停滞阶段 //201
保持动机 //206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杰出人物拥有相同的成长路线:一,产生兴趣;二,变得认真;三,全力投入;四,开拓创新。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225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228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234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238
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 //240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246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250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自闭症奇才并不是天生拥有某种神奇的才能。相反,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是通过练习来练就那些本领的。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256
破解“莫扎特传奇” //260
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265
破解“自闭症奇才” //270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273
训练VS“天才” //277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286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292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300
刻意练习的前景 //304
创造全新的世界 //313
参考文献和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65 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 P339 雷·阿伦在高中时代的跳投,并不比其他队友更出色;事实上,他的表现还很差。但他不向命运低头,而是掌控着自己的命运,一直在心无旁骛地刻苦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自己的三分跳投训练得如此娴熟自然,动作优美,以至于人们以为他天生就是个杰出的三分射手。他只是利用了他的天才,他真正的天才。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 P354 大脑是可适应的,而训练可以创造一些我们以前并未拥有的技能(比如完美音高)。这是具有颠覆意义的观点,因为如今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创造能力的方式,而不是使人们能学会充分利用他们的内在才华。在这个全新的世界,认为人们天生就具有一些固定潜力的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相反,潜力好比可延伸的血管,能够通过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 P370 所谓“杰出人物”,就是那些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或领域中表现最突出的人们,以及那些登上了巅峰的人们。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 P377 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我们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deliberate practice)。如今,对于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中,希望充分利用人们的适应能力这种才能来学习新的技能与能力的所有人来讲,刻意练习依然是黄金标准,而且,它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刻意练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刻意练习"的人也喜欢 · · · · · ·
刻意练习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刻意练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07 条 )
-
全书中出现比较多的词是心理表征 成年时期,身体和大脑保持着极大的适应能力,可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各种新的能力。 学习不再是挖掘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知识不是技能 第一章便是有目的的练习,要持续,突破极限,突破舒适区。 天真的练习(反复的、盲目地)VS 有目的的练习(定义明确特定目标、是专注的、包含反馈(以此判断自己的不足)、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遇到障碍并非达到极... (12回应)
2016-12-13 13:15:36 250人喜欢
全书中出现比较多的词是心理表征 成年时期,身体和大脑保持着极大的适应能力,可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各种新的能力。 学习不再是挖掘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知识不是技能 第一章便是有目的的练习,要持续,突破极限,突破舒适区。 天真的练习(反复的、盲目地)VS 有目的的练习(定义明确特定目标、是专注的、包含反馈(以此判断自己的不足)、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遇到障碍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接下来就是讲解刻意练习。 第二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单个细胞和组织总是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 我们到底在试图提升大脑中的什么(心理表征)?挑战体内平衡和发展那种潜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第三章 心理表征 盲棋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大多数的刻意练习包括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 之后便是叙述心理表征的一些作用。 第四章 黄金标准(即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特点: -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 -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哪些过去的已经获取的技能。 找出杰出人物,找出杰出人物与其他人的差别。最佳方法是找到优秀导师,给出指导,提供宝贵的反馈。 第五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让练习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 认为某人的能力受到基因的限制 - 认为足够长时间的做某件事,一定会更擅长。(停滞) - 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够刻苦,你会更加优秀。 要运用专门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练习方法。 边干边学:以练习为导向,日常中磨砺。 反馈,改进心理表征 过于重视知识而忽略技能 第六章 在生活中运用可以练习的原则 导师、专注、即时反馈、投入、目标、足够的睡眠 富兰克林的例子:详细、聪明、认真、投入 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focus、feedback、fix it. 跨越停滞状态,以新方式挑战自己,攻克特定弱点,保持动机 意志力根本不存在: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赋予某个人的优点。 保持动机,动机的两个组成部分:继续前进的理由(强化)和停下脚步的理由(弱化) 精心设置目标 第七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匈牙利的一位心理学家和妻子进行一项实验:将三个女儿训练成为国际象棋大师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章可以被认为是塑造杰出人物的指导手册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激励作用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体会到回报,动机有外部转向内部,自我激励 到达这个阶段2~5年后,未来的杰出人物开始更多地根据他们发展出来的技能认同自己,而不是根据其他的兴趣领域(比如选择学校或社交生活)来认同自己。 从技能的学习中获得大量愉悦感觉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年龄不是问题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创新离不开刻意练习,举出了毕加索的例子,毕加索早年几乎是一种古典风格。创造性归根结底来自刻意练习。 第八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举了几个名人的事例 第九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在学习上,刻意练习的方法与传统方法之间的重要差别是对技能与知识的着重点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强调你知道什么,另一个强调你可以做什么。刻意练习全都是关于技能的。知识本身绝对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必要的知识是为了培育技能。 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最像是人类。和其他任何动物不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己,以我们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这使得我们和当今世界以及有史以来的其他物种区别开来。 成为“练习人”
12回应 2016-12-13 13:15:36 -
MetalDudu (Know Yourself)
## 摘录 #### 推荐序 - 这或许才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 引言 天才存在吗 -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2017-01-11 16:14:13 23人喜欢
## 摘录 #### 推荐序 - 这或许才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 引言 天才存在吗 -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 大脑的适应能力也与我们身体的适应能力非常相似……令人难以置信。 - 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 第3章 心理表征 -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 - 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已经对把手形成了心理表征,这使得他们无须有意识地思考,便知道看到的是哪一种把手,需要采用哪一类抓握方法。 - 心理表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 心理表征可以用来为很多行业和领域做计划,表征越好,计划就高效。 - 学生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心理表征有多么有效。 #### 第4章 黄金标准 -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 ####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 ####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它针对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戏法、吹萨克斯管、写出“伟大的小说”的人。 - 毕竟和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相比,单凭自己的力量来练习,不但艰难得多,而且效果差得多。 - 学会以这种方式投入,即有意地提升和精进你的技能,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最强大方式。 - 为了在没有导师的时候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牢牢记住以下三个F,将是有帮助的。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 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赋予某个人的优点。 - 对杰出人物的研究告诉我们,一旦你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并且可以看到结果了,这种技能本身就可以成为你动机的一部分。 - 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所有人聚集起来,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的团体,并且将团体的同志情谊和共同的目标作为达到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 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 四个阶段: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新投入、开拓创新 - 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适应能力可能差了许多,但心理的适应能力依然十分强大。而且,心理和身体的适应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 我怀疑,如果确实存在那种基因上的差别的话,它们最有可能通过发展和提高某项技能所必须付出的练习与努力来表现。 ####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 几乎在每一个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生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 - 把我们视为“练习人”(practicing man),可能是审视我们自身的一种更好方式,所谓“练习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回应 2017-01-11 16:14:13 -
看完这本刻意练习,的确发现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觉得这本书虽然讲例子的时候让我看的并不太舒服,然而有很多观点是我一直以来知道但是并没有察觉和总结出来的 1.找到动力并且维持动力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和天才的差距并不是智商方面,而在于那些人更加倾向于将自己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找到动力。就好像学习英语,实际上如果认真学习下去一天背诵30个单词一年也有1万多个单词,足以应对四六级等诸...
2017-02-01 20:37:17 20人喜欢
看完这本刻意练习,的确发现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觉得这本书虽然讲例子的时候让我看的并不太舒服,然而有很多观点是我一直以来知道但是并没有察觉和总结出来的 1.找到动力并且维持动力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和天才的差距并不是智商方面,而在于那些人更加倾向于将自己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找到动力。就好像学习英语,实际上如果认真学习下去一天背诵30个单词一年也有1万多个单词,足以应对四六级等诸多考试,这还只是一年。我们在遇见某件事觉得困难的时候,主要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对这件事的兴趣,没有动力牵引着我们是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2.绝对的专注 就像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十年的厨师做菜一定更好吃,老司机飙车技能一定比一般人好一样,实际上我们所犯下的错误就是认为:只要你花费绝对的时间,那么你一定可以获得进步一样,这就有点像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一样的言论,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不可能。一般情况下,我们缺少的是对这件事的专注程度,如果只是计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而不是有效时间的话,其实并没有很大意义 3.找到可以衡量的反馈机制 一直以来是不大喜欢这个环节,就像背诵单词,每次背诵完之后都很讨厌复习,因为每次都发现自己背诵没有多久的又忘记了,然而这个环节对我来说也算是不可或缺的,记得高数有不懂的概念,做两道相关类型的题目,马上就理解了。。总之,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只有一个合理的反馈,才可以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而不至于蒙在鼓里。 4学会在反馈后进行修正 (⊙o⊙)…高中的时候会做,每次考试的时候会做,但是总是带着过多的个人情感做,进入大学的时候却很少做,记得大一的时候每次写代码总是出现几个容易忽视的bug,然而当初蠢到不知道及时反省,哎,继续努力 以上主要是3F原则,即为focus feedback fix 5带有目的的练习 在练习的时候要给自己设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首先要服从smart原则,同时这个目标最好尽可能的激励着你,目标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引导自己。 6要勇敢的走出舒适区 大一的时候经常去跑步,然而体育还是一如既往地的差,我想,因为我跑步的时候,总是累了就停,速度上持久力上都没有尝试突破,我总是慰劳自己说只要坚持就好,然而坚持一年了还是跑起步来累个半死 7找到导师 目的是针对性的找到应对自己情况的方法,同时像那些比较杰出人的方法学习,我发现我主要是在这方面花费的功夫比较大,个人比较倾向方法论,结果发现由于自己痴迷方法而忽视其他,导致我养成知道大道理一堆然而很少践行的习惯<悲伤……> 8强调技能而不是知识 哎哟,其实这说道我心坎了去了,个人其实还是比较适应应试教育的,然而我更加清楚知识是用来用的,理论空有一大堆也是没什么卵用的。。。 9心态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成长心态,不要怀揣着基因决定论的思想,这种思想毫无意义 10关于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创建心理表征的过程,所以大方向是不能变的,就像我曾经幼稚的认为做题做多就可以考高分一样,创建心理表征在应试教育的表现就是遇见问题如何思考,强调的是思考和思考方向,而不是记忆题型。 11遇见瓶颈区 思考自己之前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还有一段距离的话,那么就试着从不同方向出发 刻意练习实际上是一个看上去比较痛苦的过程,然而我认为只要找到持久的动力或者是兴趣,那么看似痛苦的东西也会变得有意义,从出生到活到现在为止,刻意练习做的最彻底的事情就是在学习方面吧,花费很多时光准备高考的日子里,的确体会到那种感觉的确很无聊无趣然而却有无限动力坚持的感觉,还是觉得有的时候一味的创造外部趣味实际上对自己的改变并不是很大,真正还是看自己吧。3F原则真的很重要,也算是做好任何事都必须秉承的理念。
回应 2017-02-01 20:37:17
-
MetalDudu (Know Yourself)
## 摘录 #### 推荐序 - 这或许才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 引言 天才存在吗 -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2017-01-11 16:14:13 23人喜欢
## 摘录 #### 推荐序 - 这或许才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 引言 天才存在吗 -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 大脑的适应能力也与我们身体的适应能力非常相似……令人难以置信。 - 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 第3章 心理表征 -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 - 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已经对把手形成了心理表征,这使得他们无须有意识地思考,便知道看到的是哪一种把手,需要采用哪一类抓握方法。 - 心理表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 心理表征可以用来为很多行业和领域做计划,表征越好,计划就高效。 - 学生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心理表征有多么有效。 #### 第4章 黄金标准 -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 ####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 ####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它针对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戏法、吹萨克斯管、写出“伟大的小说”的人。 - 毕竟和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相比,单凭自己的力量来练习,不但艰难得多,而且效果差得多。 - 学会以这种方式投入,即有意地提升和精进你的技能,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最强大方式。 - 为了在没有导师的时候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牢牢记住以下三个F,将是有帮助的。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 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赋予某个人的优点。 - 对杰出人物的研究告诉我们,一旦你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并且可以看到结果了,这种技能本身就可以成为你动机的一部分。 - 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所有人聚集起来,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的团体,并且将团体的同志情谊和共同的目标作为达到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 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 四个阶段: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新投入、开拓创新 - 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适应能力可能差了许多,但心理的适应能力依然十分强大。而且,心理和身体的适应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 我怀疑,如果确实存在那种基因上的差别的话,它们最有可能通过发展和提高某项技能所必须付出的练习与努力来表现。 ####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 几乎在每一个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生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 - 把我们视为“练习人”(practicing man),可能是审视我们自身的一种更好方式,所谓“练习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回应 2017-01-11 16:14:13 -
冷静下来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盲目,有目的地学习: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专注,注意力集中; 3、反馈,反省检查错误、不足; 4、走出舒适区,保住已有的能力,提高要求,精进业务能力。 ---------------------------------------------------- 如何拥有长时记忆? 1、刻意练习的难度要适中; 2、能收到反馈; 3、足够多次重复练习; 4、能纠正错误。 ---------------------------------------------------- 最佳...
2017-01-18 17:37:00
冷静下来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盲目,有目的地学习: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专注,注意力集中; 3、反馈,反省检查错误、不足; 4、走出舒适区,保住已有的能力,提高要求,精进业务能力。 ---------------------------------------------------- 如何拥有长时记忆? 1、刻意练习的难度要适中; 2、能收到反馈; 3、足够多次重复练习; 4、能纠正错误。 ---------------------------------------------------- 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练习(工作、比赛、项目)。
回应 2017-01-18 17:37:00 -
chimney (来~来~大家来读书~~~)
获取专业特长,很大程度上是改进人们的心理过程(在某些行业领域中,还包括改进那些控制着身体运动的心理过程),而且,人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身体功能的变化(比如力量增大、柔韧性增强、耐力增强等) 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2017-02-04 09:39:26
获取专业特长,很大程度上是改进人们的心理过程(在某些行业领域中,还包括改进那些控制着身体运动的心理过程),而且,人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身体功能的变化(比如力量增大、柔韧性增强、耐力增强等) 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首先取得进步,然后到了一个瓶颈,被困住了,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克服障碍,最后找到了这种方法,然后又稳定地提高,直到下一个障碍出现。 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这也是这种方法需要导师或教练的一个原因。 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哦,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对需要提高自己的每个人来讲,这些是让你有一个卓越开端的秘诀---但依然只是开始。 然而,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这要求挑战体内平衡,也就是走出你的舒适区,并迫使你的大脑或身体来适应。一旦你做到这一点,学习便不再只是执行某些遗传命运的方式;它变成了一种控制你自己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在这些领域,还有一种良性循环在起主导作用,那便是:磨砺了技能,可以改善心理表征;而改变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磨砺技能。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世间存在一种可在任何情形中运用的一般的“意志力”。 我觉得,所有希望提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技能水平的人,应当每天花1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专心练习那些需要全神贯注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这是一条经验法则。 你不再做自己当初想做的事情,是因为停下脚步的理由最终战胜了继续前行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尽管任何一个特定的因素可能只对你产生微小的影响,但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会累积的。 想让有目的的练习或刻意练习变得高效,你需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并保持专注,但这些都是让人心力交瘁的活动。 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所有人聚集起来,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的团体,并且将团体的同志情谊和共同的目标作为达到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但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适应能力可能差了许多,但心理的适应能力依然十分强大。 当我们在学习多门语言时,大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会说两门或更多语言的人,其大脑的一些部位之中,脑灰质含量更多一些,特别是在人们已知的、在语言学习方面发挥着作用的下顶叶皮层区中。而人们越早学习第二门语言,那个部位的脑灰质也越多。因此,在人生的早期学习语言,似乎至少是通过增加脑灰质实现的。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几乎在每一个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生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
回应 2017-02-04 09:39:26
-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艾利克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刻意练习”法则的创造者。这本书是学习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讲述了三个核心内容,天才是可以通过正确训练创造的;什么才是有效的训练方法;刻意练习是目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怎么运用。 1. 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作者通过日本心理学家的实验,莫扎特早期的音乐训练,以及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案例得出结论,大量正确的训练可以改变身体适应性,创造潜能和天赋,...
2022-05-08 09:31:53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艾利克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刻意练习”法则的创造者。这本书是学习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讲述了三个核心内容,天才是可以通过正确训练创造的;什么才是有效的训练方法;刻意练习是目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怎么运用。
1. 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作者通过日本心理学家的实验,莫扎特早期的音乐训练,以及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案例得出结论,大量正确的训练可以改变身体适应性,创造潜能和天赋,从而创造天才。
2. 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
关于训练的三个认知:
(1)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改变自己,关键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觉得练习没有用,能力主要受基因限制,比如“我不擅长数学” “我空间能力比较弱”等等。
(2)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复做一件事,并不能提高成绩和表现。
(3)要有专门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太大进步。
有效的训练方法:
即有目的的训练,有目的的训练有效,但还不足以帮助我们达到天才级别的水平
(1)训练过程中不断改进
(2)训练时要专注,及时反馈
(3)训练要跳出 “舒适区”
3. 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刻意练习的目的: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来思考问题。
(2)刻意练习的两个标准:
a. 所训练的领域有一套成熟的评级标准和高效的方法,比如国际象棋,芭蕾舞,体操,音乐表演等;
b. 有一个能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事实是,大多数行业并不符合这两个标准。
(3)我们怎么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a. 明确目标。比如,我想要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b. 找专家或书籍。目的是跟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对比,获得高质量反馈。
c. 研究成功案例。研究杰出人士或成功案例成功的可能原因。
d. 训练。我们可以在工作生活中采用边干边学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回应 2022-05-08 09:31:53 -
人们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并不是因为他们达到了某种天生的极限,而是因为他们停止了训练,或者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从来就没有开始过训练。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生来就不具备唱歌、解数学题或拥有其他任何技能的才能。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缺乏某种能力,而是自己用意识限制了发展。不断的心理暗示下,我们就真的变成了不擅长某个技能的人。
2022-05-07 11:07:20
-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 还有冰心说:成功的花朵,人们只知道它的娇艳,去不知道当初它的牙儿,沐浴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别人的优秀,并没有看到背后长期的努力和默默付出。
2022-05-07 10:58:2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Eamon Dola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6)8.5分 239人读过
-
-
Eamon Dolan/Mariner Books (201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欣频老师创意书单 (蓝蓝的紫)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6.大脑学习法--如何思维 (葡萄)
- 樊登读书会经典解读书单 (pap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刻意练习的评论:
feed: rss 2.0
144 有用 邵三叔 2017-01-20 10:19:10
这本书讲的是:你在家做了10000个小时的饭没有成为大师,在新东方学习了三年,高薪就业了!
34 有用 甲 2016-11-18 18:31:56
书的概念不算新,但是我本人非常认同。比如关于"意志力""天赋""天真练习vs刻意练习"等的阐述。读之前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在马拉松、日语学习、钢琴中的练习方式。自己的想法和书里的蛮一致的。总之如果你已经处于"可以坚持练习"的阶段,而且想把目标从"可接受的"再提高一步,这本书很适合。
251 有用 思游Renzo 2017-02-03 22:12:13
看到这类全是案例的畅销书要长个心眼,此书信息密度太低,就像是我高中时写的议论文,什么素材都往题目套。
446 有用 null 2016-11-25 16:34:30
90分钟让你明白「90分钟学会xxx」都是放屁。刚刚1.5小时看完15万字的一本书,怎么做到的?上网搜「如何快速理解一本书」之类的,然后开始「刻意练习」。
1056 有用 AlphaDiao 2016-12-30 15:01:26
觉得此生又有了希望……虽然已经29了又怎样
0 有用 追影子的人 2022-05-20 00:09:58
讲了一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
0 有用 豆友03VDyKM4uY 2022-05-19 18:20:02
是一本好书,但是读起来很麻烦,不是言语生涩,是例子太多,读起来很疲劳!
0 有用 高等游民 2022-05-19 17:41:50
樊登读书早期产品,现在看来真的是bullshit
0 有用 微信用户 2022-05-19 16:00:00
三f原则,至少为没有学习方法容易自我否认的人提供了一些希望
0 有用 Ansiz 2022-05-19 13:28:01
其实感觉就几句话反复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