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最痛苦的,或許不是後悔成為母親。
而是即便後悔了,
也說不出口,不敢說出口,無法說出口。
◎「#後悔當媽媽」
本書作者之一,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娜‧多娜絲(Orna Donath)做了一份「後悔當媽媽」的調查,調查內容為:「如果帶著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回到過去──妳會願意再當一次媽媽嗎?」,該調查的受訪對象為當地的媽媽們,不論婚姻狀況、社會階層及年齡。
這個調查亦在德國的社群網路意外掀起騷動,讓人驚訝(或應該說意料之中?)的是,表示自己後悔成為媽媽的發言遠超出預期。眾多網友及媽媽紛紛響應,說出自己後悔的理由和觀點,以標籤#RegrettingMotherhood展開數星期的激烈辯論,有些人嚴厲譴責「後悔當媽媽」有違道德觀感,這種事情不可以被允許和接受;然而,有些人則認為媽媽們只是在發牢騷,將一切原因歸咎於一成不變的生活。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後悔選擇...
最痛苦的,或許不是後悔成為母親。
而是即便後悔了,
也說不出口,不敢說出口,無法說出口。
◎「#後悔當媽媽」
本書作者之一,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娜‧多娜絲(Orna Donath)做了一份「後悔當媽媽」的調查,調查內容為:「如果帶著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回到過去──妳會願意再當一次媽媽嗎?」,該調查的受訪對象為當地的媽媽們,不論婚姻狀況、社會階層及年齡。
這個調查亦在德國的社群網路意外掀起騷動,讓人驚訝(或應該說意料之中?)的是,表示自己後悔成為媽媽的發言遠超出預期。眾多網友及媽媽紛紛響應,說出自己後悔的理由和觀點,以標籤#RegrettingMotherhood展開數星期的激烈辯論,有些人嚴厲譴責「後悔當媽媽」有違道德觀感,這種事情不可以被允許和接受;然而,有些人則認為媽媽們只是在發牢騷,將一切原因歸咎於一成不變的生活。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後悔選擇成為母親,但我說不出口」。
生活、社會、文化、經濟上的壓力,可能讓讓媽媽們對自己選擇生兒育女這條路感到後悔。又或者「為孩子放棄先前的人生」的母親們認為自己並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本書中作者要提醒我們的是:還有些媽媽是一開始就不愛孩子的。她們也許從一開始就沒有生孩子的打算,最後因為社會壓力而生兒育女。
然而,絕大多數的她們,在生兒育女後往往連思考「後悔」都有罪惡感。母性天生、母職神聖。「她們」即使想過後悔,也都無法說出口。
「怎麼能後悔生下自己的孩子!?」
「壞媽媽才會後悔生下孩子!」
「壞媽媽」標籤可能只是一個負面評價,也可能導致媽媽失去自己的孩子。「她既然後悔當媽媽,一定不會對孩子好!」沒有法律這樣規定,也沒有人證實這樣的假設一定成真。但這樣的恐懼卻隨著社會上眾人的反應而長存在媽媽心裡,最後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後悔說出口,也說不出口,不敢說出口。
◎正視「為什麼感到後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物質、經濟上的壓力,或者可以透過國家提供資源來緩解或是解決。但人們往往對「天生就對孩子沒感覺的媽媽們」視而不見,或者根本避談這樣的可能。因為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母性天生、母職神聖,「母親可能不愛孩子」這樣的想法,對一般人來說或者根本就是一種對「母親」神聖形象的褻瀆。
但為什麼媽媽一定得愛孩子?
究其根本都是沒有人願意相信「母愛並非天生」。人們情願相信這只會是因為社會或經濟壓力,只要能夠提供相應的援助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哪裡會有女人是天生缺乏母性的?
當然經濟、社會、文化上的壓力,需要社會或是家庭的助力來幫助媽媽們渡過難關;但母愛、母性絕非天生,若是不能破除這樣的迷思,若我們只是執著於我們對母愛、對母性的信仰,我們便只是不斷地在每一個世代當中製造出後悔的母親。
只是她們不敢言說,深知不可言說,於是從來不說。
作者简介 · · · · · ·
最痛苦的,或許不是後悔成為母親。
而是即便後悔了,
也說不出口,不敢說出口,無法說出口。
◎「#後悔當媽媽」
本書作者之一,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娜‧多娜絲(Orna Donath)做了一份「後悔當媽媽」的調查,調查內容為:「如果帶著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回到過去──妳會願意再當一次媽媽嗎?」,該調查的受訪對象為當地的媽媽們,不論婚姻狀況、社會階層及年齡。
這個調查亦在德國的社群網路意外掀起騷動,讓人驚訝(或應該說意料之中?)的是,表示自己後悔成為媽媽的發言遠超出預期。眾多網友及媽媽紛紛響應,說出自己後悔的理由和觀點,以標籤#RegrettingMotherhood展開數星期的激烈辯論,有些人嚴厲譴責「後悔當媽媽」有違道德觀感,這種事情不可以被允許和接受;然而,有些人則認為媽媽們只是在發牢騷,將一切原因歸咎於一成不變的生活。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後悔選擇...
最痛苦的,或許不是後悔成為母親。
而是即便後悔了,
也說不出口,不敢說出口,無法說出口。
◎「#後悔當媽媽」
本書作者之一,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娜‧多娜絲(Orna Donath)做了一份「後悔當媽媽」的調查,調查內容為:「如果帶著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回到過去──妳會願意再當一次媽媽嗎?」,該調查的受訪對象為當地的媽媽們,不論婚姻狀況、社會階層及年齡。
這個調查亦在德國的社群網路意外掀起騷動,讓人驚訝(或應該說意料之中?)的是,表示自己後悔成為媽媽的發言遠超出預期。眾多網友及媽媽紛紛響應,說出自己後悔的理由和觀點,以標籤#RegrettingMotherhood展開數星期的激烈辯論,有些人嚴厲譴責「後悔當媽媽」有違道德觀感,這種事情不可以被允許和接受;然而,有些人則認為媽媽們只是在發牢騷,將一切原因歸咎於一成不變的生活。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後悔選擇成為母親,但我說不出口」。
生活、社會、文化、經濟上的壓力,可能讓讓媽媽們對自己選擇生兒育女這條路感到後悔。又或者「為孩子放棄先前的人生」的母親們認為自己並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本書中作者要提醒我們的是:還有些媽媽是一開始就不愛孩子的。她們也許從一開始就沒有生孩子的打算,最後因為社會壓力而生兒育女。
然而,絕大多數的她們,在生兒育女後往往連思考「後悔」都有罪惡感。母性天生、母職神聖。「她們」即使想過後悔,也都無法說出口。
「怎麼能後悔生下自己的孩子!?」
「壞媽媽才會後悔生下孩子!」
「壞媽媽」標籤可能只是一個負面評價,也可能導致媽媽失去自己的孩子。「她既然後悔當媽媽,一定不會對孩子好!」沒有法律這樣規定,也沒有人證實這樣的假設一定成真。但這樣的恐懼卻隨著社會上眾人的反應而長存在媽媽心裡,最後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後悔說出口,也說不出口,不敢說出口。
◎正視「為什麼感到後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物質、經濟上的壓力,或者可以透過國家提供資源來緩解或是解決。但人們往往對「天生就對孩子沒感覺的媽媽們」視而不見,或者根本避談這樣的可能。因為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母性天生、母職神聖,「母親可能不愛孩子」這樣的想法,對一般人來說或者根本就是一種對「母親」神聖形象的褻瀆。
但為什麼媽媽一定得愛孩子?
究其根本都是沒有人願意相信「母愛並非天生」。人們情願相信這只會是因為社會或經濟壓力,只要能夠提供相應的援助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哪裡會有女人是天生缺乏母性的?
當然經濟、社會、文化上的壓力,需要社會或是家庭的助力來幫助媽媽們渡過難關;但母愛、母性絕非天生,若是不能破除這樣的迷思,若我們只是執著於我們對母愛、對母性的信仰,我們便只是不斷地在每一個世代當中製造出後悔的母親。
只是她們不敢言說,深知不可言說,於是從來不說。
喜欢读"後悔當媽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後悔當媽媽"的人也喜欢 · · · · · ·
- 初为人母 8.1
- I Hate Men 8.2
-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9.0
- 房间里的母亲 7.9
- 女人所生 7.8
- 女性特质 7.6
- 我存在 8.1
- 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 6.6
- 性别攸关 8.6
- 乐园之丘 8.3
後悔當媽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4 条 )
患有空心病而不自知的女性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买了半年有余,直到年末才有空翻出来读完。我觉得这本书谈论的议题并不复杂,但是写得很精彩。看了豆瓣的短评、长评,发现大家对中文的译本很有争议,觉得不该抹去regretting的色彩,其实在我看来,中文版的译名也十分有趣,它就像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在我购买书的经历中... (展开)Regretting Motherhood
讲真,我曾《后悔当妈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想当年,还在公司里咬牙,有一位刚满30岁的女性前来应聘经理职位。老顶董秘对她各方面专业能力都很满意,送走后,转身对我们说了一句:“30岁了,没有男友,没有结婚生娃,做人肯定是有问题。”当时觉得30岁还算遥远,倒是没什么感觉。 现在可好了,结婚没几年,不太了解... (展开)母亲对“后悔”的耻感
而有时这样的爱就像匕首刺向心脏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8.2分 4696人读过
-
North Atlantic Books (2017)8.1分 95人读过
-
光現出版 (201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Albrecht Knaus Verlag (201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宇宙乘客 (半饱)
- 女性文学 (Naniko)
- 我的女性书单 (小岛书单)
- 妇女/女性/女权/性别/性 (不知)
- 想读 (与我常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後悔當媽媽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Ran 2018-07-10 13:24:04
我才發現自己也是「媽媽竟然會後悔當媽媽,真是不可思議」的那群人。受訪者多是討厭「媽媽」這個身分帶來的負擔,而不是討厭小孩本身的存在,這點一定要區分,不然會以為這些媽媽都是妖魔鬼怪。
4 有用 0.8s 2021-08-20 16:47:45
「同意」和「想要」是两回事。有压迫的地方就有虚伪做作。人们总是一直谈论职场和孩子间的两难选择,但也许有些人是两者都不要的。
6 有用 两块钱 2019-11-22 07:55:23
先看了一半 是個好題目 偏質性研究 但比較專業 對一般讀者的匹配度不高
4 有用 麦麦 2023-04-14 13:30:33 上海
重读买了这版,译名看着可舒服多了。
1 有用 Rhei: 2018-03-13 23:14:17
越来越觉得 一种理想社会 应该是有超高的宽容度的 高到什么程度呢 一种不自私的社会 一种愿意自行存在也愿意自行毁灭的社会 根本上说 就是生存本能这道思想钢印能够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