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7-4-1
页数: 305
定价: 5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新版)
ISBN: 9787108058898
内容简介 · · · · · ·
北宋政治改革风云中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当北宋中期积弊已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以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展以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其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其文行“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苏轼语)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以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诬谤丑化,始自其生前,至南宋则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倾注了巨大心力,四写王安石,体现出一个史学大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作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展现出一个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时期,凸显出一个抖...
北宋政治改革风云中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当北宋中期积弊已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以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展以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其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其文行“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苏轼语)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以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诬谤丑化,始自其生前,至南宋则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倾注了巨大心力,四写王安石,体现出一个史学大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作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展现出一个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时期,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能够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面前。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创作者
· · · · · ·
-
邓广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广铭,字恭三,1907年生于山东临邑。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宋辽金史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著述有《岳飞传》《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等人物传记以及《稼轩词编年笺注》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 从童幼到青少年
一 王安石诞生的时间、地点
二 王安石的父母
三 王安石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进士及第和初入仕途
一 本是合格的状元
二 在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任上
三 在知鄞县任上
第三节 王安石愿作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学”
一 做舒州通判
二 在江东提刑任内的一些事
第四节 王安石再到北宋朝廷供职
一 勉强就任三司度支判官奏进长达万言的《言事书》
二 参加了是否续行榷茶法的讨论
三 参与相度牧马监变革问题的商讨
四 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辩诬
五 王安石畅论理财为治国先务
六 径迁知制诰
七 辞官归江宁守母丧 收徒讲学
第二章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革新
第一节 任翰林学士期内的王安石
一 王安石劝说宋神宗做大有为之君
二 王安石愿助宋神宗大有为
第二节 王安石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变法革新
一 变法的终极目标是富民、富国和强兵
二 摧制豪强兼并
三 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视和积极性的调动
四 崇尚法治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三不足”精神
一 “天变不足畏”
二 “祖宗不足法”
三 “流俗之言不足恤”
第三章王安石入参大政时治国安邦的两大抱负
第一节 向大自然讨取财富的为天下理财之法
一 “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主张的提出
二 与司马光关于理财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王安石吞灭西夏契丹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
一 北宋建国百年内对契丹(辽)政策的几次改变
二 王安石志欲恢复汉唐旧境统一中国
第四章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第一节 有关理财和兴农的各种新法
一 最能体现“为天下理财”主张的“农田水利法”附说王安石对黄河的治理
二 均输法
三 青苗法
四 免役法(或称募役法)
五 市易法
六 方田均税法
第二节 有关恢复民兵制度和加强军队作战实力的两种新法
一 保甲法
二 将兵法
第五章 王安石对待敌国外患的决策
第一节 全力支持王韶对西蕃诸部的招讨——断西夏右臂的河湟之役
第二节 在契丹统治者两次制造衅端时的对策
一 熙宁五年契丹统治者的第一次挑衅
二 熙宁六年契丹统治者的第二次挑衅
三 韩琦、富弼主张自行解除武装以 释契丹统治者之疑
四 驳斥邵伯温捏造的“以与为取”的无耻谰言
第六章 王安石的两次罢相
第一节 宋神宗畏天变与王安石的首次罢相
第二节 战略设想的破灭和王安石的第二次罢相
一 用孟子的“濡滞”去齐探求王安石迟迟辞别相位的原因
二 王安石的二次罢相非因吕惠卿的“发其私书”
第三节 略论宋神宗、王安石二人间的关系 一
一 思想境界和战略设想的差距使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日益疏远
二 宋神宗依然运用要使执政大臣“异论相搅”的那条家法
第七章 宋神宗的逝世与宋廷政局的大变
第一节 宋神宗的逝世和保守派人物的当政
第二节 章悻就役法问题对司马光进行严厉驳斥
第三节 新法全被废罢
第四节 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弃地与敌
第八章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第一节 这次变法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场激烈斗争
第二节 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
第三节 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
第九章 王安石的暮年和身后
第一节 十年的退休生涯
第二节 身后的冷落
附 志
编后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更化与绍述:新旧党争大爆发 8.2
-
- 陈龙川传 8.7
-
- 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 8.3
-
- 唐代基層文官 8.5
-
- 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9.2
-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2卷) 8.6
-
- 宋大诏令集 8.7
-
- 敕勒与柔然(增订本) 7.1
-
- 唐宪宗传 7.9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规矩也是人建立的,该打破就打破,该创造就创造,这才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真正的思想财富。

诗人之真:从陶渊明、苏轼到王安石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7.9分 629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6)8.1分 84人读过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7.9分 84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3分 3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自购书籍存档 (Travishahn)
- 想读 (leezy)
- 我最爱的图书
- 已经阅读完的书 (Marlboroug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蕉下客 2022-06-10 20:03:07
即使不考虑“四写”、“在近十多年内”云云,这书也一般得很。
2 有用 waters 2019-09-14 02:59:30
邓先生这文风像唯物史观和工科逻辑的集合体,驾驭史料极为简洁,线索清楚还又前后呼应,功力不是一般历史作家能比的;内容的好处在把新法当一个整体来写,新法的一切目的在“灭西夏征契丹、恢复汉唐旧境”,“为天下理财”一大半是为此准备,这可以解释清楚很多东西,但还是有硬伤:写新法的效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理想的“法意”上,弊端几乎没展开写,甚至刻意回避,这实际上就把王安石的形象描成了一幅唯物史观的“改革先锋”脸谱... 邓先生这文风像唯物史观和工科逻辑的集合体,驾驭史料极为简洁,线索清楚还又前后呼应,功力不是一般历史作家能比的;内容的好处在把新法当一个整体来写,新法的一切目的在“灭西夏征契丹、恢复汉唐旧境”,“为天下理财”一大半是为此准备,这可以解释清楚很多东西,但还是有硬伤:写新法的效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理想的“法意”上,弊端几乎没展开写,甚至刻意回避,这实际上就把王安石的形象描成了一幅唯物史观的“改革先锋”脸谱,倒是宋神宗的形象更丰满些 (展开)
2 有用 Maverick 2023-07-15 19:10:09 北京
弱宋的又一明星人物。此书旨在为王安石翻案,其对立面司马光在书中简直了,彻头彻尾的保守和失败主义者。当然,历史又何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暂不去纠结王安石变法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读罢全书,王安石那饱满的战斗热情,“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战斗口号,对兴利除弊的执着坚守,真可谓“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0 有用 失鷳齋 2023-07-21 04:24:15 北京
二刷,时隔两三年,感觉略有些浅了,价值议论上倾向性也有些强。作为略述还是可以一看,但也没有介绍时代整体图景。
1 有用 与肆 2023-07-28 15:49:53 湖北
以前,我欣赏那些舍弃名利、归隐田园之人;如今,我钦佩这些不惧流俗、敢为天下先之人…人呐,终其一生,不过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遵从本心已是难事,得遂其志其愿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