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约翰·奥莫亨德罗 (John Omohundro)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inking Like an Anthropologist
译者: 张经纬 等 / 张经纬
出版年: 2017-7-1
页数: 360
定价: 6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通识大讲堂
ISBN: 9787301282915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inking Like an Anthropologist
译者: 张经纬 等 / 张经纬
出版年: 2017-7-1
页数: 360
定价: 6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通识大讲堂
ISBN: 9787301282915
内容简介 · · · · · ·
今日中国正行驶在文化变迁的高速路上,人类学这门年轻而富朝气的学科正可提供宝贵的参照。它教会我们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他人的观念与文化实践,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焕发更明亮的光彩。
这本独具特色、富有启发性的人类学导论,遵循以问题为基础的独特指导原则,每章都围绕一个关键问题精心组织,用相关田野故事揭示身处田野的人类学家将会遇到的潜在问题、挑战和后果。透过亲身田野经历,与其才华横溢的个人教学风格,作者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学家所面对的核心概念与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人类学研究人类行为和观念的方法,并有机会在读过本书后,在本文化和异文化的生活中,继续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的创作者
· · · · · ·
-
张经纬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约翰•奥莫亨德罗(John Omohundro,1946— ),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人类学系杰出教学教授。他从事文化人类学导论课程教学37年,先后荣获杰出教学校长奖、荣誉教授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族群关系、社会网络、灾难影响、环境人类学。
目录 · · · · · ·
一个愿望和一个梦想
前 言
如何使用本书 | 人类学的问题 |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 概念性问题 |
第二章 如何了解文化? | 自然性问题 |
第三章 这种实践或观念的背景是什么? | 整体性问题 |
· · · · · · (更多)
前 言
如何使用本书 | 人类学的问题 |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 概念性问题 |
第二章 如何了解文化? | 自然性问题 |
第三章 这种实践或观念的背景是什么? | 整体性问题 |
· · · · · · (更多)
一个愿望和一个梦想
前 言
如何使用本书 | 人类学的问题 |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 概念性问题 |
第二章 如何了解文化? | 自然性问题 |
第三章 这种实践或观念的背景是什么? | 整体性问题 |
第四章 其他社会也这么做吗? | 比较性问题 |
第五章 这些实践与观念在过去是什么样的? | 时间性问题 |
第六章 人类生物性、文化与环境是如何互动的?| 生物– 文化性问题 |
第七章 什么是群体与关系? | 社会– 结构性问题 |
第八章 这意味着什么? | 阐释性问题 |
第九章 我的观点是什么? | 反身性问题 |
第十章 我在下判断吗? | 相对性问题 |
第十一章 人们怎么说? | 对话性问题 |
结语 合而为一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前 言
如何使用本书 | 人类学的问题 |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 概念性问题 |
第二章 如何了解文化? | 自然性问题 |
第三章 这种实践或观念的背景是什么? | 整体性问题 |
第四章 其他社会也这么做吗? | 比较性问题 |
第五章 这些实践与观念在过去是什么样的? | 时间性问题 |
第六章 人类生物性、文化与环境是如何互动的?| 生物– 文化性问题 |
第七章 什么是群体与关系? | 社会– 结构性问题 |
第八章 这意味着什么? | 阐释性问题 |
第九章 我的观点是什么? | 反身性问题 |
第十章 我在下判断吗? | 相对性问题 |
第十一章 人们怎么说? | 对话性问题 |
结语 合而为一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个体来说,民族性(意为某人对一个族群的认同和参与)往往更难确定。一个人的民族性既可能多元,也可能自己也不清楚,还可能随社会情境而变。 人类学中有一个分支叫生物人类学,它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多样性。其研究表明,人类就是一个物种,一个有着巨大遗传多样性的物种;但因其成员的迁居与杂交,并不存在孑然孤立的亚种。 文化人类学家今天该问的问题,不是人们的种族是什么,而是:各种文化中的人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种族?群体把人类生物多样性想成什么、为什么按这种方式贴上差异的标签? “是他的文化让他这么做的”,是一种有趣的合法辩解,但人类学家知道,人类既可以遵循、围绕他们的文化行事,也可以违背他们的文化。同样,事情也并非总会照计划发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种族是一种文化建构 尽管没有将人类划分为不同种族的科学依据,但社会却是一直此不疲。他们发展了关于人们之间不同差异的观念,因而“种族”就是一种文化建构,意思就是一个群体对事实共有的观念模式。一种建构出来的观念需要经受彻底的检验,就像波利尼西亚悬架独木舟船长为了确保航海安全所需掌握的海流和气候知识,必须源自实践。另一方面,一种文化建构只是关于事实的模式中若干种有缺陷的观念之一。大多数种族分类的文化体系都是如此。……人类种族分类并非事实,而是一种“不平等的意识形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 概念性问题 |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培文通识大讲堂(共1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小哲学》《CD流浪记》《生活的暗面》《穿行社会》《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等
。
喜欢读"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人类学与人类学家 9.0
-
- 文化人类学(第13版) 9.3
-
- 灵魂猎人 8.6
-
-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 9.1
-
- 努尔人 8.8
-
- 人类学家的魔法 8.4
-
-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8.5
-
- 人类学为什么重要 8.3
-
- 人类学写作工具箱 8.7
-
- 生命使用手册 8.4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我想问一下书的首页没有致谢吗 | 来自✧ | 2025-03-28 19:43:00 | |
和13年版本比较 | 来自viyork | 4 回应 | 2022-07-26 17:33:4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McGraw-Hill Education (2006)9.5分 19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8.8分 77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谈论世界 (Prunus d)
- (2)宪法与与行政法学(博士生阅读书目) (林樾同学)
- 我翻译的 (辄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Pink 2021-09-07 21:25:03
很好的导论书,案例都用的很合适,稍微可以挑刺一下的是有些名词不太好理解,学术引擎也搜索不到,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其实可以标一下名词的英文。补充一句,所有致力于拥有「开放心智」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7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8-03-24 21:52:32
一本上佳的人类学导论性教材,作者用通俗易懂的笔法和层次分明的结构,为人类学零基础的读者,讲述了人类学的主要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每一部分的介绍,都从作者自己的研究和生活实践出发进行论述,同时配有大量的鲜活案例。这不只是一本让你了解人类学是什么的书,也是一本有可能让你爱上人类学的好书。
0 有用 成悠 2019-08-31 10:48:10
前段时间看了《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作者用人类学的知识调侃,非常有意思。所以,我也打算学一些人类学的基本知识。
1 有用 小洋柿子 2022-04-11 16:33:31
很不错的书,深入浅出,吹毛求疵的话,逻辑性稍稍弱一些。但仍然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另外我很奇怪,第二版比第一版少了195千字,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全没有了,章节后面的推荐书目和练习也全部被删去,很好奇怎么还有书字数越印越少呢?大家还是看第一版比较好。
0 有用 适兕 2021-04-10 06:49:25
人文方面必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