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佳作
民国学者从政的典范、史学泰斗蒋廷黻,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大变局中的权力斗争与外交博弈,如风云变幻,清晰可见。一口气能读完,一辈子忘不了。
全书脉络恢弘、深刻客观而引人入胜。百年中国学者,仅凭一传一书即奠定“史学巨擘”者,惟此一人。
编辑推荐
◆ 忠实原著:以民国二十七年艺文研究会的初始定版为底本,全新精校典藏。
◆ 精美设计:精心收录六幅全彩主题插图,直观感受历史进程。
◆ 精编附录:特选三篇专题评论,全方位品读近代中国。
◆ 超值典藏:版式疏简流畅,适合阅读收藏。
名人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
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
这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佳作
民国学者从政的典范、史学泰斗蒋廷黻,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大变局中的权力斗争与外交博弈,如风云变幻,清晰可见。一口气能读完,一辈子忘不了。
全书脉络恢弘、深刻客观而引人入胜。百年中国学者,仅凭一传一书即奠定“史学巨擘”者,惟此一人。
编辑推荐
◆ 忠实原著:以民国二十七年艺文研究会的初始定版为底本,全新精校典藏。
◆ 精美设计:精心收录六幅全彩主题插图,直观感受历史进程。
◆ 精编附录:特选三篇专题评论,全方位品读近代中国。
◆ 超值典藏:版式疏简流畅,适合阅读收藏。
名人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
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费正清
近代中国史的研究,蒋先生是个开山的人。
——历史学家郭廷以
蒋廷黻的这部“大家小书”,真的应了古人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老话,他并非刻意经营的一本小册子却奠定中国近代史一个全新叙事框架。
——中国社科院博导马勇
本书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甫经出版即广为流传。
——复旦大学教授沈渭滨
蒋廷黻在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我们可以不完全认同他的分析,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讲述有助于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
——《新京报》
作者简介 · · · · · ·
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人,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
青年时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与胡适、傅斯年等创办《独立评论》,评论时政积弊,一度影响了国民政府的外交与政治决策。38岁步入仕途,曾出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被誉为“民国学者从政的典范”。
著有多部近代史、外交史著作,为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目录 · · · · · ·
小 序
总 论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
第三节 东西对打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一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第一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第二节 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
第四节 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
第五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一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甲午战争未起以前及既起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方法,想得西洋各国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国际的关系不比私人间的关系,是不讲理,不论情的。国家都是自私自利的,利害相同就结合为友,为联盟;利害冲突就成为对敌。 各国的外交家都是精于打算盘的。西洋各国原想在远东大大的发展,但在甲午以前,没有积极推动,一则因为他们忙于瓜分非洲;二则因为他们互相牵制,各不相下;三则因为在远东尚有中国与日本两个独立国家,具有相当的抵抗能力。在中、日战争进行的时候,李鸿章虽千方百计的请求他们的援助, 他们总是抱隔岸观火的态度,严守中立。他们觉得中国愈败,愈需要他们的 援助,而且愈愿意出代价。同时他们又觉得日本虽打胜仗,战争总要削减日 本的力量。在西洋人的眼光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实是两败俱伤的,他 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所以他们不援助我们于未败之前。 等到《马关条约》一签字,俄、德、法三国就联合起来强迫日本退还辽 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在内。主动是俄国,德、法不过附和。当时俄国财 政部长威特(Witte)正赶修西比利亚铁路,他发现东边的一段,如绕黑龙江的北岸,路线太长,工程太困难;如横过我们的东三省,路线可缩短,工程 也容易的多。同时海参崴太偏北,冬季结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国能得大连、旅顺,俄国在远东就能有完善的军港和商港。完成西比利亚铁路及得一个不冰冻的海口,这是威特想要乘机而达到的目的。法国当时联俄以对德,俄要法帮忙,法不敢拒绝,何况法国也有野心想乘机向远东发展呢?德国的算盘 打得更精,他想附和俄国,一则可以使俄国知道德国是俄国的朋友,俄国不必联络法国;二则俄国如向远东发展,在欧洲不会多事,德国正好顺风推舟;三则德国也可以向我们索取援助的代价。这是三国干涉《马关条约》实在的 动机。 俄、德、法三国的作法是十分冠冕堂皇的。《马关条约》发表以后,他们就向我们表示同情,说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5页 -
曾国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谅的。第一,中国的旧礼教既是他的立场,而且士大夫阶级是他的凭依,他不能不忠君。第二,他想清廷经过大患难之后,必能有相当觉悟。事实上同治初年的北京,因为有恭亲王及文祥二人主政,似乎景象一新,颇能有为。所以嘉、道、咸三代虽是多难的时代,同治年间的清朝确有中兴的气象。第三,他怕满清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他是深知中国历史的,我国几千年来,每次换过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乱,然后天下得统一和和平。在闭关自守,无人干涉的时代,内战虽给人民无穷的痛苦,尚不至于亡国。到了十九世纪,有帝国主义者环绕着,长期的内乱就能引起亡国之祸,曾国藩所以要维持满清,最大的理由在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2 条 )





被删改的最后一节原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标红的为书里被删改的部分,其实改动并不大,主要是把对蒋介石“同志”的称呼和对他的赞美删掉了。 听说有删改所以在网上找了一下电子版看了一下对比了一下。 『九一八以来,国人有些为 感情所冲动要求中央早战,有些反动份子另怀阴谋,以为向日抗战,就能消灭中央势力,于是假...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5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8.8分 7575人读过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9.0分 9255人读过
-
武汉出版社 (2012)8.7分 4429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6)9.1分 350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ay 2018-06-15 10:49:10
新世相:救国探索: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三民主义。
0 有用 枫丹白露 2019-04-27 22:21:10
经典的近代史好书。推荐。如果只想看一本近代史的书了解中国近代史,就看这本吧
4 有用 elwing 2018-03-03 23:14:27
图书馆借了蒋廷黻的《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居然居然居然和前几天读完的《中国近代史》内容是一样的,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印刷。于是拿着纸质版又重读了一遍。
0 有用 聪明的笨蛋138 2021-01-29 00:13:09
很有时代特色,解读观点独到
1 有用 一一 2019-01-01 10:52:57
以外交史的视角看近代史,强调甲午战争的意义。把伊犁和琉球并峙有意思。这样的高丽史扇脸当年读得美式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