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的书评 (380)

安东妮 2007-04-15 10:55:43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四月的十一天

如果只留你的一篇文。 我会舍弃〈爱你就像爱生命〉,即使人世间没有一句情话比这更美。 我会舍弃〈理想国与哲人王〉〈摆脱童稚状态〉甚至〈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即使我至今记得每一个句子,他们那么清爽,磊落,充满智商,充满奔跑般的自由。 我也不得不舍弃〈黄金时代〉。即使...  (展开)
大头绿豆 2005-04-12 09:44:58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王小波门外走卒

「在」:http://www.bighead.cn/?p=114 读到一本好书,看罢一部好电影,勾搭上一个好姑娘,都是叫人高兴的事情。然而那种欢喜的情绪似乎总是极难表达真切。往往在煞费苦心的折腾一番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说的或者写的,与自己的内心体验始终隔着一层似有若无的障壁。你明明是...  (展开)
追风筝的人 2007-11-23 10:37:45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记忆的空洞里,笑着呼吸

记忆的五味瓶 回家,见到了很多许久未见的朋友,上一次回家还是整一年前。一拨拨约出来吃饭,好像赶集一样。小丽已经结婚,幸福得像花;小吉的事业越做越大,自己开了公司当了家;长腿埋头工作了好多年,见了PP的美眉还是会结巴;眼镜的女朋友竟然还是两年前的那位没有更换,...  (展开)
林文 2007-07-19 15:51:2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闲读:《我的精神家园》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6860392.html 我前阵子犯矫情。明明是在看电影、玩博客、逛网站、挂QQ,可非要在QQ的离开信息里面写上:“我在看书呢,有话说话”,以提醒自己别忘了看书,并且以示清高,获得一点自欺欺人的快感。于是终于有人问我,你在读什么?我赶紧回复...  (展开)
薄荷and薄荷 2009-06-16 19:57:57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怀念你在六月的一天

坐在市图的自习室里,对面的女生开始翻一本崭新GRE。大红色的封面,哗哗作响。我低头看自己的面前,已经有些毛边了的纸张,是本很旧的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扉页上的签名写着Cjm,是高中时候的作风。2002年2月的第二版。呵,高三的时候居然还有这样闲工夫! 翻开来看,空白...  (展开)
Bauer 2007-08-31 23:52:3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十年之后再读王小波

多年前略略的翻过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选集,那个时候他大概刚刚去世。十年之后,境况改变,也有了人生阅历,再读他的杂文,别有一番感慨。 首先,这绝对是一个聪明,有趣,有独立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丰富的人生经验,下过乡,插过队,经历过文革,又是恢复高考后头几...  (展开)
买超 2007-05-23 18:04:20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有人说王小波的杂文不能在地铁和公交上看,因为会暴笑,容易让同车当成病态看待。偶然翻开王小波那篇著名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尽管看过不少次,还是忍不住大笑。笑过之后觉得,文章立意浅显,文字也没有什么炫奇灿烂之处,惟语言诙谐,故事生动,痛快淋漓。 王小波的杂文说...  (展开)
单小丘 2009-03-12 22:24:58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版

绝不向虚无投降!

决定爱上王小波,是最近几天的事。而他打动我的那句话很简单,是出在他的杂文《有与无》里,他说:“我刚刚过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绝不会向虚无投降。”这句话被云南人民出版社挑了出来,做成书签贴在全集里有些卷的...  (展开)
小水皮 2011-04-11 17:40: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南都:纪念王小波,争当自由人

南都社论   十年前的今天,作家王小波辞世。十年来,他的书一版再版,他的话被反复引用,他的思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文风成为一种流派,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怀念,甚至有人发起了“重走小波路”纪念活动。除了“作家”之外,生前没有其他头衔,身...  (展开)
方枪枪 2009-05-24 11:36:55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版

王小波的经典语录

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繁难的事就变得简单了。 经典作品是好的,但看得次数不可太多。看得次数多了,就不能欣赏到艺术了。 我赞成对生活空间加以压缩,只要押不到我,但压来压去,结果却...  (展开)
南牧羊 2007-02-13 12:36: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蓝蜻蜓、牵牛花、竹篱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和菜头的场地又见王小波,就有了今天的标题。我对李银河老师本来没甚意见,偶对她的行事有潜藏在心的隐隐小堵,但往往有更话痨更善表达的牛人,把我还未及琢磨清楚的念头就一一说尽。如若是这样的话题,偏偏我还不能跟贴说个“顶”字,也不能跟贴“拍”上一拍 ——总觉得若...  (展开)
宇文飞升 2020-02-28 11:47:52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怀念那只猪

03年非典,我上高一。学校突然放假,学生都回家隔离,然后开学遥遥无期。我就读的高中管理松懈,没有布置多少假期作业,我又没有高三那么迫在眉睫的升学压力,所以面对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大段时间,如同一个未带地图的旅人闯进了撒哈拉,一时慌乱,焦虑,不知所措。 说起来,我...  (展开)
玻璃被子 2009-07-06 01:34:46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版

画了很多句子

我很少在书上写画,因为读书快也很少能把一本书看的很久。可是这本书打破了这个规矩。我来来回回背着这本书坐了无数次的公车地铁,有折损有卷角,还用笔画了很多去留拐弯的道道,甚至还写了读后感在上面。因为我实在读得很有感触,让我不忍快读,不甘不言。  (展开)
疏十四 2011-03-10 14:26:0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王小波其人

王小波其人,我想不用多描述,那些真伪文艺青年们都差不多知道的…… 本来一开始吧,我是不知王小波为何人何物的,直到有一次读到一篇文章,粉丝群把自己叫做'特立独行的猪',我当时就相当的震惊,现在的粉丝们号根据偶像的特点给自己起外号,什么玉米啊、凉皮啊、映山红...  (展开)
大-燕-威-王 2009-01-29 16:06:22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杂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小波的忌日,同我的生日撞的是一天(不同年),感觉总有些郁闷。一来喜欢他的作品已经有些日子,突然惊闻他死翘翘的日子——当时我正在家里大开生日party,多少有些不恭;二来仿佛无形中感觉被某人附体,虽没有见到鬼打墙的奇观,但到底也有了鬼压肩的经历:担子重啊,搁谁身...  (展开)
魍魉 2006-07-13 19:00:2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寻寻觅觅中的伟大发现

长这么大,头一次被一本书重重砸倒~ 四年前,因为看了小波的《青铜时代》,找到了《黑铁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最后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园》。 这是个思想进化的过程,我一直这么认为,并以此而深感幸运。 《我的精神家园》,让我找到了一直想找的东西。人的...  (展开)
霜红舞罢 2011-04-26 03:23:1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废话速记

为了找几个媚俗的例子,花了约莫一小时翻读了一下。从前都是半页就读不下去了,连我的师承等名篇也都是引文见过何其多次,却始终未得全貌。每每听人家颇怀敬意地谈起此人杂文,或想说点反话,但知道当代文学史的散文部分似乎是写到他这儿就结束了,所以又觉有愧意,只得屡屡缄...  (展开)
晚斋主人 2007-05-18 15:15:04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智慧 趣味 性——真实地全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小波全集:我的精神家园》(摘录) 自序(1) 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  (展开)
May 2019-02-16 10:32:05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版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一本书,全是俏皮话,你一看就乐了,乐完了你觉得他怪损的,连你也骂了,接着你就反思了。一边看,一边笑,一边思考…这就是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 这本书,分为文化、艺术、社会三部分,作者以似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人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考虑过的生活。整本书,黑色...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8 19 后页> (共380条)

订阅我的精神家园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