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钱穆关于汉代经学中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问题的研究著作,包含《刘向歆父子年谱》《两汉博士家法考》《孔子与春秋》《周官著作时代考》四篇文章。四篇文章原本各自刊登在不同的大学学报上,经作者修订后合成本书。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钱穆终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半生辗转任教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江南大学等多所大学。钱穆治学严谨,著述颇丰,于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代表作有《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中国文学史》等。
目录 · · · · · ·
刘向歆父子年谱
两汉博士家法考
孔子与《春秋》
《周官》著作时代考
两汉博士家法考
孔子与《春秋》
《周官》著作时代考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蓋清儒治學,始終未脫一門戶之見。其先則爭朱、王,其後則爭漢、宋。其於漢人,先則爭鄭玄、王肅,次復爭西漢、東漢,而今、古文之分疆,乃由此而起。其治今文經學者,其先則爭《左氏》與《公羊》,其次復爭《三家》與毛、鄭。其于推尋家法,紬繹墜緒,未爲無功。而錘之愈幽,鑿之益深,流遁而忘反,遂謂前漢古文諸經,盡出劉歆僞造,此則斷斷必無之事也。(頁1-2) 然一時代之學術,則必其有一時代之共同潮流與其共同精神,此皆出於時代之需要,而莫能自外。逮於時代變,需要衰,乃有新學術繼之代興。若就此尋之,漢儒治經學,不僅今文諸師,同隨此潮流,同抱此精神,即古文諸師,亦莫不與此潮流精神相應相和,乃始共同形成其爲一時代之學術焉。(頁2) 蓋不僅於經學中有門戶,即經學本身,亦一門戶也。苟錮蔽於此門戶之內,則不僅將無由見此門戶之外,亦並將不知此門戶之所在,與夫其門戶之所由立也。(頁3) 本書宗旨,則端在撤藩籬而破壁壘,凡諸門戶,通爲一家。經學上之問題,同時即爲史學上之問題,自春秋以下,歷戰國,經秦迄漢,全據歷史記載,就於史學立場,而爲經學顯真是。(頁3) 余讀康氏書,深疾其牴牾,欲爲疏通證明,因先編《劉向歆父子年譜》,著其實事。實事既列,虛說自消。(頁5-6) 其有不樂守章句師法者,當時稱之曰“古學”。古學必尚兼通,……故好古學者,常治訓詁,不爲章句,如謝曼卿爲《毛詩訓》;衛宏爲《詩序》,及從學杜林,又爲《尚書》作《訓旨》;袁宏《紀》稱馬融“學不師受,皆爲之訓詁”,此皆古學也。然則東京所謂“古學”者,其實乃西漢初期經師之遺風,其視宣帝以後,乃若有古今之分;此僅在其治經之爲章句與訓詁,不謂其所治經文之有古今也。(頁205-206)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劉向歆父子年譜 -
其有不樂守章句師法者,當時稱之曰“古學”。古學必尚兼通,……故好古學者,常治訓詁,不爲章句,如謝曼卿爲《毛詩訓》;衛宏爲《詩序》,及從學杜林,又爲《尚書》作《訓旨》;袁宏《紀》稱馬融“學不師受,皆爲之訓詁”,此皆古學也。然則東京所謂“古學”者,其實乃西漢初期經師之遺風,其視宣帝以後,乃若有古今之分;此僅在其治經之爲章句與訓詁,不謂其所治經文之有古今也。(頁205-206) 當時辨學術分野,則必曰“古學”、“今學”,不稱“古文”、“今文”,大略率如是。惟今學博士諸經,各有章句,文字皆經隸定,而古學諸書章句未備,訓詁未全,故治古學者必自重古文,此亦相因而必然之勢也。(頁220)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兩漢博士家法攷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经学史大纲 8.3
-
- 西汉经学源流 9.2
-
- 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 7.6
-
- 拓跋史探 9.3
-
- 郑天挺明史讲义(全3册) 9.5
-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8.5
-
- 正统与华夷 9.3
-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 9.4
-
- 论戴震与章学诚 9.1
-
- 南国多秀士 8.1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刘向歆父子年谱》读后
《刘向歆父子年谱》开篇就说《新学伪经考》不可通者二十八条,着重辩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所谓“刘歆遍伪群之说”与“《周官》非为王莽篡汉所作”。根据刘巍的概括,事实上钱穆整篇文章主旨约有四端: 1推翻刘歆遍伪群之说(针对《新学伪经考》廖平《今古学考》) ①时间、...
(展开)

【转】王尔:伪造与传说的分野——重读1930—1931年钱穆与顾颉刚“刘歆伪经”之争
【作者简介】王尔,1991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陈苏镇教授。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王中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两汉政治文化史。 【原文载于】《上海文化》2015年第11期 民国十九年(1930年),史学界诞生了两篇别有意味的文章:五月,顾颉刚的《五德终始说下的...
(展开)

秦汉史之擅场,考据学之真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时隔九年,昨日续读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最后一篇,略有笔记,共分三节: 一,印象与简评 二,摘录 三,以往读书日记(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记录颇详) 一【印象与简评】 (一)先讲两则笑话。 一是说大夏天穿着棉袄祭祀的。《周官》中《春官大司服》云:“王祀昊天上... (展开)

【转】刘巍:《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背景与初始反响
【作者简介】刘巍,浙江省嵊泗县人,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1998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该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
(展开)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序 本书收入四篇文章,钱穆指出,“此四文皆为两汉经学之今、古文问题而发。其实此问题仅起于晚清道、咸以下,而百年来掩脅学术界,几乎不主杨,则主墨,各持门户,互争是非,渺不得定论所在,而夷求之于两汉经学之实况,则并无如此所云云也。”【3】批评清儒治学未脱门户之...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商务印书馆 (2001)9.2分 526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1)9.2分 12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9.7分 5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5年1月1日)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购书预备役 (務-虛-眞-人)
- 九久·新书(第十五辑 · 2020年) (上海九久读书人)
- 书名含有“经学”(2016—2020) (布与)
- 想读 (即事所欣)
- 今古文经学 (凌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以逆为名 2022-02-18 13:12:03
本书收录了钱穆先生的四篇文章,分别是《刘向歆父子年谱》,《两汉博士家法考》,《孔子与春秋》和《周官著作时代考》。《刘》和《周官》两篇是极细密的考据文章。而我更关注的是《两汉》和《孔子》这中间两篇。《两汉博士家法考》主要辨析了“古文”和“今文”在历史中的含义,是从历史文本和学术源流出发,探究这两个词语义的变化,并从根本上揭示了近代今古文的门阀之争的原因。《孔子与春秋》梳理了自战国以来对于“王官学”和... 本书收录了钱穆先生的四篇文章,分别是《刘向歆父子年谱》,《两汉博士家法考》,《孔子与春秋》和《周官著作时代考》。《刘》和《周官》两篇是极细密的考据文章。而我更关注的是《两汉》和《孔子》这中间两篇。《两汉博士家法考》主要辨析了“古文”和“今文”在历史中的含义,是从历史文本和学术源流出发,探究这两个词语义的变化,并从根本上揭示了近代今古文的门阀之争的原因。《孔子与春秋》梳理了自战国以来对于“王官学”和“百家言”、“经”和“史”的区分问题,以古人之观点探求古人之学术,从历史变迁中着眼,阐述《春秋》意义的变化。这其中蕴含的那些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展开)
0 有用 峤峤 2022-04-19 11:43:29
厉害。喜欢孔子章。虽然还是对《周官》有不同见解,但作者的论证也很好。
1 有用 安从延 2023-02-04 17:47:18 广西
还是简体版看得快。真是好文章,大有裨益。只读了《家法考》和《孔子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