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上教人文
原作名: The Forbidden Best-Sellers of Pre-Revolutionary France
译者: 郑国强译 / 洪庆明校
出版年: 2023-8-31
页数: 440
定价: 79.8
装帧: 平装
丛书: 上教人文 · 历史之眼
ISBN: 9787544495523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上教人文
原作名: The Forbidden Best-Sellers of Pre-Revolutionary France
译者: 郑国强译 / 洪庆明校
出版年: 2023-8-31
页数: 440
定价: 79.8
装帧: 平装
丛书: 上教人文 · 历史之眼
ISBN: 9787544495523
内容简介 · · · · · ·
★1789年以前法国人阅读什么
★“书籍史经典著作
★罗伯特·达恩顿代表作
★还原1789年前法国的禁书制造、分发和售卖过程
通过对畅销图书文本的解读,以窥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聚焦18世纪法国的图书出版业,在各种地下出版物中,分析了色情文学、乌托邦文学和政治诽谤文学三种号称是“哲学书”的文学作品,并对当时最为畅销的三种著作的文本进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充斥着对等级制、君主制以及这些基本制度下各种现象的嘲讽,那些以色情与诽谤为主题的政治民间传说解构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剥去了皇权的神圣性,从根本上抨击了波旁王朝统治的合理性,从而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准备。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哲学学会院士,哈佛大学卡尔·福兹海默讲座教授、图书馆名誉馆长。达恩顿是英语世界中最重要的法国史专家之一,也是文化史、阅读史方面的领军人物。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美第奇奖提名。代表作有:《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居猫狂欢: 法国文化史钩沉》《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启蒙运动的生意》《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目录 · · · · · ·
绪 言 / 1
第一部分 违禁文学作品与文学市场 / 9
第一章 披着伪装的哲学 / 11
第二章 畅销书 / 32
第二部分 主要文本 / 99
第三章 富于哲理的色情文学 / 101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违禁文学作品与文学市场 / 9
第一章 披着伪装的哲学 / 11
第二章 畅销书 / 32
第二部分 主要文本 / 99
第三章 富于哲理的色情文学 / 101
· · · · · · (更多)
绪 言 / 1
第一部分 违禁文学作品与文学市场 / 9
第一章 披着伪装的哲学 / 11
第二章 畅销书 / 32
第二部分 主要文本 / 99
第三章 富于哲理的色情文学 / 101
第四章 乌托邦幻想 / 129
第五章 政治诽谤 / 153
第三部分 书籍引发革命?/ 185
第六章 传播 vs.话语 / 187
第七章 传播网络 / 199
第八章 政治诽谤史 / 217
第九章 读者反应 / 239
第十章 公众舆论 / 258
第四部分 “哲学书”简编 / 275
《哲人泰莱丝》,或《狄拉格神父与爱拉蒂丝小姐情史之回忆》 / 277
《2440 年: 一个梦想,假如梦想不虚》 / 309
《杜巴利伯爵夫人轶事》 / 340
译名对照表 / 388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违禁文学作品与文学市场 / 9
第一章 披着伪装的哲学 / 11
第二章 畅销书 / 32
第二部分 主要文本 / 99
第三章 富于哲理的色情文学 / 101
第四章 乌托邦幻想 / 129
第五章 政治诽谤 / 153
第三部分 书籍引发革命?/ 185
第六章 传播 vs.话语 / 187
第七章 传播网络 / 199
第八章 政治诽谤史 / 217
第九章 读者反应 / 239
第十章 公众舆论 / 258
第四部分 “哲学书”简编 / 275
《哲人泰莱丝》,或《狄拉格神父与爱拉蒂丝小姐情史之回忆》 / 277
《2440 年: 一个梦想,假如梦想不虚》 / 309
《杜巴利伯爵夫人轶事》 / 340
译名对照表 / 38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体验过专制主义与国家的真正利益何等水火不容。提高刻毒的税收,不断加重让人苦不堪言的手段;混乱相互矛盾的立法;受贪得无厌律诗蚕食的私人财产;特权恶霸充斥的城市;公仆、部长、地方行政长官的贪污受贿行为,垂涎侵吞王国的各部分;人心的逐渐冷酷,丧失人性;侮辱人民、不愿倾听人民的诉说、对人民不负责的王家官员,这些是这种专制主义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1页 -
我们通常怎样弄懂事物的意义呢?我认为,不是通过从我们灵魂深处汲取真知灼见并且将其放映到我们的周围事物,而是通过让感觉适应框架。框架取自我们的文化,因为我们所体验的现实是社会建构。我们的世界有机化地出现---划分为范畴、受传统影响,并具有共同情感。当我们发现有意义的东西时,我们使之符合我们从自己文化继承下来的认知结构,并且通常把它变成言语。因此,意义想语言那样是社会性的,无论我们给与它们什么样的考虑。发现意义的过程中,我们从事重大社会活动,尤其是当我们阅读时。为了理解一本书,我们必须寻找路径穿过大密度的符号场;因为书的各方面--不仅书面语言,还有印刷技术、版面、开本、装订,甚至销售广告---都带有文化传统的标记。每一方面都指引着读者,知道着他或她的反应。读者也赋予文本很多东西,如期望、态度、价值、意见,而且这些也具有文化限定因素。因此,阅读被双重因素所限定,一方面是书作为交流媒介的属性,另一方面是读者内在化的并且交流必须在其中发生的一般符号代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上教人文 · 历史之眼(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印刷中的革命》《拉莫莱特之吻》《电影中的奴隶》《弃夫潜逃》《启蒙运动中的法国》
。
喜欢读"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添一个平时作业,写的很烂,留作纪念吧
如果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来说明“后现代”是如何在史学领域施加它于上世纪后半叶飓风般的影响力的,那么我想新文化史将会是一个绝佳的注脚。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新文化史迅速扩张,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经典,一方面用文化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刷新了传统政治史、思想史、社会史...
(展开)
> 更多书评 32篇
论坛 · · · · · ·
关于这本书的重版,大家最期待的是什么? | 来自人小鬼大 | 7 回应 | 2023-10-14 00:58:35 |
啥时候啊??还得多久啊?? | 来自夜枭 | 2021-01-12 12:12:5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4分 510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6)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 Inc (1995)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书之书 (🌸五月雨永远🌸)
- 拟填坑备忘 (瑶溪隐)
- 文化漫笔 (森森)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2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墟 2024-04-25 16:39:26 浙江
论证的部分还是写的不够清楚,渐渐觉得达老有点儿啰嗦……但无碍于整体智慧。
16 有用 bookbug 2023-09-20 14:55:05 北京
一本奇书,讲述四百年前一堆奇书的故事。图书史的一个侧面,绝非政治史读物。爱书人必读,猎奇者或许更要读。当我第一次知道波旁王朝时期的禁书常被出版方和书商冠以“哲学书籍”的名号时,以为是一种遮掩,就像小学在学校看金庸也包张课本书皮一样。然而当看到作者对色情、乌托邦和诽谤三类“哲学书籍”的文本细读后(附录还有大量原文摘选),才明白此哲学还真是哲学。当时的法国女性视怀孕为猛虎,而色情文学不断强化手淫的自由... 一本奇书,讲述四百年前一堆奇书的故事。图书史的一个侧面,绝非政治史读物。爱书人必读,猎奇者或许更要读。当我第一次知道波旁王朝时期的禁书常被出版方和书商冠以“哲学书籍”的名号时,以为是一种遮掩,就像小学在学校看金庸也包张课本书皮一样。然而当看到作者对色情、乌托邦和诽谤三类“哲学书籍”的文本细读后(附录还有大量原文摘选),才明白此哲学还真是哲学。当时的法国女性视怀孕为猛虎,而色情文学不断强化手淫的自由和愉悦客观上成为二百年后女性主义的先河:对性爱、怀孕与生育自由的追求,对旧制度与思想的挑战。乌托邦文学早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前就预言了2040年的巴黎风貌,甚至断言了大革命的到来。诽谤小说则是打着历史八卦的幌子来抹黑王室削弱君权。不能说这些书点燃了大革命的热情,但从这些书里一样能读到启蒙思想的星火。 (展开)
0 有用 基瑞尔 2023-09-23 20:57:25 四川
回望特定历史时期的出版文化,披着“哲学书”外衣的禁书,在情色想象中窥见的阶级隐喻,所形成的“地下网络”;即使是很正统的学术书籍,它依然提供了一个很通俗、好读的视角来帮助读者进入其中的讨论。稍微遗憾的是在第三部分过渡到第四部分对“禁书”的整理后,似乎未有衔接一个充当结语之用的部分;所以略微有些突然。“彩蛋”是刚好要准备看电影《杜巴利伯爵夫人》,第四部分进行摘要简编的《杜巴利伯爵夫人轶事》倒成了一点补... 回望特定历史时期的出版文化,披着“哲学书”外衣的禁书,在情色想象中窥见的阶级隐喻,所形成的“地下网络”;即使是很正统的学术书籍,它依然提供了一个很通俗、好读的视角来帮助读者进入其中的讨论。稍微遗憾的是在第三部分过渡到第四部分对“禁书”的整理后,似乎未有衔接一个充当结语之用的部分;所以略微有些突然。“彩蛋”是刚好要准备看电影《杜巴利伯爵夫人》,第四部分进行摘要简编的《杜巴利伯爵夫人轶事》倒成了一点补充资料。【2023 #149】【上教人文·历史之眼 #1】 (展开)
2 有用 某羊 2023-09-13 22:32:34 江苏
只能说不愧是达恩顿,总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切入点,凭借具有特色但难说齐全的资料,得出一个竟然很有道理的结论——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实属宝库,特别是在经过本书第二章对其代表性的论证后,无疑更显宝贵。说回作者的研究本身,对历史认识的把握仍是其核心:后世学者对19世纪末法国基层社会舆论的忽视导致了对大革命思想渊源认识的偏颇;而当时法国民众受政治诽谤文学熏陶而产生的庸俗化、简单化历史观念,被粗暴套用在了现实政治... 只能说不愧是达恩顿,总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切入点,凭借具有特色但难说齐全的资料,得出一个竟然很有道理的结论——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实属宝库,特别是在经过本书第二章对其代表性的论证后,无疑更显宝贵。说回作者的研究本身,对历史认识的把握仍是其核心:后世学者对19世纪末法国基层社会舆论的忽视导致了对大革命思想渊源认识的偏颇;而当时法国民众受政治诽谤文学熏陶而产生的庸俗化、简单化历史观念,被粗暴套用在了现实政治危机中,又最终酿成了大革命的疾风暴雨——历史认识与现实思潮的相互影响以及可能的危险,在此两个面相上得到展现。 ps.扣一星主要是对新版本实在难说满意:过于紧凑的排版、清晰度堪忧的封面、浮墨痕迹明显的内文印刷以及虽然校过但还是能找出明显错误的文本——emmm只希望重印的时候后两者能有所改善吧。 (展开)
1 有用 房顶上的猫 2023-09-16 09:42:07 北京
与《启蒙运动的生意》相比,《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显得更为读者友好。第一部分可以认为是《生意》一书的延伸,还是那熟悉的纳沙泰尔档案。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将精力放在了三个主要文本上,由文本分析入手来理解书籍如何真正渗透到社会当中,如何威胁到旧制度的正统。第三部分则侧重理论讨论与方法指导,一面继续深化前两部分的具体研究,另一面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当然,这些思路需要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度融... 与《启蒙运动的生意》相比,《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显得更为读者友好。第一部分可以认为是《生意》一书的延伸,还是那熟悉的纳沙泰尔档案。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将精力放在了三个主要文本上,由文本分析入手来理解书籍如何真正渗透到社会当中,如何威胁到旧制度的正统。第三部分则侧重理论讨论与方法指导,一面继续深化前两部分的具体研究,另一面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当然,这些思路需要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度融合。如何消化吸收达恩顿的经验呢?值得深入思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