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从“品位—职位”框架出发,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独到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的创作者
· · · · · ·
-
阎步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阎步克,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1988年起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任教。1993年任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主要论著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特点、概念与对象
一 基本特点与研究意义
二 “品位—职位”的研究框架
三 历代主要品秩位阶
第二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一:权责
一 权责、职等与层级
二 宽度、跨度与责任分等
三 简繁:同层级职务的事务不平衡
四 轻重:权责与品秩的不相称
五 中外:中央官与地方官
六 宫朝:宫廷官与朝廷官
七 一般职位分类的进化
第三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二:资格
一 资格的分析
二 各种分类资格
三 资格管理的品位化
四 品位化的资格管理:魏晋南北朝、唐宋
五 非品位化的资格管理:秦汉
六 候选形式与候选规模
七 编任资格的等级管理
第四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三:薪俸
一 薪俸的分析
二 薪俸高低差与薪俸民生比
三 形态与项目
四 品位薪俸与职位薪俸
五 赏赐问题
六 灰黑收入问题
第五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四:特权
一 任官特权
二 教育特权
三 法律特权
四 经济特权
第六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五:礼遇
一 等级礼制:行政性与总体性
二 朝礼与官阶:相辅相成
三 原生礼俗与等级礼制:以冠服为例
四 古礼等级与现行官阶:以六冕为例
第七章 样式与间架
一 级别的疏密
二 地方官的级别疏密
三 “比秩”与“视品”
四 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
五 结构外观的数列化与礼制化
第八章 品位序列与品位性官号
一 品位的分析
二 品位性官号:衍生于宫廷官职类者
三 品位性官号:衍生于非宫廷官职类者
四 品位趋滥与职阶转化三律
五 唐宋间职事官的阶官化
第九章 进阶、买卖、转让、结衔、迁转
一 进阶与泛授
二 贡献与买卖
三 转让与回授
四 结衔的复杂化
五 迁转路线
第十章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一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二 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
三 服务取向与自利取向
四 品级、等级与阶级
五 退休官僚与官僚亲属
六 封爵的身份功能及其变迁
第十一章 品位结构变迁的五线索: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
一 贵—贱
二 士—吏
三 文—武
四 宫—朝
五 胡—汉
第十二章 品位结构的三层面:君·官·民
一 君臣之间:君尊臣卑
二 官民之间:礼制限制与名号颁授
三 官民之间:学子的品位安排
四 官民之间:胥吏的品位安排
第十三章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一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二 中国古代的等级观念
三 官本位、身份化与功绩制、流动性
后记
· · · · · · (收起)
一 基本特点与研究意义
二 “品位—职位”的研究框架
三 历代主要品秩位阶
第二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一:权责
一 权责、职等与层级
二 宽度、跨度与责任分等
三 简繁:同层级职务的事务不平衡
四 轻重:权责与品秩的不相称
五 中外:中央官与地方官
六 宫朝:宫廷官与朝廷官
七 一般职位分类的进化
第三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二:资格
一 资格的分析
二 各种分类资格
三 资格管理的品位化
四 品位化的资格管理:魏晋南北朝、唐宋
五 非品位化的资格管理:秦汉
六 候选形式与候选规模
七 编任资格的等级管理
第四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三:薪俸
一 薪俸的分析
二 薪俸高低差与薪俸民生比
三 形态与项目
四 品位薪俸与职位薪俸
五 赏赐问题
六 灰黑收入问题
第五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四:特权
一 任官特权
二 教育特权
三 法律特权
四 经济特权
第六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五:礼遇
一 等级礼制:行政性与总体性
二 朝礼与官阶:相辅相成
三 原生礼俗与等级礼制:以冠服为例
四 古礼等级与现行官阶:以六冕为例
第七章 样式与间架
一 级别的疏密
二 地方官的级别疏密
三 “比秩”与“视品”
四 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
五 结构外观的数列化与礼制化
第八章 品位序列与品位性官号
一 品位的分析
二 品位性官号:衍生于宫廷官职类者
三 品位性官号:衍生于非宫廷官职类者
四 品位趋滥与职阶转化三律
五 唐宋间职事官的阶官化
第九章 进阶、买卖、转让、结衔、迁转
一 进阶与泛授
二 贡献与买卖
三 转让与回授
四 结衔的复杂化
五 迁转路线
第十章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一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二 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
三 服务取向与自利取向
四 品级、等级与阶级
五 退休官僚与官僚亲属
六 封爵的身份功能及其变迁
第十一章 品位结构变迁的五线索: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
一 贵—贱
二 士—吏
三 文—武
四 宫—朝
五 胡—汉
第十二章 品位结构的三层面:君·官·民
一 君臣之间:君尊臣卑
二 官民之间:礼制限制与名号颁授
三 官民之间:学子的品位安排
四 官民之间:胥吏的品位安排
第十三章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一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二 中国古代的等级观念
三 官本位、身份化与功绩制、流动性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雅英华(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东晋门阀政治》《门阀时代》《君臣之际》《魏晋玄学史》
等
。
喜欢读"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9.4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9.0
- 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 8.6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9.3
- 三省制略论(增訂本) 9.5
-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8.9
-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 9.4
- 波峰与波谷 9.1
- 西汉侯国地理 9.4
- 内亚渊源 8.3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教科书式的中国官僚体系研究
读书的时候没时间去听阎老师的课,很多年后终于读了这本书,算是弥补当年的一份遗憾吧。 本书条理清晰,特别是和教科书一样,在每章开头最后都整理了核心观点,不用读者再去到处摘抄,使用起来会很方便。 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阎先生这本书的一个特色是引用面很广,不知道是不...
(展开)
中国古代社会的官阶:品职双位的制度化解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一本书很早就已经有所耳闻。按理说应该早就读过,囿于种种原因未能开卷。但总算抽出时间阅毕一遍。这本书特别能体现阎步克的风格,也就是他一直强调用品位-职位的二元视角来观察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他的出发点也很好理解,从魏晋南北朝史起家,以九品中正制为研究基础,后面... (展开)官和爵:职位分等与品位分等
官首先是一份职责或职位,是行政性的,爵确是身份性位阶,是社会性等级,具有浓厚贵族色彩。按官、爵授禄,皇帝实际给的是两份钱,劳务报酬和身份报酬。 “官统之异,大别不过周、秦二家”,即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之异。周朝爵-食体制,其结构时单一纵列;秦汉的爵-秩体制,基本...
(展开)
读《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其内涵不可为外人道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很多人类文明的精髓,即使能被文字记录并流传,也不见得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核心原因是,有些“东西”写在字里行间是一个意思,读者需要“渐误”、“渐悟”、“践悟”后又是另一层意思。 真正的【知识】向来都是奢侈品,这里的奢侈不一定是【渠道】,也不是【价格】,... (展开)《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阎步克
作者视角极宏阔,释论又极细微。若有必要,或可再读。开篇,作者先讲此书的研究问题及方法,系统地阐释如何研究中古官阶制度。所涉及概念颇多,应细品,跟着作者的视角,对其进行一一解读,若能很好理解开篇所涉概念,读后面作者论证,会轻松很多。 还是选取几个感兴趣的话题,...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槑邨雷雪莲 2024-07-14 15:45:43 江苏
前九章是對中國歷代的具體分析,到第十章眾派歸宗,呈現出官階諸特點綜合後產生的種種作用。此書以千年官制為基礎,騰挪空間與討論範圍較《服周之冕》為廣,其結論亦更有力。經學固非book本色,而制度似是先生看家本領。至於他佬的惡政隱則依舊保持高超水準,著實樂子。
3 有用 巫云® 2022-05-15 18:53:49
中国官制可以说是3000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薪酬,职级,晋升林林总总。
2 有用 福雷斯特冈普 2024-05-26 16:49:18 北京
本书以品位分等(自利取向)与职位分等(服务取向)为线索,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演生和流变:周代爵命体制下,品味分等占据主导地位;秦汉事功帝国则转向职位分等,士吏无分;魏晋南北朝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和门阀政治的发展,品位分等再次抬头,支配着官僚体制的运作;唐宋时期虽然科举带来了一定的职位分等因素,但依然以品位分等为主;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的加强,职位分等重新成为主要方面。
19 有用 xswcyj 2022-03-01 23:09:25
阎步克老师的数十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非常有趣。本书主要围绕品位与职位这一对概念,先讨论了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五个品秩的构成要素,然后阐述了品秩位阶的样式与间架、品味序列与品位性官号、位阶的升降买卖转让迁转、品味规划的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几个方面,又讨论了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五个品位结构变迁的线索和君、官、民三个品位结构的层面。各部分叙述中,可以清楚看到周朝、秦汉、... 阎步克老师的数十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非常有趣。本书主要围绕品位与职位这一对概念,先讨论了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五个品秩的构成要素,然后阐述了品秩位阶的样式与间架、品味序列与品位性官号、位阶的升降买卖转让迁转、品味规划的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几个方面,又讨论了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五个品位结构变迁的线索和君、官、民三个品位结构的层面。各部分叙述中,可以清楚看到周朝、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五个时期的官阶制度变迁,就像历史长河中的波峰与波谷。 (展开)
16 有用 菜蒲团 2024-03-24 13:07:50 上海
但凡那些写手随便翻一翻,也不至于写出来20岁的礼部侍郎
1 有用 携书带剑之士 2024-10-04 15:13:04 江西
好书,读完基本就能把过去令人头大的宋代官制理得差不多了。关于品位的社会意义的探索和分析也颇有价值,只能说田余庆一系由小见大的研究方式有新意也富有力量,如果人人都能像阎步克这样把题目做深做大,何愁国内史学研究不兴?
1 有用 殇月已逝 2024-09-16 17:11:10 上海
作为非历史学的读者,数月里共30多小时的时间才慢慢读完了这本书,虽然吃力,但收获颇丰。 阎先生逻辑缜密,言辞论据扎实有力,以点带面,为读者拓展出了一片宏伟的古代官阶制度蓝图。 读本书的感觉和在网上看阎先生讲课的视频的感受非常相似。阎先生在大量理性的论辞论据之中又带着饱满的个人感性的热情与激动,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他对所做事情巨大的热爱及认真。 我想阎先生这样的气度便是“为人师表”这个成语绝佳的形象!
0 有用 tangrikhan 2024-08-22 22:42:46 四川
和著者其他书有部分重复内容,但是属于系统性讲解了
1 有用 zuijin zhongyu 2024-08-16 06:50:05 广东
极好的书,若有十星就是十星,若有百星就是百星
1 有用 Chaos 2024-08-07 10:06:56 美国
本来是为了查资料才看的,没想到是一本大脑升级的好书,给我看出颅内高潮了。顿时理解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古人盛称汉制,为什么清代不倚重宦官,为什么晚清都那样了还要搞皇族内阁,为什么管理成本飙升还不裁减冗员,为什么中国王朝渐趋于内向型……也终于看得懂宋人长长的官名了。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