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鲸歌
原作名: Золотая роза
译者: 苏玲
出版年: 2022-2
页数: 374
定价: 7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金色俄罗斯
ISBN: 9787220126192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鲸歌
原作名: Золотая роза
译者: 苏玲
出版年: 2022-2
页数: 374
定价: 7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金色俄罗斯
ISBN: 9787220126192
内容简介 · · · · · ·
《金蔷薇》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一部关于作家创作的札记,也是帕乌斯托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书中不仅总结了作家自己的创作经验,同时也研究了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如契诃夫、亚历山大•勃洛克、莫泊桑、高尔基、雨果等,提出了文学创作中诸如作品构思、提炼素材、细节描写、性格逻辑和创作灵感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文笔清新隽永,充满着艺术的诗意与语言的魅力,是苏联文学史上公认的散文经典。
金蔷薇的创作者
· · · · · ·
-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作者
-
曹苏玲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苏联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和文艺评论家。1928年步入文坛,先后创作短篇小说集《迎面来的船只》、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传记《欧列斯特·基普连斯基》《伊萨克·列维坦》和自传体长篇史诗《一生的故事》。
译者苏玲,1963年出生,博士,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目前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任《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主编。
目录 · · · · · ·
金色的“林中空地”(总序)/001
珍贵的尘土/001
摩崖石刻/015
木片花/027
第一个短篇小说/035
闪电/051
人物的反叛/059
一部中篇小说创作始末/069
“火星”/071
泥盆纪的石灰岩/077
研究地图/092
心灵印痕/101
钻石般的语言/115
矮树丛里的源泉/117
语言与自然/121
花花草草/128
词典/135
发生在阿勒什万卡商店的故事/151
似乎都是小事/161
车站餐厅里的老人/183
白夜/193
生机勃勃的发端/205
夜行驿车/225
早就想写的一本书/243
契诃夫/248
亚历山大•勃洛克/259
居伊•德•莫泊桑/273
伊万•蒲宁/277
马克西姆•高尔基/299
维克多•雨果/302
纽扣里的那朵小玫瑰(尤里•奥列沙)/305
米哈伊尔•普里什文/315
亚历山大•格林/324
爱德华•巴格里茨基/328
看世界的艺术/335
在卡车车厢里/353
与自己话别/365
《自由的蔷薇》(一份手稿的命运)/368
· · · · · · (收起)
珍贵的尘土/001
摩崖石刻/015
木片花/027
第一个短篇小说/035
闪电/051
人物的反叛/059
一部中篇小说创作始末/069
“火星”/071
泥盆纪的石灰岩/077
研究地图/092
心灵印痕/101
钻石般的语言/115
矮树丛里的源泉/117
语言与自然/121
花花草草/128
词典/135
发生在阿勒什万卡商店的故事/151
似乎都是小事/161
车站餐厅里的老人/183
白夜/193
生机勃勃的发端/205
夜行驿车/225
早就想写的一本书/243
契诃夫/248
亚历山大•勃洛克/259
居伊•德•莫泊桑/273
伊万•蒲宁/277
马克西姆•高尔基/299
维克多•雨果/302
纽扣里的那朵小玫瑰(尤里•奥列沙)/305
米哈伊尔•普里什文/315
亚历山大•格林/324
爱德华•巴格里茨基/328
看世界的艺术/335
在卡车车厢里/353
与自己话别/365
《自由的蔷薇》(一份手稿的命运)/36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时候我的书本知识多于生活,而不是生活多于书本知识,我必须用生活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 我在明白这一点以后,便完全放下了写作(达十年之久),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到人间去”,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流浪,经常更换职业,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 但这并不是人为地创造的生活。我并不是一个职业观察者或者资料的搜集者。 不,不是的!我只是生活罢了,压根儿没想到要为未来的书记录点什么下来,或者记住点什么。 我生活、工作、恋爱、痛苦、憧憬、幻想,只知道一点——到我成年的时候,或者甚至到我年老的时候,迟早我是要开始写作的,但是我之开始写作,绝不是因为我以此为任务,而是因为我的整个身心要求我去做这件事。还因为对我来说,文学是世界上最壮丽的景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我住在里加海滨沙丘的一幢小屋里。整个海滨都被白雪淹没了。积雪不断从参天的松树上一长缕一长缕地坠落下来,散为雪尘。 积雪坠落下来,有时是因为吹过一阵风,有时是因为松鼠在枝头跳来跳去。每当万籁俱寂的时候,可以听到松鼠毕毕剥剥咬开松球的声音。 小屋就在大海边上。但要看到大海,还得走出栅栏的小门,顺着一条在雪地上踏出的小径走上一段路,途中还要绕过一幢门窗都已钉死了的别墅。 别墅的窗户打从夏末起就已经拉上了窗幔。那一条条窗幔随风微微地拂动着。想必是风穿过肉眼看不见的罅隙吹进了这幢空屋的缘故,但是从远处看去,总觉得好像有个什么人正在掀起窗幔,小心翼翼地窥视着你的行踪。 海水没有结冰。漫漫的白雪覆盖了海岸,直达水边。积雪上可以看到兔子的脚印。 每当海上涌起波浪的时候,听到的不是拍岸的涛声,而是冰层的坼裂声和积雪沉陷的窸窣声。 冬日的波罗的海是荒凉的、阴郁的。 拉脱维亚人称波罗的海为“琥珀之海”。也许不仅是因为波罗的海盛产琥珀,而且还以为海水隐隐地泛出黄澄澄的琥珀色。 地平线上终日堆满层层叠叠的浓重的阴霾,遮蔽了低低的海岸的轮廓。只有在大海上空,阴霾中有些地方垂下好些毛茸茸的白练——那里正在下雪。 这一年,鸿雁北归得过于早了,不时落到海面上鸣叫。焦灼的鸣声在海岸上远远地传开去,但是没有引起一声应和,因为冬天海滨的树林里是几乎没有鸟的。 我住的那幢小屋里,白天过的是我久已熟稔的生活。木柴在彩色瓷砖的壁炉里毕毕剥剥地燃烧,打字机发出低沉的嗒嗒声,沉默寡言的女服务员莉莉娅坐在舒适的门厅里编织花边。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么自然。 可是一到晚上,无边的黑暗便团团围住了小屋,松林仿佛移到了屋子的紧跟前。当你离开灯光明亮的前厅,走到屋外,孑然一身面对着寒冬、大海和黑夜的时候,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 大海伸展到千百里外的黑沉沉的远方。海上看不到一星灯火,也听不到一息涛声。 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摩崖石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金色俄罗斯(共4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克莱尔家的夜晚》《秋天的哀歌》《胸针》《马可·波罗》《列夫·舍斯托夫评传》
等
。
喜欢读"金蔷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金蔷薇"的人也喜欢 · · · · · ·
金蔷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3 条 )


珍贵的尘土与不朽的蔷薇
人到中年,青春已逝。即便脸上的皱纹未见明显,但心灵上的刻痕却是愈加深入。 对文学的迷恋,便是我心灵上一道深深的刻痕。 追根溯源,这种迷恋应该肇始于1983年买到的《金蔷薇》。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县城新华书店买到这本书的情景。 低矮的天花...
(展开)

《金蔷薇》:最好看的课程讲义
《金蔷薇》中写了一些文豪的八卦:安徒生对自己丑陋面容感到自卑;莫泊桑临死前对女粉丝心怀愧疚,因为她悲惨的命运与自己多少相关;福楼拜陷入无尽的修改难以自拔;契诃夫曾在澡堂里完成写作;巴尔扎克暴躁的性格,使得一名修女离开修道院去巴黎过上了新鲜的生活,其中的曲折...
(展开)

送你一枝金蔷薇,收获一份美好祝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读《金蔷薇》,依然会身临其境般沉浸在老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故事中。 然而,这本首次出版于1956年的经典著作,主题却并非讲故事。作者说,这本书只是他理解的有关文学与写作的札记,他甚至不想做理论研究,也不想做示范引领,他只想以自己的微小之力,向读者描绘文学创作之... (展开)
如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呢?《金蔷薇》给了我这3点启示
和实用性内容相比较,大多数人更喜欢欣赏小说、绘画、舞蹈、雕塑等艺术作品。这不仅是因为这类作品内容更丰富;还因为它们更富有感染力,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那该如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影响呢?读了四遍《金蔷薇》后,我总结出了这三点: [金蔷薇] 一.生...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9.1分 8657人读过
-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3)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1分 4155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9)9.0分 70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俄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批评与解读 (非典型叙事)
- 俄国与苏联 (非典型叙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金蔷薇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般若 2022-08-31 23:24:50 北京
读过上海译文版
3 有用 黑天先生 2024-07-23 11:20:07 山东
蒲宁说:"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找到声音"这篇散文的节奏就像我们做事情要找到的音调一样。这种声音来源于你对母语的深刻理解和精微的感受。声音一节奏一心流一频率。 这是对读了这本书的感受,这是一本作者的碎碎念也是一位老者敦敦教导。在俄罗斯永远不缺那些左手拎着伏特加右手拿着AK-47机枪,嘴里还骂着Идиот/дурачка/дурак的俄罗斯老大爷……
0 有用 蜉蝣 2024-02-20 22:42:08 山东
相比老译本,更喜欢这个译本的遣词造句
0 有用 桃花源记 2022-09-03 19:11:25 北京
特别中意装帧,视觉触觉都好极了。如果随书收录作者提及的自己的作品就更好了~
0 有用 尤里卡 2023-02-05 16:35:15 河南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书写底层人物,歌颂美好淳朴的人性,充满着浓厚的人文主义关怀。由于作者的诗人身份,这部散文集中的文章既优美流畅,又可见迷人的诗意。作者本人也说道,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小小的自己熟悉的国度中旅行,每走一步,眼前都会呈现出新的远方和新的道路。它们不知通向何方,但总会让我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风景,给予我的思考以丰厚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