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上的大师的书评 (34)

杨十八郎 2022-05-11 23:56:43

荒野和大师:理想化的彼岸世界真的存在吗?

近来这本书很火,打着“中国考古百年纪”的名号,书页的展示也很吸引人。看到微博上大家也在转发,也买了一本与诸位共读。假期匆匆看完,有些愤懑,有些意难平,不吐不快。 这本25万字的小书分为四个章节进行,分别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的故事展开。在时...  (展开)
Asialpha 2022-06-10 22:52:50

何以为“大师”?如果我爸是梁启超…

今年上半年很火的一本书《荒野上的大师》 民国初年,内忧外患,国土沦丧 在这样的坎坷蹉跎里, 大批耳熟能详闻明后世的“一代宗师” 以自己的学术和实践,守住了民族的最后一丝尊严。 地址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营造学社…… 这些乱世里,苦难中,艰难创...  (展开)
一頁 2022-04-19 12:42:34

鲁迅未竟的梦,在他们脚下逐渐变成现实

“极可喜可恨可悲之事” 鲁迅平生最自信的事,或许并不是文学。 1927年4月8日,他到黄埔军校演讲,标题虽然叫《革命时代的文学》,入题却是从挖煤开始的—“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 他以此自嘲,幽默地开场,但他其实没有开玩笑。当还是...  (展开)
Esse 2022-11-09 00:12:29

“哪有什么黄金时代,从来都是勇毅者于深谷中劈出一线光明”

《荒野上的大师》是近期读到的最有心流感的一本书,像考古版的《觉醒年代》,让人沉迷于这些历史深处的跌宕故事和灿若星辰的大师群像而无法自拔。几乎半本书划线摘录,无数次看到热泪盈眶。 作者以严谨的考据精神和深厚的写作素养,钩沉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山宗师,梳理了地质...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22-04-16 16:24:38

历史劲流中的知识分子,百年前的中国考古人

考古学在中国,诞生迄今不过百年,然而,曾经发生的一切就像掩埋在地下的文物,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召唤着有心人的发掘。 2011年秋,时任《生活》杂志副总编的张泉访问史语所,他策划过敦煌、台北故宫、营造学社等专题报道,这一次,他想重新审视史语所的使命、探索与贡献,以那...  (展开)
kunfree 2023-12-24 19:40:02

《荒野上的大师》简要人物关系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日读完,仍是倍受震撼。 简要整理了四个学术团体的主要人物及关系,本书涉及人物较多、关系复杂,不能一一,可窥知当时学术环境海内外、团体间交流颇多,民国学人对我国现代学术贡献颇多,后续可从一二代学者出发再延伸阅读。不少后来大师如王力、王世襄者,名字出现在图中边...  (展开)
数数 2022-12-19 07:17:47

汇编起来讲故事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你如果以为此书内容仅限于与各种遗址挖掘有关的文物考古,那就错了。此书所说考古是广义的,我觉得可以这样定义:跳出书斋,走向田野,开展有关中国的实际调查,与文字记载结合起来,将学术推向新的高度。民国之初,一群经受中西学训练、...  (展开)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22-10-13 20:15:09

知识分子人物写作方法论

知识分子人物写作素来是人物写作中的重要领域。书写这类人物需要平衡人物本身的情感和性格与对智识的评说,并以此来搭建历史。张泉出色地展现了一种可能。 要讲述20世纪上半叶这一代中国考古学者的成就,张泉首先以学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语言...  (展开)
雾凇 2022-05-27 00:01:33

用田野调查走出考古研究的新纪元

《荒野上的大师》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群勇于从书斋走向田野的学者们的考古研究历程,依托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营造学社四个研究单位的存续过程,记录了在战火纷飞的艰难条件下,这些学者们在地质、古生物、甲骨文、文物器具、语言、建筑等...  (展开)
醒了醒了 2023-02-02 22:49:09

这里面的大师都很有意思

春节假期快结束时,在看的《月球》不知道掉到哪个角落了。人无聊了怎么办?于是就从书包里翻出了这本《荒野上的大师》,一翻开就被吸引了。在鞭炮声中的夜晚,随着这些民国时期的大师足迹,我真的时而提心吊胆,时而热泪盈眶,时而疑惑迷茫,时而一声长叹。 除了傅斯年、陈寅恪...  (展开)
猴酱 2022-08-10 11:56:12

我非常喜爱这本书,也常常让我感慨万千。

花了一周的时间,一页一页认真读完,我非常喜爱这本书,也常常让我感慨万千。 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对这样的一本“记录中国考古百年纪”的书兴趣盎然。在读的时候,我甚至想将来若有孩子我会让他必读的一本书,并不是为了让她了解中国考古的历史故事,而是我们国家曾经在跌宕起伏的...  (展开)
隐者无言 2023-11-27 16:20:05

无畏荒原,执着前行;生逢盛世,更当勇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图书,我总是有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痛苦,民族苦难,世道艰辛,满眼风雨飘摇,遍地凄风苦雨;一方面是感动,世事维艰,但是总有前辈英烈坚毅的身影。而这本书,就又让我捡到了一批孤独而鉴定的身影。 书名实在是太贴切全书的主题了:荒野上的大师。荒...  (展开)
ttttt9 2023-06-12 13:48:24

人生目标清单:去山西走走梁思成林徽因的探寻古建筑之路

今年多多读书月的时候有这本书,豆瓣一查分数觉得可以,18.8立马拿下。结果是出乎意料地喜欢这本书。 全书四个篇章,地质调查所、国学研究院、史语所、营造学社,是属于近现代中国的群星闪耀时。“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永恒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让我不解的是中国大...  (展开)
走走。 2022-11-27 10:48:16

中国考古百年纪,大师们的群星闪耀时

《荒野上的大师》 作者:张泉 · 最初买这本书是因为看见很多媒体在推 ,买回家就搁置一旁了。直到李壹佰和我说:啊!好好看啊,妈的我哭了你懂吗?我本来不想收那本书的,但是架不住编辑推销,想着随便读读随便分享,啊,哪知道惊艳死我了。一边看一边哭。 听她说完,我顿时就...  (展开)
单读 2022-06-29 10:38:54

他们是荒野上的大师,是前所未有的一代人

说到大师、学者或知识分子,与之相匹配的画面,总是一人安坐在汗牛充栋的书斋,埋头伏案治学。中国的文人传统鄙薄探险、勘探、田野调查之类,徐霞客和宋应星都沦为历史的边缘人物,所以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局面颇为尴尬,外国人满腔热情地调查、挖掘、整理和记录中国各...  (展开)
hyypia1982 2022-04-27 00:38:51

筚路蓝缕的背影

我辈于乱世求研究,本为逆流之妄举。 ——杨铨 都说“万事之中,开始最难”,在近代国运飘摇的日子里,一切困难在文字面前都显得格外苍白。从鸦片战争的炮声起,一代又一代士人为了国家和理想前仆后继,历经北洋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展开)
王竹宝 2024-06-14 16:38:12

#2024第24本书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祭》

不经历国破家亡的人,很难亲身感受到深入骨髓的无助和绝望。对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我们并不陌生,但讲到中国这一代学者,我们常常谈的是他们如何领导学生和运动。他们本业的贡献在硝烟离乱中被冲散,甚至今天我们读到他们的学术作品,会疑惑他们为什么如此不“客观中肯”。 读...  (展开)
星雨 2024-06-10 16:35:43

大师千古

总体而言,这本书比较感性。即是中国考古百年纪,就期望读到更多考古百年来的发展传承更迭,当然,作者似乎用更感性的方式记录了那个黄金时代的璀璨群星,感性的记录更能使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但感觉少了些深刻,毕竟那也是一个考古学相关领域创立并不断突破开拓的重要时代。 ...  (展开)
大风歌 2024-05-25 14:11:37

再也没有比这书更空洞无聊且愚蠢的书了

再也没有比这书更空洞无聊且愚蠢的书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就没有一字一句是实的。而且内容混乱。根本就是瞎编乱造。如果作者但凡有一点脑子,就不会写出这么狗屁不通的东西。充满了摇尾乞怜的乏走狗味道。再也没有比这书更空洞无聊且愚蠢的书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就没有一...  (展开)
马先生也 2024-04-11 23:19:13

乱世的田野学问

过去二百年,中华的主题是救亡图存、以图复兴。有一批人,虽不建工厂,不练军队,不助革命,却凭借纸笔,为民族在文化与历史意义上的存续而奋斗。国土沦丧尚可光复,但被西方学者以其科学之尺判定为历史无根、文化无魂,或者其根其魂不能由自己发现,只能由更“先进”之族代劳...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荒野上的大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