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的书评 (230)

胡子(胡续冬) 2011-12-26 22:30:1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666》:文学中的文学

《2666》:文学中的文学 胡续冬 (原载《外滩画报》)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史上,都会有一些风云际会、大师辈出的“巅峰世代”,比方说西班牙的二七一代、俄罗斯的白银时代等等,这些“巅峰世代”往往会过度透支一片土地上的文学元气,导致其文学后...  (展开)
wuwei 2012-03-16 09:50:1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666》意味着什么”一文完整版

《2666》能够从西班牙文直接译到中文,令人欣慰。波拉尼奥是由英语世界介绍到中国的。他的《荒野侦探》首先由深谙西班牙语三味的娜塔莎•温默翻到英语世界,成名之后才被中国出版商看中。尽管在此之前,波拉尼奥的名字已经在西班牙语世界里被拿来与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相比较...  (展开)
比目鱼 2009-12-11 02:06:12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08版

《2666》:一部气势磅礴的奇书

(刊于《书城》2009年第11期,收录于《刻小说的人》) 应该如何来形容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的长篇小说《2666》呢?也许可以这样说:《2666》是一本极有分量的书。这本书的英文精装版(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厚达898页,托在手中...  (展开)
白玉京 2011-12-10 23:07:4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文学加疾病等于疾病”

【转】罗贝托•波拉尼奥 Natasha Wimmer(英文版译者) 杨向荣 译 1976年,一个留着凌乱的头发、戴着飞行员式眼镜的23岁的年轻人站在墨西哥城甘迪书店里,这是几家很不明智地免费让他看书的几家书店之一。这位年轻人在读一篇xuanyan,xuanyan号召他的诗友们为文学放弃一切,...  (展开)
momo 2011-05-24 19:14:12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08版

大漠长恨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小说来说,这肯定不是最好的年代,离最坏的倒大概不远。所以一本近千页的严肃文学作品能于今风靡畅销,自是平添传奇了。其实早在十年以前,颠沛半生、自诩诗人的罗贝托•波拉尼奥就凭第一部长篇小说《荒野侦探》拿到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学大奖。当时就有人把它和《百年孤独...  (展开)
moviejunkie 2010-05-25 16:06:48 Anagrama2008版

1000页,他到底要说什么?

一开始你不相信一个作者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从小我们就知道写作文要有“中心思想“不是?2666的情节,故事套着故事,枝枝丫丫的,无所不包,就是找不着中心思想。 我跑到鬼子的bolano论坛疯狂提问(因为国内没太多人看2666),阿根廷农场那个故事嘛意思?那个砍...  (展开)
颜悦 2014-11-03 11:33:3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骆以军读《2666》——烟圈的滋味

作者:骆以军 《2666》的第二部《阿玛尔菲塔诺》里,有个非常诡诞的女人形象,劳拉。在以这个哲学教授阿玛尔菲塔诺那“巡弋、回顾、哀伤漫游”一座彻底塌毁的内心宇宙的视角,她是离弃他(没有犯错)、造成他永远无法再找回爱之弥补的空洞躯壳的,那个“逃妻”。但这个遗弃和...  (展开)
maxleaf 2021-06-10 10:51: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666》中的女性主义

《2666》第四部分《罪行》以法医般的冷酷视角描述了112位女性的谋杀案件,像连着的一百多个塔伦蒂诺式的暴力片段,中间穿插着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他们清醒梦中疯子般的呓语。 《2666》很少和女权主义联系在一起。而这本书篇幅最长的《罪行》这一部分是有鲜明的女权主义元素的,也...  (展开)
齐瑟 2013-04-19 10:00:1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想读的欲望

看到满篇满章都是这本书多么伟大,是本世纪最为绝决的著作,超越了所有的作品的宣传,我就真心觉得够够的了。 尤其讨厌看到说“某作品是某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超越了某某作品”的推荐语,就已经从心底生出几分厌恶之气。说超越某作品,请问有哪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完全替代另一种么...  (展开)
向山白 2012-02-07 10:40:0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赵德明谈翻译《2666》:我读了“老年进修班”

赵德明,1939年出生,北京大学西语系西班牙语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最早把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中文读者的中国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者。译作有《城市与狗》《情爱笔记》、小说方法论《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又译《中国套...  (展开)
Fenriz 2023-10-12 22:24: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666》漩涡与墓碑

曾经看过一个《双峰》的解析视频,里面提到大卫林奇的创作初衷,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如今的电视节目已经将杀人变成了一种consumable violence(可消费暴力),电视里面人的死成为了人们日常消遣的节目,却忘记了现实中具体的人的死亡是一件如此重要而严肃的事情,因此为了对抗...  (展开)
活动三页 2012-11-10 07:27:40 Anagrama2008版

列入“永远读不完的书”豆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萝卜白菜各有所好,有人喜欢故事情节集中,细节有伏笔,起因有后果,情节有逻辑的;而有人喜欢波拉尼奥这种随写随散的所谓“总体小说”,人是匆匆过客,写事兴之所至、东拉西扯,不要提炼,不要集中,不要呼应。而对某些不受时代欢迎的顽固分子来说,要把头脑格式化,去接...  (展开)
Sound_Fury 2020-03-01 00:47:1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四维的真正价值是废除三维的独裁

除了第四章之外,《2666》的语言像松软的奶油蛋糕,不甜不腻,很易读但也具有一定浓度,丢进水里会晕开深具层次的复杂味道。波拉尼奥行文里也有拉美作家一以贯之的平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详细周到地描述坍塌的土石。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说第一章的笔调像轻喜剧,我倒...  (展开)
柏拉不图 2013-12-19 11:23:5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如果世界注定要灭亡,一定是死于人类的冷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八百六十九页的《2666》终于看完了。 “终于”这个词并不是在表明我看书时的心情,仅仅是针对这厚厚的八百六十九页而言。最近几年看的大部头的书,简直屈指可数。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看如此厚的书,本身是否就有一点反社会的倾向? 看书的人已经如此,何况写书的人。 全...  (展开)
芝麻 2020-11-24 23:26:1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666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社会背景 总体而言,墨西哥社会治安状况欠佳。长期以来,凶杀、绑架、偷窃、抢劫和勒索等各种犯罪活动频发。墨西哥暴力犯罪近一半发生在美墨边境城市华雷斯(也就是本书凶杀案频发的城市圣特莱莎的原型)。华雷斯市与美国接壤,是最大的枪支弹药集贸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展开)
文若 2024-03-18 11:27:1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666》故事线时间梳理

1920年:汉斯·赖特尔(阿琴波尔迪)出生。 1926年:英格博格·鲍尔出生。 1930年:阿琴波尔迪的妹妹洛特·赖特尔出生。 1933年:汉斯辍学,随母亲至普鲁士男爵别墅干活,与男爵外甥胡戈·哈尔德成为朋友。 1936年:男爵关闭别墅,汉斯来到柏林。 1939年:汉斯入伍,参加波兰战...  (展开)
秋风乱吹 2011-11-16 11:15:2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东方早报》评《2666》:新世纪的10年里最大的传奇

来源:2011年11月16日 东方早报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1-11/16/content_553463.htm 罗贝托·波拉尼奥 Roberto Bolano   1953年生于智利,中学未读完便辍学,1977开始文学创作,写了10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和3部诗集,代表作是《荒野侦探》和《2666》...  (展开)
柴de La Mancha 2019-07-31 17:46:0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0190731

无法说清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或许他只想把哀愁倾尽——「苹果夜里散发着香味。我一关灯,香味就像抒情诗一样散发出来。但是,最后一切都要下沉,下沉到痛苦之中。任何雄文都是痛苦的。」 第一部分和《荒野侦探》有不少相似之处,说的是文学寻找,或者说就是寻找,其实就书本身...  (展开)
thinkind 2012-06-10 16:53:2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何翹楚:閱讀,從未如此隆重其事過

作者豆瓣地址 http://www.douban.com/people/chorlazylife 原刊於星期日明報 2012年4月15日 http://premium.mingpao.com/pda/palm/HotNews2.cfm?cat=ja&File=vzg1.cfm&token=b218bc260b89c0&online=1 http://lazylife.org/2012/04/17/2698 文 學 巨 著 ﹕ 閱 讀 , 從 ...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 (共230条)

订阅2666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