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译者: 汪涌
出版年: 2009-12
页数: 172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ISBN: 978730116100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出版于1967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书中考察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拥护它的人的维持和修正;现实是怎样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符号、象征关系。
现实的社会构建的创作者
· · · · · ·
-
彼得·伯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1929— ),奥裔美国社会学家,现象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之一。与卢克曼同为舒茨的学生,两人私交甚笃并长期合作。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社会学和关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其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视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认为其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一方面,社会是涂尔千所说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常识性道理。他还把现实的构建理论与现象学方法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提出“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则,其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理论及宗教世俗化的分...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1929— ),奥裔美国社会学家,现象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之一。与卢克曼同为舒茨的学生,两人私交甚笃并长期合作。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社会学和关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其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视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认为其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一方面,社会是涂尔千所说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常识性道理。他还把现实的构建理论与现象学方法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提出“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则,其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理论及宗教世俗化的分析,对宗教学和社会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学的邀请》(1963)、《现实的社会构建》(1967)、《神圣的帷幕》(1969)、《异端的使命》(1980)等。
目录 · · · · · ·
绪论:知识社会学的问题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基础
第一节 日常生活现实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知识
第二章 作为客观现实的社会
第一节 制度化
第二节 合法化
第三章 作为主观现实的社会
第一节 现实的内化过程
第二节 内化与社会结构
第三节 关于认同的理论
第四节 有机体与认同
结论 知识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
注释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现实的社会构建"的人也喜欢 · · · · · ·
-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7.6
- 文化与权力 8.4
- 社会学的想像力 8.7
- 社会如何记忆 8.0
- 理解社会 8.5
- 社会理论的定位(第2版) 8.6
- 制造知识 7.7
- 法国视角下的社会学史与社会学思想 7.5
- 默顿学术思想评传 9.0
- 现象学社会学 7.4
现实的社会构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Objectivation 与 Objectification 的区辨——对《现实的社会建构》中译法的商榷
读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本理论书,本书对读者真的非常友好,很容易跟上作者的理论逻辑。 作为舒茨的学生,两位作者的观点跟舒茨可谓一脉相承。在讨论现实建构理论之前,作者用不少的篇幅介绍了所谓“现实”、“日常生活”等概念,为后面的理论阐述奠定论域基础、锚定方向。而在这部分中,常常可... (展开)现实的社会建构的学习小结笔记
《现实的社会建构》一些梳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作为社会建构论的开山之作,在社会学学者当中地位相当之高,这次重译也实属“千呼万唤始出来”。再版之后立刻就买了,一直听说翻译质量极高,可拖拖拉拉直到十月才开始读。这里打算将主要观点梳理一遍,尝试着从其他视角以实现整体把握 一、日常生活现实-理论 本书在开篇即... (展开)“现实”是如何被建构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知识社会学在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舍勒。其思想的源头有:马克思主义(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尼采哲学(思想乃是人类生存和谋取权力的工具);历史主义(一种相对),之后被曼海姆所发展。 在曼海姆看来,知识社会学中的意识形态(一种代表着某种社会利益的观念... (展开)中国周刊好书榜-《现实的社会建构》
> 更多书评 4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9.4分 2434人读过
-
Anchor (1967)8.7分 109人读过
-
Penguin (1991)8.4分 37人读过
-
巨流图书有限公司 (1991)8.8分 2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社会学与政治学 (王荣欣)
- 海龙果读书会书目 (孔雀Peacock)
- 民俗学(包括文化史、博物馆学、社会人类学) (南池子)
- 20世纪最重要的100本社会学著作 (食菠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现实的社会构建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