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全书,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对山水自然的形象描绘,情景融合,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阅读本书,会感到身心脱离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本书近年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往那瓦尔登湖及其山林澄澈清新的环境,而这正是医治现代病的妙药良方,也是《瓦尔登湖》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瓦尔登湖的创作者
· · · · · ·
-
亨利·戴维·梭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目录 · · · · · ·
导读一:我与梭罗
导读二:梭罗小传
经济篇
补充诗篇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湖
贝克农场
更高的规律
禽兽为邻
木屋生暖
昔日的居民,冬日的访客
冬季的动物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附录:毕业留言
· · · · · · (收起)
导读二:梭罗小传
经济篇
补充诗篇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湖
贝克农场
更高的规律
禽兽为邻
木屋生暖
昔日的居民,冬日的访客
冬季的动物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附录:毕业留言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若是活得诚恳,那他一定是活在遥远的地方了。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人们关心的,并不是真正应该敬重的东西,只是那些受人尊敬的东西。 文明人和野蛮人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有人给文明人的生活设计了一套制度,无疑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这套制度为了保存种族的生活,能使种族的生活更臻完美,却大大地牺牲了个人的生活。 查普曼:这虚伪的人类社会,为了人间的宏伟,至上的欢乐稀薄得像空气 文明制造了皇宫,但要制造贵族和国王却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狱吏不把牢狱的门打开,——为什么审判官不把他手上的案件撤销,——为什么布道的人不叫会众离去;这是因为这些人不服从上帝给他们的暗示,也因为他们不愿接受上帝自由地赐给一切人的大赦。 在一个智慧者的印象中,宇宙万物是普遍无知的。毒药反而不一定是毒的,受伤反而不一定是致命的。恻隐之心是一个很不可靠的基础。它是稍纵即逝的。它的诉诸同情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然而我有时经历到,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 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慢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 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 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 们在每日三餐的时间里相见,大家重新尝尝我们这种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都必须同意 若干条规则,那就是所谓的礼节和礼貌,使得这种经常的聚首能相安无事,避免公开争吵,以至 面红耳赤。我们相会于邮局,于社交场所,每晚在炉火边;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因此我想,彼此已缺乏敬意了。 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 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
常有人对我说:“我想你住在那里一定很寂寞,总想着和其他的人接触一下吧,尤其是在下雪下雨的日子和夜晚。”这个问题诱使我想作这样一番解释——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个小点罢了。而别的星球,我们用天文仪器还不能测其大小,你想象一下它上面两个相隔最远的居民间的距离又是多远呢?我怎么会感到寂寞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之中吗?在我看来,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最无关紧要的问题。人和人群要被怎样的空间分开才会感到寂寞呢?我已经找到了,人腿再努力也只能让人们走在一起,却无法使他们的心彼此靠近。 …….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都觉得独处时对健康有益的。有了同伴,哪怕是最好的同伴,不久也会让人心生厌烦,变得很糟糕。我喜欢独处。我没有遇见过比孤独更好的伙伴了。当我们到国外,跻身于人群当中时,也许会比一个人呆在室内更感到孤独。一个人在思想或正在工作时总是孤独的,让他该怎样就怎样吧。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有几英里远来计算他是不是孤独。真正勤奋的学生,如果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里,只会感觉孤独的像沙漠上的一个伊斯兰教托钵僧一样。农夫可以一整天都在呆在田地上,或者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伐木,却不觉得寂寞,因为他有活儿干。可是当晚上回到家里,他却不能独自坐在房间里思考问题,而必须到能“看见人群”的地方消遣一下,按他的理解,这样做是为了补偿他一天的寂寞,一次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们可以一天到晚地呆在教室里而不觉得无聊和“郁闷”。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就像他在森林中采伐,像农夫在田地里或是在森林里劳作一样,过后学生也会去消遣,也需要进行社交,尽管那种形式可能更简练一些。 社交往往是很廉价的,我们相聚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以至于来不及让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一日三餐的时间里见面。大家重新相互品尝我们这些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必须一致同意若干礼节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经典译林(共27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安徒生童话选集(新版)》《双城记》《战争与和平》《骆驼祥子》《子夜》
等
。
喜欢读"瓦尔登湖"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瓦尔登湖"的人也喜欢 · · · · · ·
瓦尔登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46 条 )






论坛 · · · · · ·
这本林本椿译得是不是不够好? | 来自babyblue | 3 回应 | 2022-05-08 14:24:28 |
请问译林出版社蓝精装的《瓦尔登湖》封面图片是什... | 来自我有一个小咪 | 2014-12-21 17:12:1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4分 167055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8.8分 575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8.5分 1164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0)8.4分 729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名著名译 (开元🌈)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经典译林 (译林出版社)
- 经典译林(译林出版社) (Anatole)
- Book Journal (M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瓦尔登湖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yes girl 2020-06-26 16:35:03
瓦尔登湖这种聪明虚假精致的教条文学,居然能伪装成远离世俗的湖畔呼吸数十年的欺骗若干未开化的心灵并奉为教典,真的是纯净写作的悲哀。
62 有用 Maxif 2018-04-17 10:05:46
作者这简直就是谬论。一副受现代社会荼毒的样子,毛主席的上山下乡看来是他的最爱,老子的小国寡民之风肯定符合他的胃口。反对科技,反对现代,反而觉得你们这群愚蠢的凡人,活该在尘世里面挣扎。占着不属于自己的地,也拒绝交税,后面还要说哎呀这不是我自己的地,所以在上面种庄稼我也不好施肥,能种成啥样就啥样吧。在作者看来,怕是至少要回到小农经济才行:不然人不够自由。就这思想还被推崇,怕不是石乐志?既然这么好,大家... 作者这简直就是谬论。一副受现代社会荼毒的样子,毛主席的上山下乡看来是他的最爱,老子的小国寡民之风肯定符合他的胃口。反对科技,反对现代,反而觉得你们这群愚蠢的凡人,活该在尘世里面挣扎。占着不属于自己的地,也拒绝交税,后面还要说哎呀这不是我自己的地,所以在上面种庄稼我也不好施肥,能种成啥样就啥样吧。在作者看来,怕是至少要回到小农经济才行:不然人不够自由。就这思想还被推崇,怕不是石乐志?既然这么好,大家都集体去非洲自己搭个窝棚了此余生吧,反正一切的现代化都没什么用。我宁愿相信这是繁忙俗世中大家渴求的一点心灵慰藉,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讲人应该怎样活着。人不能从一个极端,逃到另一个极端,现代化就一定不能内心恬静,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么。作者可能觉得这样是真的好,但是那么多推崇的人,恐怕只是叶公好龙吧。 (展开)
1 有用 Agnes 2017-03-06 10:55:52
有点地方感觉好无聊,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静下心来。/隐居的生活让人向往,美好的大自然让人向往,想要住在那样的地方,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把你的视线转向内心,你会发现一千个未发现的地区,到这些地方去旅行,使自己为家中宇宙学的专家”
4 有用 铭 2019-05-06 15:06:45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 有用 微暗的火 2019-02-23 12:33:57
这是一本读第1遍的时候读不进去,读了很多遍以后会很喜欢读,再读了很多遍以后会发现作者完全就是为了凑金句而写成的整本书,很多内容事实上是反人类和反现代的。当年我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听别人提起过它,当我反反复复的看过它、看完它、最终认清了它的内核的时候,却碰到了很多人推崇它、推荐它、抬举它。这真的令人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