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1-1
页数: 292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吉姆·柯林斯作品
ISBN: 978750861713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1-1
页数: 292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吉姆·柯林斯作品
ISBN: 9787508617138
内容简介 · · · · · ·
从优秀到卓越(珍藏版),ISBN:9787508617138,作者:(美)柯林斯 著,俞利军 译
从优秀到卓越的创作者
· · · · · ·
-
吉姆·柯林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吉姆·柯林斯,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实验室,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
柯林斯的上一本书《基业长青》是公认的一部经典商业著作,重印近百次,被译为16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他的著作被《财富》、《经济学人》、《商业周刊》、《今日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产业周刊》、《Inc.》等杂志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
目录 · · · · · ·
鸣谢前言第一章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无所畏惧的好奇心 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的“物理学”第二章 第5级经理人 出人意料 谦逊+意志=第5级经理人 培养第5级经理人 小结第三章 先人后事 不是“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 重要的是付酬给谁,而不在于如何支付 严格,但不冷酷无情 先人后事、卓越的公司和美好的生活 小结第四章 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事实胜于美梦 营造良好氛围,弄清问题真相 面对残酷现实,保持坚定信念 斯托克代尔悖论 小结第五章 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 三环理论 明白你能(或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 对于经济引擎的洞见:你的指标是什么 洞察你的热情 深刻感悟而非虚张声势 小结第六章 训练有素的文化 框架之下的自由(和责任) 清除你的松软干酪 是文化而不是暴政 疯狂坚持刺猬理念 列出不该做的事项 小结第七章 技术加速器 技术与刺猬理念 技术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 技术陷阱 技术和对落后的恐惧 小结第八章 飞轮和厄运之轮 累积和突破 并非天赐良机 “飞轮效应” 厄运之轮 一个视野宽广的飞轮观念 小结第九章 从《从优秀到卓越》到《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早期的从优秀到卓越 核心意识:持久卓越的额外度 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及其他理念关联 为什么要实现卓越后记答疑篇附录译后记
鸣谢前言第一章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无所畏惧的好奇心 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的“物理学”第二章 第5级经理人 出人意料 谦逊+意志=第5级经理人 培养第5级经理人 小结第三章 先人后事 不是“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 重要的是付酬给谁,而不在于如何支付 严格,但不冷酷无情 先人后事、卓越的公司和美好的生活 小结第四章 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事实胜于美梦 营造良好氛围,弄清问题真相 面对残酷现实,保持坚定信念 斯托克代尔悖论 小结第五章 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 三环理论 明白你能(或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 对于经济引擎的洞见:你的指标是什么 洞察你的热情 深刻感悟而非虚张声势 小结第六章 训练有素的文化 框架之下的自由(和责任) 清除你的松软干酪 是文化而不是暴政 疯狂坚持刺猬理念 列出不该做的事项 小结第七章 技术加速器 技术与刺猬理念 技术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 技术陷阱 技术和对落后的恐惧 小结第八章 飞轮和厄运之轮 累积和突破 并非天赐良机 “飞轮效应” 厄运之轮 一个视野宽广的飞轮观念 小结第九章 从《从优秀到卓越》到《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早期的从优秀到卓越 核心意识:持久卓越的额外度 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及其他理念关联 为什么要实现卓越后记答疑篇附录译后记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吉姆·柯林斯作品(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基业长青》《选择卓越》《再造卓越》
。
喜欢读"从优秀到卓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从优秀到卓越"的人也喜欢 · · · · · ·
- 创新者的窘境 (全新修订版) 8.6
- 追求卓越 7.8
- 竞争战略 8.4
- 选择卓越 7.9
- 赢 8.2
- 管理的实践 9.0
-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珍藏版) 8.3
- 精益创业 8.3
- 商界局外人 8.2
- 企业生命周期 8.4
从优秀到卓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8 条 )
还是更喜欢德鲁克一些
我最喜欢的结论出现在一开始(第二章),作者的团队调查卓越公司的管理者时,“实现跨越公司的经理人均多次谈到运气”,这并不是作者想要的“结论”,也不是全书中心,我只是喜欢这样的事实来支持我自己的“宿命论”。 所谓管理,现代公司的CEO和古代30万大军的统帅遇到的问题...
(展开)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这本书说的是一所公司从80分怎么做到100分。 所以是已经立足于一家相对完善的企业的提升,而非从0开始的创造。 其实,看多了,觉得其实关键都是那些, 找到一个核心的概念,合适的人,坚持去做。 当然,这本书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结论都从相对严谨的数据分析而来。 虽然书中没...
(展开)
简单有效+坚持=胜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http://marsocean.spaces.live.com/blog/cns!A56C8B379B402439!523.entry 10月10日 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 May 13th, 2006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 中信出版社 笔记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心得 整本书其实在讲述非常简单的道理(而且不易操作),但... (展开)低调又忍耐的第五级领导
读完这本书,对于领导者的概念又有了新的理解 很多时候,真正闪光的领导者,不会让人那么轻易的看见 而那些低调含蓄又目标明确,充满耐力的人才可以真正的使企业 从优秀到卓越 膜拜这样的人 也希望可以成为低调含蓄却又闪闪发光的人 同时,即使是在困境下,也要勇敢的去面对,...
(展开)
论坛 · · · · · ·
为什么“本书献给大猩猩” | 来自不留 | 2015-11-24 09:59:4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中信出版社 (2006)8.0分 7538人读过
-
HarperBusiness (2001)8.2分 559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9)7.9分 535人读过
-
预售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7.6分 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经管:定位/产品/组织/运营等 (alenwg_cn)
- 资源书单|《策略投资》参考书目 (五花王)
- 北京地铁书单 (向北向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优秀到卓越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风满楼 2019-09-13 22:31:16
可以速读,但是作者的研究样本小,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基本观点是合适的人(领导&团队),勇于面对显示接受不同意见,有一个核心经营方向,建立公司文化,合理使用技术。
0 有用 七公举 2013-04-10 11:45:25
平时接触经济类读物很少,这本书还是很好懂的,对我未来的发展思路有指导作用。多学习!
0 有用 Wolfgang 2012-07-14 19:15:39
我想,这样一本书不仅仅是企业方面,也适用于人生。谦逊、低调、发展、决断、不放弃的品质,以及像刘邦那样的驭人用人之术。
0 有用 御宅暴君 2012-02-27 22:02:31
群思维。从优秀群进化为卓越群的最佳方法论。
0 有用 思远翥 2012-06-27 01:23:07
感觉不是很打动我 方法论有问题
0 有用 失踪。 2024-11-20 11:36:23 广东
与《基业长青》相比,《从优秀到卓越》在跨越周期上更具时代适配性。因为《从优秀到卓越》落脚点更多侧重于人,而人性是共通的、不变的、跨越周期的,所以更具参考意义。
0 有用 落跑路人 2024-11-09 10:14:09 上海
最好的leader应是谦逊且意志力强大的人。和公司运转同理,如果面前的某件事并不符合自己的三环理论,机会再稀缺也并不与自己真正相关。
0 有用 Wim 2024-10-23 16:54:07 上海
如果看完 2006 年中文首版去买「卓越公司」的股票,资产变现是 4 倍左右。但如果去买里面的对照公司 Teledyne,那你的回报是 13 倍。 世界真奇妙。
0 有用 combine 2024-10-03 21:38:40 北京
刺猬理念的三环图:你对什么充满热情?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在三环重叠的部分努力,将其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
0 有用 我有一个笑话 2024-10-01 14:55:54 浙江
因此,“为什么要变得卓越”这个问题几乎是毫无意义的。不管什么原因,倘若你从事的是你热爱而且在乎的事业,那么便无需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问题已不再是为什么,而是该如何去做。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为什么要卓越”,而应该是“什么工作会使你有一种迫切感,以至于你想要努力去创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