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  · · ·  ( 33本 )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
  • 帝国的隐喻
  • 唐代铭文概论
  • 隋唐两京坊里谱
  • 唐五代佛寺壁画的文献考察

读过  · · ·  ( 484本 )

  • 唐代音乐史
  • 终南山的变容
  • 仙境与游历
  • 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
  • 晚唐
  • 仪礼与佛教研究
  • 屈服史及其他
  • 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
  •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 汉唐饮食文化史

想读  · · ·  ( 126本 )

  • 唐朝中国
  • 镇守与共荣
  • 唐中期的净土教
  • 南国多秀士
  • 唐末五代州县与其城池变动研究
  • Han Yu and the T'ang Search for Unity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
  • 佛所王土
  • 新刊唐代墓誌所見世系考訂及相關尃题研究

收藏的作者  · · ·  ( 3位 )

ΡΙΝΓΠΑΠΕΡ的书评  · · ·  ( 6篇 )

罗马皇帝尼禄
ΡΙΝΓΠΑΠΕΡ (de omnibus dubitandum)  评论: 罗马皇帝尼禄

不知道王以铸是何许人也,貌似著名翻译家。无奈他老人家的译作,往往望之高远深长,却不能近摩细瞻。 晚Q遇淮一,论及他老人家在《古代罗马史》中多次提起某“阿尔明尼亚”王国。突然回忆起他老人家在本书里,也......... (7回应)
汉族祖源试说
ΡΙΝΓΠΑΠΕΡ (de omnibus dubitandum)  评论: 汉族祖源试说

从线粒体DNA变异的角度进行中国人种的迁徙变化,在我的狭窄视野中,这还是第一本。但遗憾的是,作者太渴望立论树名了,以至于如此美好的学术起始,蒙上一层草率结论的肤浅色彩。 如果作者能再严谨一点,这会是中.........
中国远古社会史论
ΡΙΝΓΠΑΠΕΡ (de omnibus dubitandum)  评论: 中国远古社会史论

山东大学马新、齐涛两位先生著作《中国远古社会史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中提出一个中国人起源的观点:中国人祖先在三海平原发展起了早期文明,距今七、八千年前,由于海水上涨淹没三海平原,向西移民......... (3回应)
秘史
ΡΙΝΓΠΑΠΕΡ (de omnibus dubitandum)  评论: 秘史

抱歉,用了这么网虫的标题,说是标题党也不为过了。 国内的拜占庭学界,一再令我失望,《秘史》上海三联版也不能例外。在阅读中,发现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bug。书中多处注释,只能用“脱裤子放屁”形容。举几个例......... (12回应)

ΡΙΝΓΠΑΠΕΡ的笔记  · · ·  ( 1篇 )

重写中国古代文献 (1)

最近阅读  · · ·

  • 5月5日
  • 读过 唐代音乐史
    作者是民族音乐家,熟悉古代西域范围内今日的地方音乐与民族语言,有此优势以探索唐乐的乐名、旋律,确有不少发明。且书中翻译了三十首唐乐曲谱,甚有价值,我虽不识谱,总还有机会请方家为我奏出以感受。但瑜不掩瑕,一位缺乏唐史学术训练的作者所写的音乐史,在涉及唐乐背景的史事上,不仅多有因袭杨荫浏,且错谬穿凿处之多,不堪卒读。
  • 5月2日
  • 在读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
    因兴趣与目标所限,只读完了上册前五编前十章,到隋唐五代即打住。虽然时代烙印很深,但不减其音乐史大家经典的份量,即使我这样的乐理盲,读到二十八调,也有了似是而非的概念框架,积攒了一堆待请教音乐方家的问题。
  • 4月30日
  • 读过 终南山的变容
    研究中唐文学的中外各方家,都看出了中唐的“变”,毕竟上承“唐宋之变革”的大帽子,至于到底变了什么,就各具角度各有焦点。川合的“变”,着重在“变容”,差不多就是变脸的概念了:开始构造自己的世界了,开始才贯文与诗了,开始背离盛唐以上的规范了,犹如变脸,皮相俱变。 没有中唐文坛的群英谱,只是在风格极端对立的韩愈和白居易这一对箭垛式人物的文学实践里,发掘出韩愈在古板与戏谑之间的飘忽、白居易在兼济与独善之间的妥协,进而暗示两位文坛宿敌统一地背离成规之“变”。之外多了一个修辞学讨论的李贺,更像是前两者的附着物,以两大一小的点状,呈现川合三十年所洞察的中唐文学基调。
  • 4月29日
  • 读过 仙境与游历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
  • 3月31日
  • 读过 晚唐
    宇文氏的“晚唐”,连缀了史学概念下的中唐秋风与晚唐春雨,只在四页结论的首段,轻飘飘地把我心目中晚唐的几星诗魂,皮日休、陆龟蒙、鱼玄机、司空图、韩偓、杜荀鹤、韦庄,以“没有人”赢得晚唐第一个时期的中心人物的形象“理由,连同整个唐代最后半世纪(47年)的诗歌史,统统抹掉。 于是,就有了这一部不那么”晚“的宇文晚唐诗史。不过,这个尚未目睹王朝覆亡的九世纪第二季,已经充满了无可奈何的衰败气象。这个时代的中心诗人众生相,他们的人生际遇,他们的创作旨趣,他们的作品流传,都在元和吹开百花怒放的妖风后,接续中唐的诗歌技术变革,历历而现一种”晚唐“的疏离感。
  • 3月30日
  • 读过 仪礼与佛教研究
    认真解剖几只麻雀,可揭示鸟纲的复杂机能。仔细分析了数纸祈愿疗患的文本,即洞见中古佛教融汇印度传统与中国化的宏大课题。我发现,历史问题的研究若含有细密、严谨的逻辑又不乏想象力的过程分析,特别有阅读快感。
  • 3月25日
  • 读过 屈服史及其他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
  • 2月28日
  • 读过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宇文氏偏偏在唐诗的初、盛、中、晚里,为中唐洞穿出一本非断代诗史的诗魂,这一缕飘曳在贞元、元和的魂,幻化万端地散入中唐文人的笔墨,泼洒出奇特且互相矛盾冲突的诗风万花筒。 无论宇文氏怎样抽丝剥茧地从诗歌乃至传奇的文本里抠出中唐文人们的种种新风尚:对吟咏对象的心理占有权;轻蔑地质疑经典;溢余卑小之物的价值;创造私人天地并不动声色的表演等等,在我看来,都是文人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各种细腻实现,在没有找到新的信仰架构之前,只能花式解构祛魅,无法重新建构。不过,这是一段充满戏剧感的文学年代,夹在平庸的盛世与暗哑的末世之间。 扣一星是为了导论最后一页所有中唐政治人物大名被低级地错译。
  • 2月25日
  • 读过 汉唐饮食文化史知我者
  • 2月12日
  • 读过 为士之道(增订本)
    中国古代士人的成分组合与自我认知,在唐宋之际经历了巨大的转型,这也是唐宋变革洪流下的一脉重要支流,其背景不外乎秦汉魏晋以来的政制与社会结构在隋唐前后的瓦解与重建。 作为有知识有思想的社会精英,被转型带来的层出不穷社会问题与挑战所包围、所刺激,就会反省,反省外部或自己。中唐的反省总体上有内向与外向两条,内向重视心性,成为后世中国新价值观的渊薮,但作者轻描淡写略过不论,而将重心落在外向重入仕经世的一路,尤以柳宗元为反省的中心灵魂,从而揭示了此社会变革中隐没的特征。 作者自述,该著是因应当年授课难以自圆的窘境,多年来研究与思考的产物。因此行文颇有谆谆讲课的风范,不厌其烦地设问、立论、旁证、反证、穷举、推演。若把自己安放于虚心听讲的学生心态,阅读体验并收获均上佳。
  • 2月11日
  • 想读 唐朝中国
  • 2月8日
  • 读过 汤姆·索亚历险记
    给孩子布置的寒假阅读计划。自己读过了,才好与孩子讨论。
  • 1月27日
  • 想读 镇守与共荣
  • 1月26日
  • 想读 唐中期的净土教
  • 1月3日
  • 读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中国古代的地域经济结构,于唐宋时代南北大翻转,这当然是众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厦大郑学檬教授这本专著,从唐宋的生产力技术演进、国家产权制度变迁、南方各细分地域经济表现几个方面,大体上给出了南方经济由中唐到五代最终在两宋后来居上的过程图景,足资参考。 作者借用Douglass C. North的“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产权代理人的权力扩散”概念,结合马列史观,以解析唐宋的治理变迁与经济结构转型之关系,可为借鉴。
  • 2023年12月28日
  • 想读 南国多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