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na对《白居易诗集校注(全六册)》的笔记(1)

白居易诗集校注(全六册)
  • 书名: 白居易诗集校注(全六册)
  • 作者: 白居易/谢思炜 校注
  • 页数: 297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年: 2006.8
  • 白居易诗选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赏析四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简直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且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消暑诗》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2023-02-05 02:48:10 回应

Elina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80条 )

埃隆·马斯克传
1
严复集
1
巴菲特之道 (原书第3版)
1
董宇辉高考英语作文考前背诵30篇
1
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
1
盐铁论
1
维特根斯坦传
1
易中天中华史:全24卷
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
悉达多
1
歌词的背后
2
赫尔曼·黑塞作品集(套装共14册)
1
六祖坛经
1
富兰克林自传
1
不负如来不负卿
1
莎菲女士的日记
1
王尔德作品集
1
艺术的故事
1
诗词里的中国史
1
象棋入门
1
《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茶文化研究》
1
中国茶经
1
失控
1
朱子家训
1
一句顶一万句
1
皮囊
1
中国六堡茶
1
《茶文化与茶健康》(人人学茶)
1
这样喝咖啡最健康
1
《专家茶人论道普洱茶》
1
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1
你是最好的自己
1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
1
焦虑症的自救
1
品茶录(中华茶文化)
1
《杜仲茶营养评价》
1
赵无眠辣说历史
1
鼓励非正式
1
红茶经
1
爱情诗
1
发现云南 茶之冰岛·昔归
1
中国茶文化
1
纪录片:历史与理论
1
每个人的商学院(全8册)
1
《历史的脚印:易武茶文化博物馆》
1
《云南省临沧市古茶树资源状况》
1
《云南白茶一本通》
1
阿米巴经营
1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
1
中国茶艺全程学习指南-从茶技到茶艺
1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
1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1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
1
云南普洱茶
1
养生书
1
傲慢与偏见
1
古兰经韵译
1
乌龙茶的世界
1
万物静默如谜
1
慈悲与玫瑰
1
佛教常识答问
1
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完整典藏版
1
工业革命
1
古诗词课
2
滕王阁序
1
飞轮效应
1
动物的社会行为
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
普洱茶
1
魏征秘史
1
何为美好生活
1
新编家训箴言
1
邮票苍穹中最亮的108颗数学之星
1
安全保护证
1
生活的艺术
1
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1
爱与孤独
1
简·爱
1
中国式人情世故
1
女性主义
1
肉体伤害
1
企业家赵本山
1
洛克菲勒传
1
音乐即自由
1
罗斯柴尔德家族
1
做最擅长的事
1
HR工作手记:招聘高手 裁员专家 全二册 解密职场生态 指点职场迷津
1
管理
1
任正非传
1
文字意态
1
北岛集
1
古詩源
1
商业案例实战训练指南
1
人性
1
心理学
1
国家精英
1
杜月笙传(上.中.下)
1
贫与富
1
个人品牌
1
隋唐演义(6MP3)
1
人性的弱点
1
偷诗歌的人
1
一生要会讲的幽默笑话
1
性格决定一切
1
赚钱哲学
1
自信社交
1
与孤独为伍
1
典故中的中国(九说中国·第二辑)
1
甜蜜恋爱课:建立亲密关系的爱情指南
1
中国茶图鉴
1
中国青铜器研究
1
余光中集(全九卷)
1
丰子恺全集
1
自立
1
婚姻的考验
1
稻城亚丁
1
你好!二十四节气:国学彩绘版
1
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
1
歌德文集(全十卷)
1
人物状态速写
1
洞察:商业成功的秘诀
1
维生素圣典
1
青年管理者
1
莫泊桑文集(全4册)
1
守住你的合法权益:懂法用法必知的法律常识
1
人性管理
1
如何学习
1
大国古风
1
人生一瞬间
1
陆游集
1
佛教八宗教理行果
1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1
朱熹的思维世界
1
古人名字解诂
1
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
1
杜牧诗集
1
博尔赫斯全集I
1
诗词中的女儿心
1
岳飞诗词
1
禅诗静思
1
说话的艺术
1
行业研究方法与案例
1
看人的艺术
1
中国成语故事
2
室内绿植完整手册
1
民俗非遗保护研究
1
养身之道
1
花儿的诗
1
中华文化十二讲
1
李嘉诚大传(插图版)
1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
1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
1
纳瓦尔宝典
1
打开心智
1
晏殊词集·晏几道词集
1
李商隐诗全集
1
顾城的诗
1
萨特文集(全10卷)
1
弗洛伊德文集
1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1
唐寅集
1
纳兰容若词传
1
杜甫全集校注
1
王维诗选
1
刘禹锡集笺证(上中下)
1
李煜词集
1
明朝那些事儿(1-9)
1
商君书
1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1
爱情故事
1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下册)
1
道家与道教思想简史
1
二十四史
1
素问释义
1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1
我愛周星馳
1
丘吉尔传
1
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
1
萧红全集(精装·全5册·插图本)
1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原版经典全译本)
1
傅雷家书
1
实战经济学:可复制的财富自由
1
黑格尔
1
贾想 I
1
周恩来的故事
1
把自己当回事儿
1
梁晓声自选集
1
当代中国政治
1
亲子教育指南
1
佛经故事
1
《中国历史年表》
1
李太白全集
1
互联网人
1
前程
1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
我的九条命
1
职场晋升指南
1
关于写作
1
感恩日记
1
苏轼词集
1
我与地坛
1
最好的告别
1
从不妥协:奥莉娅娜·法拉奇传(精装版)
1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1
华严经(上、下册)
1
王阳明全集
1
陶行知文集(上下册)
1
唐宋词格律
1
古史·文言·今论
1
掷地有声
1
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论
1
改变,从心开始
1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1
笛卡尔
1
卢梭传
1
康德
1
费尔巴哈
1
让你的名字住进我的表白里
1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1
幸福的三个真相
1
瓦尔登湖
1
中国重玄学
1
日本制造
1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珍藏版)
1
胡适文集
1
金庸全集
1
活出生命的意义
1
加缪全集
1
三字经
1
弟子规课本
1
世界上奇妙的俗语
1
论张横渠哲学思想
1
严歌苓自选集
1
林则徐传
1
沈从文经典名作
1
论人的成长
1
追风筝的人
1
为热爱而活
1
美文
1
强者思维
1
古文鉴赏辞典
2
苏格拉底
1
罗曼·罗兰文集(全10卷)
1
孤独六讲
1
席慕容诗集
1
祝福
1
故事的解剖
1
圣经
1
讚美的力量
1
文学回忆录
1
褚时健传
1
十年一觉电影梦
1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1
马克·吐温文集(全12册)
1
半山文集
1
亲爱的三毛
1
约翰·列侬
1
谈美
1
林肯时代
1
卡夫卡小说全集(全三册)
1
比尔·盖茨传
1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
人生的枷锁
1
余华长篇小说
1
漫漫自由路
1
要短句,亲爱的
1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1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1
女人明白要趁早
1
中国现代诗学丛论
1
兰波作品全集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朋友之间
1
局部:伟大的工匠
1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央视一姐”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娓娓讲述董卿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
1
朋友圈
1
冯唐成事心法
1
福布斯的商业哲学
1
好好爱自己
1
刘亦菲
1
王小波全集
1
王兴传(精装新版)中国著名企业家传记丛书
2
人性论
1
挪威的森林
1
李清照词集
1
季羡林全集(第4卷)
1
丧钟为谁而鸣
1
世说新语(上下)
1
风景与记忆
1
荀子
1
商业广告
1
日本文学史
1
古文鉴赏辞典(新一版)
1
唐宋词十七讲
1
诗论
1
寒窑相会
1
夏至未至
1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1
世界因你而温柔
1
文艺杂谈
1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自述
1
哲学的故事
1
名人语录
1
次第花开
1
动画影视故事系列
1
影视美学
1
古文辞类纂
1
文字的力量
1
外国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增广贤文
1
海子诗全集
1
汪曾祺全集(全12卷)
1
释迦牟尼佛传
1
佛教十三经
1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1
段子
1
中华文化
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
名人名言
1
名人名言
1
社会常识
1
为人处事赢在分寸
1
中华典故
1
伤感之旅·冬之旅
1
励志人生
1
中华文化十二讲
1
社会思想的视角
1
我的人生感悟
1
积极心态的力量
1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
1
古道新理
1
诸葛亮集
1
孝经
1
英语哲理故事
1
度光阴的人
1
王朔精品合集
1
谚语录
1
歇后语四千条[修订本]
1
人生的智慧
1
如何做好生动培训
1
生命是什么
1
羽生结弦:王者之路
1
反抗者
1
有梗
1
批判性思维
1
萧伯纳戏剧集(三册)
1
生活的比喻
1
安徒生童话全集
1
莫言文集
1
尼采
1
亚里士多德全集
1
政党政治学
1
幸福之路
1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1
素书
1
未来简史
1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1
《庄子·齐物论篇》研究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1
格言联璧
1
刑法学讲义
1
拜伦诗选
1
别说你懂写网文
1
百年孤独
1
江湖(郭德纲新作)
1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
1
张国荣的时光
1
1
宫崎骏和他的世界
1
幸福的香气
1
贾平凹
1
花语
1
韩愈
1
あるようにあり、なるようになる 運命論の運命
1
玩偶与珍珠
1
存在与科学
1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1
梵高传
1
南怀瑾选集
1
朱子家训
1
月亮与六便士
1
尘曲
1
了凡四训
1
清末四大奇案
1
我的人生哲学
1
洛神賦
1
鲁迅全集
1
微文案
1
杨绛传
1
幽明录
1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全三册)
1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1
镜花缘
1
泰戈尔诗集
1
大裂
1
流星族休闲花园丛书第十五辑
1
奶奶的星星
1
山海经
2
三体全集
1
小窗幽记
1
沉思录
1
在黑暗的河流上
1
变形记
1
张爱玲传
1
曼巴精神
1
莎士比亚全集
1
忽爾今夏
1
吕氏春秋
1
韩非子
1
战国策(全二册)
1
伤寒杂病论
1
浮生六记
1
桃花扇
1
长生殿
1
西厢记
1
牡丹亭
1
二刻拍案惊奇
1
初刻拍案惊奇
1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1
世说新语
1
北游记/北游玄帝出身传
1
东游记
1
封神演义
1
本草纲目(上中下)
1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全三册)
1
红楼梦
1
西游记(全三册)
1
水浒传(上下)
1
三国演义(全二册)
1
樂府詩集(全四冊)
1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
1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
菜根谭
1
曾国藩全集(全叁拾壹册)
1
资治通鉴(全四册)
1
史记
1
黄帝内经(上下)
1
印度神话
1
中国神话史
1
北欧神话
1
罗马神话
1
埃及神话
1
苏美尔神话
1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1
搜神记
1
墨子
1
庄子
1
春秋左传注(全四册)
1
礼记集解(全三册)
1
尚书
1
中庸
1
大学
1
孟子
1
易经
1
鬼谷子
1
孙子兵法
1
道德经
1
论语
1
楚辞
1
诗经
1
全元曲(全12卷)
1
全唐诗
1
全宋词
1
小王子
1
故事
1
林徽因传
1
人间失格
1
当你老了
1
失乐园
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
消失的爱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