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Im Westen nichts Neues
译者: 李清华
出版年: 2001-6
页数: 205
定价: 12.5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
ISBN: 9787806572023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Im Westen nichts Neues
译者: 李清华
出版年: 2001-6
页数: 205
定价: 12.5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
ISBN: 9787806572023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学们在“爱国主义”口号的煽动下应征入伍,在前线绞肉机一般的阵地战中厮杀。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崩塌了,对生活的热情崩塌了,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残肢、碎肉、脑浆和毒气。活生生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阵亡,战场成为一个个无名士兵的坟茔。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无泪的悲哀。最后,就在和平即将到来之前的一个宁静的秋日,主人公在前线阵亡。对战争的忠实还原及反思,使《西线无战事》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不朽名篇。
西线无战事的创作者
· · · · · ·
-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1898.6—1970.9)
德裔作家
出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年出版小说《西线无战事》,引起轰动
1970年9月在瑞士逝世
代表作品
《西线无战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
《应许之地》(Das gelobte Land)
《爱与死的年代》(Zeit zu leben und Zeit zu sterben)
《黑色方尖碑》(Der schwarze Obelisk)
《里斯本之夜》(Die Nacht von Lissabon)
译者
姜乙,女,先后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和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现居北京。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想想真奇怪。”克罗普接着说,“我们在这儿,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可法国人在那儿,也是为了保卫他们的祖国。到底谁是对的?” “也许双方都对。”我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好吧,双方都对。”他继续道,看来他要问到我哑口无言,“可我们的教授、牧师和报纸上都说只有我们是对的。我们也希望如此。而法国的教授、牧师和报纸上,也说他们是对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我说,“不管怎样,战争在继续。参战国每月都在增多。” 加登又跑来了。他依然兴奋,马上加入了谈话。他想知道战争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一个国家严重冒犯了另一个国家。克罗普带着几分优越感答道。 可加登无视他的优越感:“国家?这我就不明白了——德国的一座山,不可能冒犯法国的一座山。或者一条河、一片森林、一块稻田,都不可能。” “你是真愚还是装傻?”克罗普抱怨道,“我的意思是,一个民族侵犯了另一个 “那我在这儿就没什么事好做了”加登反驳,“我没觉得自己受到侵犯。” “你根本就不开窍。”克罗普气愤地说,“这种事,怎么会取决于你一个乡巴佬。” “这么说,我可以马上回家啦!”加登坚持道。大家笑了。 “哎,你这个人。他说的民族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国家。”米勒嚷嚷着。 “国家,国家,”加登灵活地咔嚓咔嚓掰着手指,“宪兵,警察,税收,这就是你们的国家。要是你说的是这些,那我谢谢你告诉我。” “没错。”卡特说,“这是你第一次说对了,加登。国家和家国是两回事。” “可它们是一体。”克罗普慎重地说,“没有国,就没有家。” “对。不过想想看,我方几乎全是普通人。法国战场上也绝大多数是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那么,一个法国的钳工或鞋匠,为什么一定要攻打我们?不。那是掌权者的意愿。上前线以前,我从没见过法国人。大部分法国人之前也从没见过我们。没人问过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就像没人问我们。” “那战争究竟是为的什么?”加登问。 卡特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1页 -
我们已经意识到:人只要屈服,就能躲避打击,忍受恐惧——但去思考,就立即活不下去了。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共176册),
这套丛书还有
《王后(上、下册)》《问题的核心》《天象仪》《石头天使》《爱的沙漠 火河》
等
。
喜欢读"西线无战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西线无战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凯旋门 9.1
-
- 里斯本之夜 8.5
-
- 日瓦戈医生 8.5
-
- 爱的沙漠 火河 8.6
-
- 生死存亡的时代 7.7
-
- 兄弟连 8.8
-
- 生存与命运(上下) 9.0
-
-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 8.7
-
- 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 7.7
-
- 巴巴罗萨 8.6
西线无战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9 条 )





在任何时代,阅读《西线无战事》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疯狂,在一个疯狂时代中最先毁灭的是青年人的梦想。正如保罗和他的战友,胸怀着英雄主义的理想参加了战斗,却成为了战争死亡名单上的一个尾数。历史有的是时间去回顾,去反省,去更正,但是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这一代人,即使逃过了炮火,也仍然被毁掉了。 人...
(展开)
论坛 · · · · · ·
关于场景 情感的描述真是太抽象了 | 来自呵呵哒 | 2018-11-15 22:33:43 | |
竟然有14个人加的标签是“二战” | 来自dtmd | 11 回应 | 2010-11-06 10:46:22 |
战争的后劲是和平 | 来自tonight | 2 回应 | 2009-01-13 00:05: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1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9.4分 30630人读过
-
Ballantine Books (1987)9.0分 28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9.3分 772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7)8.9分 26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曾改编成电影的书 (信而好古)
- 小波看书 (16)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50位作家的50本必读名著 (Jiong)
- 关于德国 你该看的 (书籍) (≌菩提风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西线无战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34 有用 寂地 2006-01-03 16:39:23
看的时候在学校上夜自习,抬起头来有瞬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觉得,我们是该读它的,读读那些在战争里被摧毁的人格和青春.那是一种怎样悲哀的事情.
0 有用 五星集中营 2009-03-25 13:28:41
|156:120|
0 有用 Joey To 2010-01-24 22:42:48
回忆一战都发生了什么,竟什么都想不起来,这历史学的…书中没有过多讨论战争的谁对谁错,而是深刻的表现了战争对士兵一生的心理创伤,一辈子都走不出的心理阴影,如果说交战双方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士兵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0 有用 carpe diem 2012-01-19 00:04:33
They were destroyed by the war.
0 有用 Ex 2006-07-02 01:14:24
可以和《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