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炳棣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译者: 葛剑雄
出版年: 2000-11-1
页数: 407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学人丛书
ISBN: 978710801459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译者: 葛剑雄
出版年: 2000-11-1
页数: 407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学人丛书
ISBN: 9787108014597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明清以来6个世纪人口的发展一直是从事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学者及思考中国人口与历史、中央地方政权体制运作、人口与土地诸问题的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何炳棣先生关于上述问题的精彩论术无疑使本书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在何氏之前,从未有一位学者通过追溯人口术语的制度内涵的演变来现解分析已有的人口数据,并对移民、地区经济开发。农作物改善、赋税制度、土地使用权、自然灾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做出透彻细致的分析。该书在学术研究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庸置颖的,而其中对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视解仍可启发当代人对中国发展的思考。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前言
序
上卷 官方人口记录
第1章 明代人口数据的实质
第2章 丁的实质
第3章 1741―1775年的人口数据
第4章 1776―1850年的人口数据
第5章 1851―1953年的人口数据
下卷 影响人口的诸因素
第6章 人口――土地关系:明清和现代土地数据
第7章 人口――土地关系:超省际的人口迁移
第8章 土地利用与粮食生产
第9章 其他经济和行政因素
第10章 天灾人祸的后果
第11章 结论
附录
· · · · · · (收起)
序
上卷 官方人口记录
第1章 明代人口数据的实质
第2章 丁的实质
第3章 1741―1775年的人口数据
第4章 1776―1850年的人口数据
第5章 1851―1953年的人口数据
下卷 影响人口的诸因素
第6章 人口――土地关系:明清和现代土地数据
第7章 人口――土地关系:超省际的人口迁移
第8章 土地利用与粮食生产
第9章 其他经济和行政因素
第10章 天灾人祸的后果
第11章 结论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导致政治权力分散的基本原因是咸丰元年(1851)后太平天国之乱使清廷不得不授于各省督抚以编练新军和筹饷的权力。改革家康有为(1858-1927)观察到清廷对重大军事和财政控制权的丧失:“试检阅咸同中兴诸名督抚书牍,各自练兵,各自筹饷;其末也,各自争饷。”…… …… 从体制上说,道光三十年后最重大的变化是各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已降为督抚的属员。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布政使是由吏部任命并直接对户部负责,按察使是对刑部负责的,都享有与督抚平起平坐的半独立地位。这种每一省的分权制衡正是朝廷得以对省实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因之一。但太平天国战争给了督抚足够的机会蚕食布政使和按察使的权力,直到将他们降为毫无个人意志可言的从属地位。因而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束时,督抚已成为集军事指挥、财政和司法权力于一身的胜利者,有效的中央控制已一去不返。 太平天国时期的形势使清廷必须给予督抚组织与训练新军并为之筹饷的权力。由于这些新军有较强的团结精神和地域观念,仅服从各自长官的命令,它们实际上几乎是“个人”的军队。如果说20世纪军阀的发迹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绝非夸大,因为民国初期的很多军阀,包括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大多源自淮军系统。 随着1912年(民国元年)帝制的结束和1916年政治强人袁世凯的死亡,中国进入了军阀时代,这是研究近代中国的学者所熟知的。1927年后,尽管蒋介石极力试图重建中央集权,但众所周知,他的权威很少超出长江中下游的几个省份,他政治统一的任务被他对共产党的战争和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所中断。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建立,中央的权威才重新确立。在此之前的一世纪,中央政府再未具有像乾隆皇帝那样驾驭各省和地方政府的能力;为了我们的研究目标,了解1949以前百年间中央政府权能的衰退是非常重要的。这百年间政府体制变化的特点完全反映在人口登记制度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5章 1851―1953年的人口数据 -
从这些事实和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大清帝国存亡危急之秋,省和地方的官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人口登记。在饱受战祸的地区,战争、屠杀、财产损失、饥荒、疾疫交加,使地方上相当多的人口死亡,保甲机构难免不全面解体。在受战争影响较小的地区,官员的精力集中在筹饷和组练兵勇保卫地方等更紧迫的事务上。太平天国平定以后,捻军战争和西北的回民起义又延续了多年的战乱。整个帝国已经衰败不堪,以至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已没有恢复一度普及全国的保甲机构的愿望和能力。有些省和地方官员为了地方治安试图加强保甲,但没有人真正能恢复早期的保甲户口登记。保甲人口登记制度败坏近乎半个世纪之后,即使光绪二十四年(1899)的上谕也不能挽救这一古老的、一度行之有效的保甲机构。 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奏折给予保甲制以最后致命的打击: 中国自保甲流弊,防盗不足,扰民有余,不得不改弦更张,转而从事于巡警。……直隶自庚子以来,民气影伤,伏莽未靖,非遵旨速行巡警,不足以禁暴诘奸,周知民隐。臣于四月间查照西法,拟定章程,在保定省城创设警务总局一所,分局五所,遴委干员筹办;挑选巡兵五百人分布城乡内外。按照章程行之两月,地方渐臻静谧,宵小不至横行,似已颇有成效。 不用多久朝廷就意识到试图挽救保甲制已无济于事,在二十八年秋颁发了一道上谕: 谕内阁:前据袁世凯奏:定警务章程,于保卫地方一切,甚属妥善。著各直省督抚依照直隶章程,奏明办理,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将此通谕知之。 这道上谕对早已存在的事实迟迟始公开承认,同时标志着保甲人口登记制的正式废止。现代警察系统次第问世,在1930年保甲制部分恢复之前,警察一直是进行人口登记的惟一机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5章 1851―1953年的人口数据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海外学人丛书(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宗教与基督教》《论戴震与章学诚》《西周史》《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悲剧哲学家尼采》
等
。
喜欢读"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明代粮长制度 9.1
-
- 清代田赋刍论 9.4
-
- 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9.5
-
-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9.3
-
-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8.5
-
- 卫所、军户与军役 9.0
-
- 明清社会和礼仪 8.7
-
- 中国经济史研究 9.1
-
- 内北国而外中国 9.2
-
-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9.2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读Ho,Ping-ti [1959]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1368-195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创:Major Tom 首发于公众号:Retrotopia 2022-10-28 一、作者与版本 本书作者为历史学家何炳棣(Ho Ping-ti, 1917-2012)。何炳棣先生193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题为Land and State in Great Britain, 1873-1910: AStudy of Lan...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华书局 (2017)9.2分 23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8.9分 68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9.2分 40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加州大学近代中国历史研究文献(中译本)目录 (benshuier)
- 历史研究生参考书 (蚂蚁仓主)
- 茅海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课”讨论书目 (子明)
- 社会经济史 (b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聚洲 2018-09-15 10:48:33
109。 要言不烦。 “丁”变成了赋税单位,不等于“口”,部分人头赋税摊入了土地折算,而土地分大亩小亩,最后又折亩统计——此书一出,前人废了多少书,后人全在做脚注。 费正清说这本书的影响“可能是绝望的”,经济史到处都是坑啊hhh
1 有用 淨壇使者作冊貓 2013-09-30 22:02:13
後半截翻譯、編輯都明顯不夠認真了。
14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2016-02-01 10:50:34
初看上编有点枯燥,大意就是历次人口统计都是抄抄抄;下编关于人口变化的分析非常扎实。看到漫长岁月里所谓大国小民是如何与耕地和作物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极限作斗争,再被一次天灾或内乱付之一炬。
0 有用 越人 2010-12-22 13:41:51
找了你多少年,算是买到了
0 有用 首席备胎 2009-11-05 12:37:32
研究人口史的力作,有不少革命性的观点,比如对“丁”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