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这里面所包涵晶莹的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得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得来。读这本书,好像是泛舟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一重一重世间的层峦叠嶂激湍奔涛,都在我们民族和个人的生命中经过。而且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时代的转变愈快,被人们忽略的史实愈多。若当时的人不予以记载,则后起的人更无从知道,无从了解。这种忽略和遗忘都是人类很大的损失,因为在不断的历史的过程中间,以往的经验,正是后来的教训。了解这种意义,才能认识蒋梦麟先生这本书所蕴藏的价值。他生长在这极不平凡的时代已经过了七十年了。他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这里面所包涵晶莹的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得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得来。读这本书,好像是泛舟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一重一重世间的层峦叠嶂激湍奔涛,都在我们民族和个人的生命中经过。而且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时代的转变愈快,被人们忽略的史实愈多。若当时的人不予以记载,则后起的人更无从知道,无从了解。这种忽略和遗忘都是人类很大的损失,因为在不断的历史的过程中间,以往的经验,正是后来的教训。了解这种意义,才能认识蒋梦麟先生这本书所蕴藏的价值。他生长在这极不平凡的时代已经过了七十年了。他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经过了七十华年,正是他智慧结晶的时候,到此时而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其所反映的决不是他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作者简介 · · · · · ·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光绪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光绪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 · · · · ·
序言(罗家伦)
英文版序(蒋梦麟)
丹麦文译者序
前言:边城昆明
第一部 满清末年
第一章 西风东渐
第二章 乡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响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章 继续就学
第七章 以加郡试
第八章 西北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第九章 负笈西行
第十章 美国华埠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新潮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明
蔡先生不朽
追忆中山先生
一个富有意义的人生
忆孟真
谈中国新文艺运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國人向來的思想,特別是儒家思想,是講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主張私人資本主義。所以我們彼時的富國政策,不是要發展私人資本,而是要發展國家資本。如招商局,開滦煤礦,以及鐵道,銀行等,都是國營的,私人資本向來不受重視,而且政府時時在設法阻止它的發展。因為大家相信個人資本的發達,會造成社會的不均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4页 -
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西潮·新潮"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潮·新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激荡的中国》读后感


鉴古知今之《激荡的中国》
> 更多书评 28篇
论坛 · · · · · ·
欢迎加入蒋梦麟小组~! | 来自吃茶去 | 2012-08-28 14:34:51 | |
我所见过的,写得最好的中国近现代史 | 来自R | 2 回应 | 2011-12-25 22:26:55 |
买了这本书,不知道有无删节 | 来自[已注销] | 7 回应 | 2009-10-06 23:52:4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东方出版社 (2006)8.5分 382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6)8.6分 140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7)8.9分 116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5)7.5分 105人读过
-
限时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的书架(2007年~2009年)(2010.08.28) (絮佩维埃尔)
- 别样中国史 (jiaon)
- 南方周末暑期书单推荐 (寻找哥本哈根)
- 民国回忆录 (Sab)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潮·新潮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Sarcophagus 2018-03-24 10:53:37
这位是北大历任校长中我最敬佩的一位。
1 有用 月眠 2011-02-04 12:21:50
写的很诚恳,而且最后还附有张玉法、吴相湘先生的考释
11 有用 郑人 2010-01-17 22:47:47
富二代,中学校长蔡元培,博士导师杜威,留学期间获交孙中山,这样的好运气全让蒋梦麟赶上了
1 有用 吴了了 2008-08-12 14:50:25
前半部分好
1 有用 苏南 2012-01-19 17:30:28
很棒的“历史”书。
0 有用 胖并飞奔着 2022-09-21 16:23:22 北京
2022.6.1开始阅读。 2022.9.21阅读完毕。 文笔相当了得
0 有用 胡日森 2021-11-13 16:05:14
二十年后重读经典
1 有用 智术师 2021-08-24 14:44:34
读于本科时代,民国学人回忆录必读书目。
1 有用 💪😎 2021-06-15 14:06:16
这个版本看了西潮的前半部分 写的相当好
0 有用 木樨酱 2021-05-03 14:03:04
在微信读书里匆匆读完后不过瘾,又从多抓鱼里买了中英文对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