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历史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即“城市、君侯与神”,“封建俸禄制国家”,“行政管理与农 业制度”,“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第二部分论述中国社会正统的价值体系——一儒教。韦伯认为中国的士人阶层“无疑是中国的统治阶层”,他们所代表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就是儒教,儒教“纯粹是俗世内部的一种俗人道德”,“它只不过是为受过教育的士人确立政治准则与社会礼仪的一部大法典”。第三部分“道教”。韦伯认为道教受到儒教的排斥,在中国被视作异端。不过,韦伯认为道教和儒教尽管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同样信奉传统主义。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若干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最终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变革的原因。韦伯认为,中 国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 资本主义,是因为缺乏一种宗教伦理可以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历史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即“城市、君侯与神”,“封建俸禄制国家”,“行政管理与农 业制度”,“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第二部分论述中国社会正统的价值体系——一儒教。韦伯认为中国的士人阶层“无疑是中国的统治阶层”,他们所代表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就是儒教,儒教“纯粹是俗世内部的一种俗人道德”,“它只不过是为受过教育的士人确立政治准则与社会礼仪的一部大法典”。第三部分“道教”。韦伯认为道教受到儒教的排斥,在中国被视作异端。不过,韦伯认为道教和儒教尽管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同样信奉传统主义。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若干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最终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变革的原因。韦伯认为,中 国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 资本主义,是因为缺乏一种宗教伦理可以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的杠杆。不管是道教还是儒教,都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杠杆。
儒教与道教的创作者
· · · · · ·
-
马克斯·韦伯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 历史的步伐时快时慢,然而其深层的结构或力量却只能从一个长时期中来了解及掌握。 ... 对下一代的期望仍在中举做官,而土地更是被当做一切财富中最为可靠的一种。这种模式的“经营”,在韦伯看来,只能算“掠夺式的资本主义”,而与西方近代理性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恰好背道而驰。 话说回来,尽管韦伯认为中国家族伦理的强固存在,是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重大因素之一,他并没有说这样的一种组织及其伦理就不能接受资本主义——至少在技术层面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
采邑本身的世袭性格,并不(像西方后来的发展那样)具有决定性,而毋宁被认为是一种恶习。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儒教与道教"的人也喜欢 · · · · · ·
儒教与道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信任与冷漠——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陈赟:儒家孝道伦理与超越性问题——重思马克斯·韦伯关于儒家孝道的论述
> 更多书评 76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商务印书馆 (2004)8.1分 1189人读过
-
Free Press (1968)8.4分 44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7分 645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8.1分 48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许小年教授推荐书目 (大西瓜™)
- 隔岸观火 (屐痕印苔)
- 书名含有“儒教”(2001—2010) (布与)
- 我的大二下书单 (柯乐)
- 那些温暖过我心的文字<法大四年> (蘇顔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儒教与道教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xz-- 2012-01-01 21:37:37
小论文啊!!
0 有用 格瓦西 2024-03-15 16:02:26 河北
排版和插图梦回高中历史课本。
0 有用 茶余饭后 2012-04-21 20:43:06
中国人的灵魂还没有被哪位先知占领过;中国人坚韧和冷漠是传统造就的;没有数学教育;权力是用来获得金钱的;宗族
1 有用 混子。 2021-01-29 19:42:52
读完才发现图文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1 有用 趴卡 2013-10-17 23:07:34
这种全西化无断句的翻译语言真的没问题么……这种标题和内容关联点略诡异真的没关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