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廖备水 / 雷丽赟 / 冯立荣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316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批判性思维丛书
ISBN: 9787111427452
内容简介 · · · · · ·
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必备能力!
逻辑可以说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它最大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的。
本书是一本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读物,涉及主题十分广泛,专为并未接触过哲学或逻辑思维的读者而设计,行文简易、直接,专业术语数量降至最少,符号也较简单,兼具可读性、严谨性和准确性。
逻辑思维的一些实际用途
刑事诉讼:被告是否有罪?我们如何提供不在场证据?
日常问题:哪所学校最好?孩子应该去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科学难题:如何选择两个同等充分但却相反的科学理论?
哲学问题:身体与心灵是同一回事吗?
道德问题: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堕胎呢?
政治决策:这次大选我应该投票给谁?
经济决策:我应该听经纪人的建议投资这只新的基金吗?
健康问题:根据我以往的病例,锻炼对...
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必备能力!
逻辑可以说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它最大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的。
本书是一本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读物,涉及主题十分广泛,专为并未接触过哲学或逻辑思维的读者而设计,行文简易、直接,专业术语数量降至最少,符号也较简单,兼具可读性、严谨性和准确性。
逻辑思维的一些实际用途
刑事诉讼:被告是否有罪?我们如何提供不在场证据?
日常问题:哪所学校最好?孩子应该去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科学难题:如何选择两个同等充分但却相反的科学理论?
哲学问题:身体与心灵是同一回事吗?
道德问题: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堕胎呢?
政治决策:这次大选我应该投票给谁?
经济决策:我应该听经纪人的建议投资这只新的基金吗?
健康问题:根据我以往的病例,锻炼对我有好处吗?我需要更多的健康保险吗?
作者简介 · · · · · ·
加里•西伊(Gary Seay)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教授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超过30年。他的文章曾在《美国哲学季刊》、《价值研究杂志》、《医学与哲学杂志》以及《剑桥健康伦理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并出版过《语言哲学概论》等多部关于逻辑、哲学的著作。
苏珊娜•努切泰利(Susana Nuccetelli)
明尼苏达州立圣克劳德大学的哲学教授。她在认识论和语言哲学方面的文章曾在《分析》、《美国哲学季刊》、《元哲学》、《哲学论坛》、《探索》以及《南方哲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编写及出版了多部哲学著作。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推理的构成
第1章 什么是逻辑思维?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它 // 2
推理的研究 // 2
逻辑和推理 // 4
什么是论证 // 7
重构论证 // 10
论证和非论证 // 16
第2章 用逻辑思考 用心说话 // 20
理性接受度 // 20
理性接受度之外 // 24
从思维到语言 // 26
间接使用和比喻语言 // 32
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 34
第3章 信念的优点 // 39
信念、负信念和不做回应 // 39
信念的优点和缺点 // 42
准确性和真 // 43
合理性 // 45
一致性 // 48
保守性和可修改性 // 53
理性和非理性 // 55
第二部分 推理和论证
第4章 论证分析的方法 // 58
重构论证的原则方法 // 58
缺少前提 // 62
扩展的论证 // 63
推理类型 // 64
规范和论证 // 65
第5章 评估演绎论证 // 71
有效性 // 71
可靠性 // 87
说服力 // 90
第6章 归纳论证分析 // 93
重构归纳论证 // 93
归纳论证的类型 // 97
评估归纳论证 // 109
第三部分 非形式谬误
第7章 论证失效的主要方式 // 114
什么是谬误 // 114
非形式谬误的分类 // 115
归纳论证什么时候会出错 // 116
第8章 避免无根据的假定 // 131
预设谬误 // 131
窃取论题 // 132
争议前提 // 140
复杂问语 // 141
虚假选言 // 144
例外谬误 // 147
第9章 从不清晰语言到不清晰推理 // 149
不清晰语言与论证失败 // 149
语义不清晰性 // 151
模糊性 // 153
歧义性 // 160
含糊谓词 // 165
第10章 避免不相干前提 // 171
相干谬误 // 171
诉诸同情 // 172
诉诸暴力 // 174
诉诸情感 // 175
人身攻击 // 178
跑题 // 182
稻草人谬误 // 184
诉诸情感总是错误的吗 // 186
第四部分 再论演绎推理
第11章 复合命题 // 190
论证:作为命题间的一种关系 // 190
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 193
复合命题的命题公式 // 206
使用真值表定义联结词 // 211
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 215
逻辑必然和逻辑偶然命题 // 218
第12章 核查命题逻辑论证的有效性 // 220
用真值表检查有效性 // 220
一些标准的有效形式 // 225
一种证明有效性的简明方法 // 240
什么是有效性证明 // 241
第13章 直言命题和直接推理 // 244
什么是直言命题 // 244
直言命题的文恩图示 // 250
对当方阵 // 255
其他直接推理 // 264
第14章 直言三段论 // 272
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 272
三段论式的论证形式 // 279
用文恩图检验有效性 // 284
项的周延 // 294
有效性规则及三段论谬误 // 29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也研究推理,但它们主要关注处于推理底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相反,逻辑思维侧重于此类过程的结果,即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或者非形式逻辑思维,是致力于推理研究的哲学分支。 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inference)或论证(argument),当推理或论证主体使用一个或更多信念支持另一信念时才会获得。 推论的成立和不成立是逻辑思维的主题。 逻辑思维研究这种逻辑关系以及其他逻辑关系,并着眼于: (1)描述推理的模式。 (2)评估决定推理好坏的特征。 (3)制定能最大限度地解释好推理所具有的特征的规则。 在形式逻辑中,推论是公式之间的关系,即当一个公式可以从另一个或多个公式推出时,该关系成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逻辑思维呢?首先,我们想要避免虚假的信念,拥有尽可能多的真实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之间都是以逻辑的方式相互关联的。逻辑思维正是实现这一想法的一个工具。其次,从对知识的好奇心来说,学习推理中的逻辑关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最后,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充分推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对每一个论证,我们都进行重写:将论据放在前面,论题放在后面,并给每一个语句标上数字,以便于以后引用。如果有两个或多个论据,就我们的目的而言,论据之间的顺序无关紧要。 1. 在论证中,理由(论据)是用来支持一个思考者认为需要支持的断言(论题)。 2. 在解释中,理由是用来解释一个思考者认为不需要支持的断言所描述的事件或事态。 在论证中,逻辑关系存在于某个断言和用来为接受“该断言为真”提供理由的语句(一个或多个)之间;在解释中,逻辑关系存在于思考者已经接受为真的某个断言和用来解释该断言为什么或如何为真的语句(一个或多个)之间。 虽然理性接受度同时要求逻辑关联性和证据支持,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这种内容就成为“命题”。当事物确如命题所表示的那样时,命题为真,反之为假。既然任何信念或语句都有一个命题作为其内容,则信念或语句也具有两种真值中的一种: 任何信念或语句都是非真即假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从思维到语言 // 26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的人也喜欢 · · · · · ·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
leileely2012 (青春只是消失,不会死亡。)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也研究推理,但它们主要关注处于推理底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相反,逻辑思维侧重于此类过程的结果,即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或者非形式逻辑思维,是致力于推理研究的哲学分支。 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inference)或论证(argument),当推理或论证主体使用一个或更多信念支持另一信念时才会获得。 推论的成立和不成立是逻辑思...2016-04-16 10:53:37 4人喜欢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也研究推理,但它们主要关注处于推理底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相反,逻辑思维侧重于此类过程的结果,即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或者非形式逻辑思维,是致力于推理研究的哲学分支。 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inference)或论证(argument),当推理或论证主体使用一个或更多信念支持另一信念时才会获得。 推论的成立和不成立是逻辑思维的主题。 逻辑思维研究这种逻辑关系以及其他逻辑关系,并着眼于: (1)描述推理的模式。 (2)评估决定推理好坏的特征。 (3)制定能最大限度地解释好推理所具有的特征的规则。 在形式逻辑中,推论是公式之间的关系,即当一个公式可以从另一个或多个公式推出时,该关系成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逻辑思维呢?首先,我们想要避免虚假的信念,拥有尽可能多的真实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之间都是以逻辑的方式相互关联的。逻辑思维正是实现这一想法的一个工具。其次,从对知识的好奇心来说,学习推理中的逻辑关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最后,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充分推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对每一个论证,我们都进行重写:将论据放在前面,论题放在后面,并给每一个语句标上数字,以便于以后引用。如果有两个或多个论据,就我们的目的而言,论据之间的顺序无关紧要。 1. 在论证中,理由(论据)是用来支持一个思考者认为需要支持的断言(论题)。 2. 在解释中,理由是用来解释一个思考者认为不需要支持的断言所描述的事件或事态。 在论证中,逻辑关系存在于某个断言和用来为接受“该断言为真”提供理由的语句(一个或多个)之间;在解释中,逻辑关系存在于思考者已经接受为真的某个断言和用来解释该断言为什么或如何为真的语句(一个或多个)之间。 虽然理性接受度同时要求逻辑关联性和证据支持,这两者却是相互独立的。毕竟,任何推理都可以只具备其中一个。 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推理时,都应该 最大化信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性。 选择受证据支持的信念。 说服的艺术不是逻辑思维,而是修辞所研究的内容。修辞主要研究能够提高修辞力的各种技巧。相反,逻辑思维集中研究理性接受度。它是充分推理的标准,即应该说服我们的标准。我们必须时常注意薄弱推理和误导性推理的各种警示信息,从而避免掉进说服者不择手段或不小心埋下的陷阱。 我们的话语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信息类、指令类、表达类和承诺类。而每一类都由很多言语行为构成。 忠实原则 要求我们尽可能仔细地陈述论辩者确实要表达的内容。 宽容原则 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论证,疑点利益归于论辩者,并且最大化论证各个构件的逻辑关联性和真值。 如果两个原则在重构论证的时候发生冲突,规则如下:总是优先考虑忠实原则。也就是说,忠实原则比宽容原则优先级更高。 前提和断言之间的决定性关系是演绎论证的一个标志,而前提和断言之间的非决定性关系是归纳论证的标志。任何论证都是这两种关系中的一种。 我们必须判断一个给定的论证是演绎的还是归纳的,因为评估的标准也相应地不同。对于一些论证,如果被判定为演绎的,它们是有缺陷的;而如果被判定为归纳的,则是可行的。 由前提真是否必然得出结论真?如果是,论证就是有效的。否则,论证是无效的。 在演绎论证中,结论不会增加任何不在前提中的信息。相反,归纳论证总是有一个推论跃越,因为结论总是表达前提中没有的信息。因此,归纳论证的结论并没有被严格包含在前提中。然而,这个特点使得归纳论证很适合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科学推理,科学家总是根据观察到的一些样本案例总结因果联系或得出大致的结论。 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是保真的。相反,一个可信的归纳论证不是保真的。归纳可信性是日常论证和科学论证应该具备的两个必要特征之一。 力度是归纳论证的另一个必要特征。一个归纳论证是有力的,当且仅当: (1)它是可信的; (2)它的前提全部为真。 谬误值得研究,不仅因为例示它们的论证不能支持其结论,而且因为它们可能是误导性的。它们可能以很细微的方式影响论证。 非形式谬误涉及的错误是论证可能例示了某些错误的形式或内容。它们可能影响演绎论证或归纳论证,总是使论证不能为结论提供良好的支持。 轻率概括是指当观察到某类事物的极少代表具有某个特征时,就得出所有此类事物都具有该特征的一种错误,或者观察的代表既不全面也不随机。 不当类比是归纳论证不能支持其结论的另一种情况。 如果我们引用某些具有利己偏见的来源的证据,我们得出的结论也是诉诸不当权威谬误。 另一种预设谬误就是复杂问语谬误。这种谬误模式询问了一个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但是问题本身假设了下列情况中的一种: (1)只提出一个问题,但事实上有两个或多个问题,而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 或者 (2)某个断言为真,但事实上它要么是假的,要么至少是有疑问的。 一个论证犯了虚假选言谬误,当且仅当,该论证前提中的选言表达了仅有的两个可能的选言肢,但事实上其他一个或者多个选言肢也同样可能是真的。 当一个论证判定某个情况符合某个普遍规则或原则,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例外情况时,该论证就犯了例外谬误。 断定一个团队、班级等群体的每个个体成员的某个属性是一码事,而断定该群体自身的一个属性则是另一码事。在一种情况下为真,可能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为真了。 分解谬误错误地认为,因为整体具有某个属性,所以组成它的每个部分或者成员都有相同的属性。 相干谬误中有一类是诉诸同情(ad misericordiam)。 一个论证犯了诉诸同情谬误,当且仅当,其前提试图通过激起同情心来确证其结论。 另一个非形式谬误同样是利用情感,但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利用的是诉诸暴力(有时称ad baculum,意思是“诉诸棍棒”)。 一个论证是诉诸暴力,当且仅当,它把威胁作为确保结论为真的依据。 一个论证犯了人身攻击谬误,当且仅当,它试图通过人身攻击使某人(或某团体)的论证、观点或成就不被采信。 那些前提被用于质疑论证提出者的声誉而不是论证内容。 如果证人的目的就是提出证词,那么证人是否可信就是高度相干的。因此,如果律师试图利用证人的私人问题质疑证词,那么他就不是人身攻击。 一个论证犯了稻草人谬误,当且仅当,前提通过曲解真实的观点试图破坏某一观点。 一个标准的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每一个直言命题都有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分别表述两个种类的事物;而整个命题则表述了其主项和谓项之间的某种排除或包含的关系。 引自 全书摘抄 回应 2016-04-16 10:53:37 -
第二章 用逻辑思考用心说话 理性接受度 理性关联度 论证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越大,论证就越强。 证据支持 真值和证据 理性接受度之外 语言标准 修辞力 修辞学与逻辑思维 从思维到语言 命题 信念是推断的构件,语句是论证的构件 这种内容就成为“命题”。当事物确如命题所表示的那样时,命题为真,反之为假。既然任何信念或语句都有一个命题作为其内容,则信念或语句也具有两种真值中的一种: 任何信念或语句都是非真即假...
2020-05-25 19:26:52 2人喜欢
第二章 用逻辑思考用心说话
理性接受度
理性关联度
论证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越大,论证就越强。
证据支持
真值和证据
理性接受度之外
语言标准
修辞力
修辞学与逻辑思维
从思维到语言
命题
信念是推断的构件,语句是论证的构件
这种内容就成为“命题”。当事物确如命题所表示的那样时,命题为真,反之为假。既然任何信念或语句都有一个命题作为其内容,则信念或语句也具有两种真值中的一种: 任何信念或语句都是非真即假的。 引自 从思维到语言 // 26 语言的使用
命题具有真值条件,即一个命题为真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与概念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概念也是内容,但没有真值条件。 引自 从思维到语言 // 26 句子的类型
只有信息表达类有直接的真值条件
间接使用
比喻义
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重构定义
被定义项(需要被定义的)和定义项(提供定义的)。重构定义的时候,被定文项先被列出,放在左边;然后列出定义项,放在右边。我们采用在重构后的定义的被定义项和定义之间加=df.(读作“被定义为”)的方法。 引自 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 34 报道性定义
一个报道性定义是充分的当且仅当其两边是同义词或有等同的意义(即,两边的含义相同)。否则,定义就是不充分的。 报道性定义不充分的表现主要有定义过宽、定义过窄,或者既过宽又过窄。 引自 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 34 检验报道性定义
反例
反例和报道性定义报道性定义的反例是这样一种情况:它满足一边却不满足。 如果没有反例,报道性定义就是充分的。 反例检验法的深层原则是:除非证明不充分,否则就是充分的报道性定义只有在至少存在一个反例的情况下才是不充分的。 引自 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 34 实指定义和语境定义
回应 2020-05-25 19:26:52 -
趴在叶子上的茧 (喜欢温柔的故事)
一个思考者的信念是理性的仅当思考者: (1)当下有意识地考虑; (2)能够提供证据或理由支持该信念; (3)不知道该信念不满足任何上述优点。 条件(1)将信念限制到条件(2)和(3)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信念,而是只有思考者当下有意识地考虑的信念。通常,作为思考者我们有很多信念,但只有某些信念在某个特定时间为意识所关注。因为大多数的信念可以说是在我们思维的深处,而条件(1)下的信念可能既不是理性又不是非理性...2022-04-16 12:11:57
一个思考者的信念是理性的仅当思考者: (1)当下有意识地考虑; (2)能够提供证据或理由支持该信念; (3)不知道该信念不满足任何上述优点。 条件(1)将信念限制到条件(2)和(3)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信念,而是只有思考者当下有意识地考虑的信念。通常,作为思考者我们有很多信念,但只有某些信念在某个特定时间为意识所关注。因为大多数的信念可以说是在我们思维的深处,而条件(1)下的信念可能既不是理性又不是非理性的。另一方面,当下有意识的信念,必须是要么是理性的要么是非理性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否满足条件(2)和(3)。在条件(2)下,信念的理性要求思考者能够说明其原因。在条件(3)下,理性要求思考者不知道他的信念不满足准确性、为真、合理性、一致性、保守性或可修正性。 引自 理性和非理性 // 55 回应 2022-04-16 12:11:57
-
leileely2012 (青春只是消失,不会死亡。)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也研究推理,但它们主要关注处于推理底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相反,逻辑思维侧重于此类过程的结果,即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或者非形式逻辑思维,是致力于推理研究的哲学分支。 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inference)或论证(argument),当推理或论证主体使用一个或更多信念支持另一信念时才会获得。 推论的成立和不成立是逻辑思...2016-04-16 10:53:37 4人喜欢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也研究推理,但它们主要关注处于推理底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相反,逻辑思维侧重于此类过程的结果,即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或者非形式逻辑思维,是致力于推理研究的哲学分支。 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inference)或论证(argument),当推理或论证主体使用一个或更多信念支持另一信念时才会获得。 推论的成立和不成立是逻辑思维的主题。 逻辑思维研究这种逻辑关系以及其他逻辑关系,并着眼于: (1)描述推理的模式。 (2)评估决定推理好坏的特征。 (3)制定能最大限度地解释好推理所具有的特征的规则。 在形式逻辑中,推论是公式之间的关系,即当一个公式可以从另一个或多个公式推出时,该关系成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逻辑思维呢?首先,我们想要避免虚假的信念,拥有尽可能多的真实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之间都是以逻辑的方式相互关联的。逻辑思维正是实现这一想法的一个工具。其次,从对知识的好奇心来说,学习推理中的逻辑关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最后,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充分推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对每一个论证,我们都进行重写:将论据放在前面,论题放在后面,并给每一个语句标上数字,以便于以后引用。如果有两个或多个论据,就我们的目的而言,论据之间的顺序无关紧要。 1. 在论证中,理由(论据)是用来支持一个思考者认为需要支持的断言(论题)。 2. 在解释中,理由是用来解释一个思考者认为不需要支持的断言所描述的事件或事态。 在论证中,逻辑关系存在于某个断言和用来为接受“该断言为真”提供理由的语句(一个或多个)之间;在解释中,逻辑关系存在于思考者已经接受为真的某个断言和用来解释该断言为什么或如何为真的语句(一个或多个)之间。 虽然理性接受度同时要求逻辑关联性和证据支持,这两者却是相互独立的。毕竟,任何推理都可以只具备其中一个。 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推理时,都应该 最大化信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性。 选择受证据支持的信念。 说服的艺术不是逻辑思维,而是修辞所研究的内容。修辞主要研究能够提高修辞力的各种技巧。相反,逻辑思维集中研究理性接受度。它是充分推理的标准,即应该说服我们的标准。我们必须时常注意薄弱推理和误导性推理的各种警示信息,从而避免掉进说服者不择手段或不小心埋下的陷阱。 我们的话语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信息类、指令类、表达类和承诺类。而每一类都由很多言语行为构成。 忠实原则 要求我们尽可能仔细地陈述论辩者确实要表达的内容。 宽容原则 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论证,疑点利益归于论辩者,并且最大化论证各个构件的逻辑关联性和真值。 如果两个原则在重构论证的时候发生冲突,规则如下:总是优先考虑忠实原则。也就是说,忠实原则比宽容原则优先级更高。 前提和断言之间的决定性关系是演绎论证的一个标志,而前提和断言之间的非决定性关系是归纳论证的标志。任何论证都是这两种关系中的一种。 我们必须判断一个给定的论证是演绎的还是归纳的,因为评估的标准也相应地不同。对于一些论证,如果被判定为演绎的,它们是有缺陷的;而如果被判定为归纳的,则是可行的。 由前提真是否必然得出结论真?如果是,论证就是有效的。否则,论证是无效的。 在演绎论证中,结论不会增加任何不在前提中的信息。相反,归纳论证总是有一个推论跃越,因为结论总是表达前提中没有的信息。因此,归纳论证的结论并没有被严格包含在前提中。然而,这个特点使得归纳论证很适合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科学推理,科学家总是根据观察到的一些样本案例总结因果联系或得出大致的结论。 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是保真的。相反,一个可信的归纳论证不是保真的。归纳可信性是日常论证和科学论证应该具备的两个必要特征之一。 力度是归纳论证的另一个必要特征。一个归纳论证是有力的,当且仅当: (1)它是可信的; (2)它的前提全部为真。 谬误值得研究,不仅因为例示它们的论证不能支持其结论,而且因为它们可能是误导性的。它们可能以很细微的方式影响论证。 非形式谬误涉及的错误是论证可能例示了某些错误的形式或内容。它们可能影响演绎论证或归纳论证,总是使论证不能为结论提供良好的支持。 轻率概括是指当观察到某类事物的极少代表具有某个特征时,就得出所有此类事物都具有该特征的一种错误,或者观察的代表既不全面也不随机。 不当类比是归纳论证不能支持其结论的另一种情况。 如果我们引用某些具有利己偏见的来源的证据,我们得出的结论也是诉诸不当权威谬误。 另一种预设谬误就是复杂问语谬误。这种谬误模式询问了一个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但是问题本身假设了下列情况中的一种: (1)只提出一个问题,但事实上有两个或多个问题,而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 或者 (2)某个断言为真,但事实上它要么是假的,要么至少是有疑问的。 一个论证犯了虚假选言谬误,当且仅当,该论证前提中的选言表达了仅有的两个可能的选言肢,但事实上其他一个或者多个选言肢也同样可能是真的。 当一个论证判定某个情况符合某个普遍规则或原则,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例外情况时,该论证就犯了例外谬误。 断定一个团队、班级等群体的每个个体成员的某个属性是一码事,而断定该群体自身的一个属性则是另一码事。在一种情况下为真,可能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为真了。 分解谬误错误地认为,因为整体具有某个属性,所以组成它的每个部分或者成员都有相同的属性。 相干谬误中有一类是诉诸同情(ad misericordiam)。 一个论证犯了诉诸同情谬误,当且仅当,其前提试图通过激起同情心来确证其结论。 另一个非形式谬误同样是利用情感,但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利用的是诉诸暴力(有时称ad baculum,意思是“诉诸棍棒”)。 一个论证是诉诸暴力,当且仅当,它把威胁作为确保结论为真的依据。 一个论证犯了人身攻击谬误,当且仅当,它试图通过人身攻击使某人(或某团体)的论证、观点或成就不被采信。 那些前提被用于质疑论证提出者的声誉而不是论证内容。 如果证人的目的就是提出证词,那么证人是否可信就是高度相干的。因此,如果律师试图利用证人的私人问题质疑证词,那么他就不是人身攻击。 一个论证犯了稻草人谬误,当且仅当,前提通过曲解真实的观点试图破坏某一观点。 一个标准的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每一个直言命题都有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分别表述两个种类的事物;而整个命题则表述了其主项和谓项之间的某种排除或包含的关系。 引自 全书摘抄 回应 2016-04-16 10:53:37
-
趴在叶子上的茧 (喜欢温柔的故事)
一个思考者的信念是理性的仅当思考者: (1)当下有意识地考虑; (2)能够提供证据或理由支持该信念; (3)不知道该信念不满足任何上述优点。 条件(1)将信念限制到条件(2)和(3)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信念,而是只有思考者当下有意识地考虑的信念。通常,作为思考者我们有很多信念,但只有某些信念在某个特定时间为意识所关注。因为大多数的信念可以说是在我们思维的深处,而条件(1)下的信念可能既不是理性又不是非理性...2022-04-16 12:11:57
一个思考者的信念是理性的仅当思考者: (1)当下有意识地考虑; (2)能够提供证据或理由支持该信念; (3)不知道该信念不满足任何上述优点。 条件(1)将信念限制到条件(2)和(3)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信念,而是只有思考者当下有意识地考虑的信念。通常,作为思考者我们有很多信念,但只有某些信念在某个特定时间为意识所关注。因为大多数的信念可以说是在我们思维的深处,而条件(1)下的信念可能既不是理性又不是非理性的。另一方面,当下有意识的信念,必须是要么是理性的要么是非理性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否满足条件(2)和(3)。在条件(2)下,信念的理性要求思考者能够说明其原因。在条件(3)下,理性要求思考者不知道他的信念不满足准确性、为真、合理性、一致性、保守性或可修正性。 引自 理性和非理性 // 55 回应 2022-04-16 12:11:57 -
lim (克己)
1、解释通常与论证非常相似,因为解释和论证都是语句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或多个语句为另一个语句提供理由,后者是要做出的 2、1. 在论证中,理由(论据)是用来支持一个思考者认为需要支持的断言(论题)。 2. 在解释中,理由是用来解释一个思考者认为不需要支持的断言所描述的事件或事态。 3、虽然理性接受度同时要求逻辑关联性和证据支持,这两者却是相互独立的。毕竟,任何推理都可以只具备其中一个。 例2-5 任何打破镜子的...2020-09-06 23:18:46
1、解释通常与论证非常相似,因为解释和论证都是语句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或多个语句为另一个语句提供理由,后者是要做出的
2、1. 在论证中,理由(论据)是用来支持一个思考者认为需要支持的断言(论题)。 2. 在解释中,理由是用来解释一个思考者认为不需要支持的断言所描述的事件或事态。
3、虽然理性接受度同时要求逻辑关联性和证据支持,这两者却是相互独立的。毕竟,任何推理都可以只具备其中一个。
例2-5 任何打破镜子的人都会倒霉七年,今天我打破了一面镜子,因此,我会倒霉七年。 例2-5具有逻辑关联性,因为前提为真,结论也为真。但是我们还知道,证据并不支持其中一个前提:任何打破镜子的人都会倒霉七年。因此, 例2-5并不是一个理性可接受的论证。
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推理时,都应该 最大化信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性。 选择受证据支持的信念。
4、真值和证据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混淆。真值关注事物的状态,一个信念为真当且仅当事物确实如信念所表述。
5、忠实原则 要求我们尽可能仔细地陈述论辩者确实要表达的内容。 宽容原则 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论证,疑点利益归于论辩者,并且最大化论证各个构件的逻辑关联性和真值。
6、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改变论辩者的所想以使得论证尽可能有说服力。这么做会使我们付出代价:我们最终分析的论证与实际要表达的论证完全不同。
例4-4 当代生物学家认为微生物存在。由此可以必然得出微生物存在的结论。
如果我们在重构例4-4的时候优先考虑宽容原则,那么前提只是为结论提供了一个理由,因此论证的逻辑关系更弱,即,
例4-4a 当代生物学家认为微生物存在。这支持了微生物存在的结论。
但是我们应该把例4-4重构为例4-4a吗?不,回忆一下,如果两个原则在重构论证的时候发生冲突,规则如下:总是优先考虑忠实原则。
7、前提和断言之间的决定性关系是演绎论证的一个标志,而前提和断言之间的非决定性关系是归纳论证的标志。任何论证都是这两种关系中的一种。
8、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都可以进一步划分成规范性论证和非规范性论证。
完全由承认或拒绝关于现实世界的某些事实(或假定事实)的语句组成的,如“多伦多是安大略省最大的城市”、“水银比水重”、“杰瑞▪宋飞是一名喜剧演员”等。此类语句是非规范性的。
一些其他表述超出了描述事实,而是评估个人、行为和事物,或者说个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事物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例如,“你应该遵守承诺”,“雷鬼音乐很酷”,“希特勒是恶魔”,“埃琳娜的努力工作值得赞扬”等。 这种表述用作规范性判断,包括我们所说的规范性推理。当我们做出一个规范性判断并提供支持的理由时,得到的就是一个规范性论证。
此外,有些论证的结论描述某个东西是得到准许的(可以做的)、必须的(应该做的)或禁止的(不应该做的),这类论证也是规范性论证。
例4-14 1.一个人应该顺从他的父母。 2.我的父母告诉我不要参加星期五晚上的聚会。 3.我不应该参加星期五晚上的聚会。
例4-14的前提1是一般规范性判断,有时也称之为“原则”,因为它们陈述的规则不是适用于某个人,而是适用于任何人。我们可以区分两种规范性判断,一种表达一般的规则,另一种用于表达那些像例4-14的结论那样用来对个人、个体事物和事件等做出断言的特殊的句子。这个区别可以总结为下图:
9、这里重要的是与品位、法律、谨慎和道德相关的一般的和特殊的规范性判断。我们将它们分别归类为审美的、法律的、审慎的和道德的判断。只要任何这样的规范性判断是一个论证的结论,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说论证本身是审美论证、法律论证、审慎论证或道德论证。
10、一个审慎论证的结论是对利己事物的断言,比如“你应该对富有的格特鲁德阿姨特别好”,“对抗你的老板对你没有好处”,“人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不要欺骗你的业务伙伴,如果你不想他们欺骗你的话”。
一个道德论证的结论是一个道德判断。此类判断是一个关于好坏、公正或不公正、应该或不应该做的断言。它们不是由法律规定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赞扬或谴责的。
一个演绎论证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其前提必然推出或蕴涵其结论,其中“蕴涵”的定义如专栏5-1所示。
专栏5-1 推出关系
一个论证包含推出关系,当且仅当,前提的真保证了结论的真。也就是说,如果前提全部为真,结论不可能为假。这样论证是有效的和保真的。
有效性是用来评估演绎论证的一个标准。
11、在逻辑思维中, 语句: 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但既不是有效的,也不是无效的。 论证: 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 但要么是有效的,要么是无效的。
找到一个无效的论证并不是驳斥它的决定性理由,因为它仍然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归纳论证。
12、
专栏5-6 可靠的论证
(1)一个论证是可靠的当且仅当它是有效的,且它的所有前提都为真。
(2)一个论证是不可靠的,如果该论证不具备有效性或真前提,或两者都不具备。
(3)不可靠性是驳斥一个论证的理由,即使这个论证是有效的。
(4)一个可靠论证的结论是真的。
(5)根据(4),如果一个可靠论证的结论没有表述错误的事物,结论就不能被驳斥。
13、如果一个论证不可靠但是所有前提都为真,就意味着其论证形式是无效的:正如我们将在第6章所看到的,有些这样的论证最好被看作归纳论证,并且用可靠性之外的标准来评估。
14、有效性和可靠性不是评估演绎论证的全部标准。还有一个演绎说服力的标准。
专栏5-7 说服力的三个条件
(1)可识别的有效性。
(2)可接受的前提。
(3)比结论更加明确可接受的前提。
根据条件(1),一个有说服力的论证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估论证的逻辑思考者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条件(2)和条件(3),一个有说服力的论证的前提应该为逻辑思考者接受论证的结论提供很好的理由。注意,这并不要求有说服力的论证是可靠的。
15、例5-27 1. 英格里德在图书馆。 2. 如果英格里德在图书馆,那么她不在自助餐厅。 3. 英格里德不在自助餐厅。 因为他正好看到英格里德在图书馆,他似乎有证据支持前提(1)为真。前提(2)也是真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根据前提(1)和前提(2),可以有效得出肯定前件式的结论3。因此这个论证是演绎有说服力的:论证具有可识别的有效性,并且有支持结论的可接受的前提。但是,假设思考者并不知道他在图书馆看到的事实上并不是英格里德本人,而是她的孪生妹妹格里塔。在这种情况下,该论证就是不可靠的——但仍然很有说服力!
16、如果一个论证的前提仅仅以缺少与结论相反的证据为由,那么该论证就犯了诉诸无知谬误。这样的前提为它们所支持的结论提供了很不可靠的理由,因此该论证不成立。
17、例9-11 1. 1粒沙子不是一个堆。 2. 如果1粒沙子不是一个堆,那么2粒沙子不是一个堆。 3. 如果2粒沙子不是一个堆,那么3粒沙子不是一个堆。 4. 如果3粒沙子不是一个堆,那么4粒沙子不是一个堆。 5. 如果4粒沙子不是一个堆,那么…… 6. 很多粒沙子(比方说一百万粒)不是一个堆。
18、一个实质条件式为假,当且仅当它的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否则它为真。
在任意条件式“如果P那么Q”中,P和Q代表这样一种假说关系,使得P为真蕴含着Q也为真。为了质疑一个条件式,我们必须表明其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
19、“如果P那么Q”的另外一种方式是:P对Q是充分的,而Q对P是必要的。
20、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不能具有相同的真值。(如果一个为真,那么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 反对关系: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 从上位式推导下位式的差等关系(即,从全称命题推导同一素材的特称命题): 如果上位式真,那么下位式一定为真; 如果上位式假,那么下位式真值不定。 从下位式推导上位式的差等关系(即,从特称命题推导同一素材的全称命题): 如果下位式真,那么上位式真值不定; 如果下位式假,那么上位式一定为假。
附:
“若p则q的等价为非p或q” 的说明
例:工人们承诺:如果工具齐全(p),他们就可以在今天完成工作(q)。那么就有四种可能发生
(1)工具齐全,工人们按时完成了工作。(p真q真)
(2)工具齐全,但工人们没有按时完成工作。(p真q假)
(3)工具不齐全,工人们仍然按时完成了工作。(p假q真)
(4)工具不齐全,工人没有按时完成工作。(p假q假)
情况(1)说明工人遵守诺言,所以“若p则q”真;情况(2)说明工人没有信守诺言,此时“若p则q”为假;在(3)、(4)两种情况下,由于工具不齐全,所以不管工人完没完成工作,都不能说工人违背诺言,我们认为“若p则q”仍然为真。这是因为在逻辑里,如果一个假言命题的条件是假的,那么不论其结论是真还是假均定义该假言命题为真。我们称这是“善意推断”。
因此,若p则q 和 非p或q的真值表如下:
真值表可以看出,两种真值表相同,因此两种等价。
回应 2020-09-06 23:18:46 -
逻辑思维是由逻辑关系构成。 推论或论证是逻辑关系。 论证由论题和论据构成。论据推理出论题。每个论证由两个陈述构成:论据和论题。 论证和法庭上的争辩类似。但不同于解释。也不同于“如果……那么……”的条件句。虚构作品中(诗歌,小说)不存在逻辑推理。 逻辑思考者目的是评估论证。虚拟作品中没有论证可评估。 想要重构论证,需要识别论据和论题。有一些关键词句可以帮助识别。 论据的指示词:毕竟,考虑到,原因是,由...
2020-08-02 13:05:40
-
为什么要将书名定义为:"逻辑思维" 为什么要将书名定义为:"思考艺术" 有想过"逻辑思维"与"思考艺术"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一直都在说"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鼓励大家去学习,出版社也按"批判性思维糸列"去出书,有"学会提问"、有"批判性思维工具"、有"逻辑思维简易入门"、有"思考艺术"。一个系列有7、8本书,看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思维,才能称为具有批判性"。 今天,会有感悟,主要是在...
2020-06-07 15:25:05
为什么要将书名定义为:"逻辑思维"
为什么要将书名定义为:"思考艺术"
有想过"逻辑思维"与"思考艺术"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一直都在说"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鼓励大家去学习,出版社也按"批判性思维糸列"去出书,有"学会提问"、有"批判性思维工具"、有"逻辑思维简易入门"、有"思考艺术"。一个系列有7、8本书,看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思维,才能称为具有批判性"。
今天,会有感悟,主要是在"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这本书,在书中,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推论,一字之差,代表的意义不同。(如果想知道不同之处,为了你,请允许我不直接告知你答案,请允许我让你自己在书的第章第一节去反复阅读,请相信我你一定能在反复阅读中找出答案。)
正是在"逻辑思维简易入门"中,体会到"推理与推论"的异同,才有机会去思考"思维与思考的异同"。
回应 2020-06-07 15:25:05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西西弗斯的奥德赛__思维与心智模式 (睡眠兄弟)
- 逻辑学与批评性思维 (fenglong88)
- 自我管理&个人成长必读书单 (苏筱兀)
- 人文社科方法论(3) (🦉的瓦涅密)
- 任总微博提到的书 (斑点鸟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因何而起 2019-10-24 17:48:21
逻辑思维是研究推理的哲学分支。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信念得出另一个信念的过程,有各种逻辑关系,论证就是常见的一种。 论证的三个维度:规则,逻辑关系,评测。 分析论证先判断一个叙述是不是论证,然后重构论证,最后测试论证。 论证是由论题和论据组成,它们之间无顺序要求,论据可以为多个。
0 有用 一文儿 2014-02-04 11:01:07
对工具书来说,算是写的够简洁够清晰的,赞
0 有用 久遠 2015-03-21 15:01:09
涵盖了大部分谬误
0 有用 人间草木 2015-12-09 10:57:19
虽然和那个大部头比起来,这就是一本浓缩版,虽然据说有很多翻译上的错误,但看看还是有用的,看完这个,再看那个经典的大部头,就算是预习了。
2 有用 戏作三昧 2016-08-02 10:37:28
简单问题N重复杂化! 用新定义的一些复杂的词汇去理解生活中的普通事物,烦不胜繁。
0 有用 顾小默 2022-04-22 01:44:31
看过了几十页,先不看理论性的东西
0 有用 人生赢家白白 2022-03-29 06:02:40
没有兴趣看。
0 有用 Charlaaaa 2022-03-25 12:08:11
不是入门读物,理解起来十分费劲
0 有用 江城子 2022-01-27 13:32:53
还是看课程比书进入的容易多。
0 有用 花生不是神 2022-01-01 19:39:28
翻译绝对有问题。长句读起来很不通畅,而且有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