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 塑造近代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是《新民说》通篇的主旨。梁启超心目中的新民就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这种人有强烈的上进心,热爱自由与民主,善于求强致富,遵守法律秩序,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所谓“新民”是相对于旧时代的老式人格而言的,梁启超所倡导的其实就是一种近代资产阶级的人学观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凡一国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 世界上万事之现象,不外两大主义,一曰保守,二曰进取。人之运用此两主义者,或偏取甲,或偏取乙,或两者并起而相冲突,或两者并存而相调和。偏取其一,未有能立者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论公德
> 全部原文摘录
新民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羽戈解读梁启超的纠结:救中国,需不需要下猛药?
启风/文 梁启超去世后,林志钧编订了40册的《饮冰室合集》,总计达900万字,但这远远不是梁启超著作的全部。 维新党人徐佛苏估计,梁启超“生平之文字合‘著’与‘述’两项言之,约在一千四百万字内外。盖每月平均以三万字计,每年平均以卅六万字计,而四十年可得‘千四百万字...
(展开)

陈来:梁启超的“私德”论及其儒学特质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京)2013年1期第52~71页 【内容提要】虽然梁启超《新民说》中的公德说在近代以来最有影响,人们甚至把《新民说》的道德思想仅仅归结为公德说;而实际上,《新民说》中后写的《论私德》,对公德说作了很大的补充和修正,更加深刻地思考...
(展开)

【转】陈来丨梁启超的道德思想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以后,梁启超的道德思想,不再使用公德—私德的分析,而专重在从养成人格、人格修养来理解道德的根本;他也正是从养成人格这一点上重新理解孔孟之教的普适意义,并对这些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的这些认识,作为与新青年派同时、而又与之...
(展开)

【转】狭间直树:《新民说》略论
本文原载于:狭间直树 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2-86页 目录 导言 一、 《新民说》与“中国之新民” 二、 《新民说》中的国家与国家思想 1、国家与国民,国权与民权 2、作为“有机体”的国家 3、作为“理念投影形态”的“新民”的国家...
(展开)

【唐文明】现代儒学与人伦的规范性重构——以梁启超的《新民说》为中心
原载于 《云梦学刊》2019年第6期 摘要:本文依据霍耐特的现代承认理论,对梁启超的《新民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人伦的规范性重构应当是现代儒学正确的开展方向。在《新民说》中,梁启超基于耶林式的法权观念批判旧伦理与旧道德,并以此建构新的社会伦理。但他并未因此而完...
(展开)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I 总论 第一节 叙论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 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以民立国,“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生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3】 第二节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梁启超从两方面立论:内治;外交。其论外交,欧...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商务印书馆 (2016)8.8分 105人读过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8.5分 148人读过
-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8.7分 93人读过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8.1分 917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新民說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08-09 18:04:03
梁启超先生于清末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政论文章合集。今天再读,自然会发现不少鼓吹种族主义和一知半解的片面结论,然而先生塑造现代公民的理想与雄心,以及其对于西方文明的大力传播,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启蒙价值。先生的文字言辞犀利,充满激情,让人印象深刻。这个版本装帧素朴古雅,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