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童年的秘密》中,作者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的创作者
· · · · · ·
-
玛利亚·蒙台梭利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它能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地征服对象;但如果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障碍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乖戾。 儿童敏感期的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外部表现,表现了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感觉到某些事情处置不当。只要有可能满足需要或消除危险,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消失了。人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在经历了一种似乎是病态的激动不安状态之后突然平静下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114页 -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很精确。由于我们对细微末节不感兴趣,他就认为我们迟钝和麻木。如果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肯定会告诉我们,他极不信任我们,正如我们不信任他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彼此是如此的不相干。 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和成人不能相互理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1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童年的秘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8.9
-
- 乌合之众 8.3
-
- 正面管教 8.8
-
-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9.2
-
- 这个世界会好吗 7.9
-
- 发现之旅 8.9
-
- 孩子:挑战 9.1
-
-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共6册) 9.5
-
-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8.1
童年的秘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8 条 )


童年:事关人类命运的永恒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个常年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也一直在做这类书的编辑,其实不怎么会做儿童教育类的选题, 但我还是选择拿了这个项目,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一次购买,终身售后”的问题。 我们总会对”恋爱脑“嗤之以鼻,其实很多”恋爱脑“都是因为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太... (展开)
告诉你一个秘密:孩子的任务是长大
在没有成为母亲前,我没有看过任何育儿方面的书籍。成为母亲后,改变特别大,首先是阅读方向发现了大转变,以前喜欢看小说,现在喜欢看童书和育儿类,每本书都让我特别有收获,让我在做母亲的道路上有所收获,这本《童年的秘密》也不例外。 这本书的作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
(展开)

“蒙氏教育法”为我们揭示童年的秘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非常荣幸能读到这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经典书目。这本书的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全世界。 她创办的“儿童之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儿童之家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在生活中也非常幸福,而且每个人... (展开)

2000字书评帮你读懂“蒙氏教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的读书笔记,第四十本书《童年的秘密》 这是一本100年前的书,作者蒙台梭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学家,她开创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蒙氏教育)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读此书蒙台梭利老师研究了孩子与成人的区别,主要帮助我们解决尊重孩子的成长本能和家长天然有束缚... (展开)论坛 · · · · · ·
明显超过了人教版的同名书 | 来自橙⊕ | 2009-10-11 16:23: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8.2分 998人读过
-
Ballantine Books (1982)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7.9分 896人读过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8.5分 7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08年国内图书信息 (大雄)
- 生命教育 (自由心光)
- 童书人修炼 (江湖)
- 2012购书 (藻品)
- 龙宝图书 (薇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童年的秘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oomer 2014-05-07 15:00:13
2014年借于南理工图书馆
0 有用 一不小心就认真 2012-05-23 21:35:07
说实话,翻译的不好
0 有用 ocean 2009-06-19 16:59:39
蒙氏理论经典著作。译得不错,意思表达很准确,读起来很舒服。
0 有用 凡安 franz 2013-04-21 12:22:46
敏感期的理论原是在动物研究中被提出,此书率先引入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研究。书中纠正不少错误观点,比如家长以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可能是处于一种“神游”的心理偏差之中。
0 有用 毛毛 2010-06-11 13:14:45
没太看懂,还需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