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人类学学会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得主
★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格雷戈里·贝特森奖得主
★柯克斯书评非虚构写作年度最佳图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年度最佳图书
【编辑推荐】
*日本美食家、资本主义商人、老挝丛林战士、工业林、中国牧羊人、芬兰乡村向导……如何讲述珍稀松茸供应链的故事?
*乌托邦想象看起来困在一个单程未来里,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
*在一朵缠绕着人类经济活动、种族历史、自然生态及末世生存策略的独特蘑菇当中,或许藏有答案。
【内容简介】
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
★美国人类学学会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得主
★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格雷戈里·贝特森奖得主
★柯克斯书评非虚构写作年度最佳图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年度最佳图书
【编辑推荐】
*日本美食家、资本主义商人、老挝丛林战士、工业林、中国牧羊人、芬兰乡村向导……如何讲述珍稀松茸供应链的故事?
*乌托邦想象看起来困在一个单程未来里,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
*在一朵缠绕着人类经济活动、种族历史、自然生态及末世生存策略的独特蘑菇当中,或许藏有答案。
【内容简介】
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带有强烈象征的礼物。
松茸浓缩在如此奇特的跨地理、跨文化转译过程中,也提一个更宏观的提问——在迈进“人类世”的此刻,不强调发展与进步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人类是否能与各物种保有互不和谐、但又无须掠夺的和平共存?
===============================================
人们很少会发现一本书既有最佳意义上的学者风范,又像是精心构思的小说中流畅的写作。《末日松茸》就是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构思巧妙,读起来令人愉悦。——玛丽莲·斯特拉赫恩(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荣誉退休教授)
如果人类必须在资本主义废墟、也就是有些人称为“人类世”的时代当中求生,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例子,从中窥见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生存策略彼此之间,能形成何等出乎意料的纠结与联系。在本书中,作者借着非比寻常的全球化的松茸,提出了美妙非凡的实例。——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
本书选用松茸做为透镜,检视当代的环境历史、全球商品生产供应和科学。伴之以韵味十足的散文体,尖锐而透彻的智识,持续的创造力和原创性,作者以崭新而深刻的方式串联起各个迥异的主题,跨越了数量惊人的多种领域。本书注定成为经典之作。——迈克尔·多芬(美国耶鲁大学社会生态学、人类学教授)
科学家和艺术家深知,对于一个庞大主题的掌握之道,通常在于近距离观察该主题的细小面向,进而从中揭露全貌。我们从雀鸟的嘴喙形状得以见到整体的演化。于是,通过对松茸这个迷人菌菇的近距离观察,作者探讨生态危机如何发生,又为何持续。她以透彻分析批判过度粗略的简化论;而对于人类处境现况,她则以思考理性和人性行为的可能,取代恐慌的反应。在一个急迫且凶猛的遭遇可能盖过人类理智的处境下,她提供了世人一种真切的深思方法。——厄休拉·勒古恩( 美国科幻文学、女性主义、儿童文学作家 )
末日松茸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罗安清( Anna Lowenhaupt Tsing),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系教授,曾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政治、女性主义、全球化、多物种人类学、社会景观和生态学。2018年,她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RAI)的最高荣誉赫胥黎纪念章。
译者简介:
张晓佳,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目录 · · · · · ·
序言 \ 001
第一部分 留下什么? \ 001
1 关注的艺术 \ 009
2 交染即合作 \ 023
3 规模问题 \ 035
插曲 嗅觉 \ 045
第二部分 进步之后:攫取积累 \ 057
4 边缘运作 \ 063
5 保值票市场, 俄勒冈州 \ 079
6 战争故事 \ 095
7 美国发生了什么?两种亚裔美国人 \ 111
8 美元和日元之间 \ 127
9 从礼物到商品——再回归礼物 \ 143
10 攫取节奏:动荡的商业 \ 155
插曲 追踪 \ 163
第三部分 受干扰的开始:无心的设计 \ 177
11 林中生命 \ 185
12 历 史 \ 199
13 复 苏 \ 215
14 惊 喜 \ 233
15 废 墟 \ 249
16 作为转译的科学 \ 265
17 飞扬的孢子 \ 277
插曲 起舞 \ 295
第四部分 事物之间 \ 309
18 松茸十字军:等待真菌战斗 \ 317
19 平民资产 \ 329
20 拒绝结束:我沿途遇到的人 \ 341
孢子之路:一朵蘑菇即将踏上的探险之旅 \ 351
注释 \ 35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21世纪初,私有化和商品化最奇怪的计划之一,就是将学术商品化的运动。两种具体施行的做法都意外地强大。在欧洲,行政管理者们要求对学术进行评估,将学者们的工作归纳成一个数字,作为其一生智识交流的总和。在美国,学者们被要求成为企业家,从我们开始研究的第一天、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要将自己打造成品牌并营造出明星效应。这两种做法在我看来都很匪夷所思,且令人无语。将必要的协同工作私有化,这些计划其实是在扼杀学术研究的生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孢子之路:一朵蘑菇即将踏上的探险之旅 \ 351 -
本书基于2004年至2011年之间,我在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和芬兰的松茸季进行的田野调查工作,包括对当地科学家、林务员和松茸贸易商的访谈,以及与来自丹麦、瑞典和土耳其的贸易商的互动。或许我的松茸之旅还未结束:远在摩洛哥、韩国和不丹等地的松茸仍在召唤我。希望读者可以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与我一起体验这种“蘑菇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致谢 \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末日松茸"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末日松茸"的人也喜欢 · · · · · ·
末日松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一朵松茸开启的末日微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据说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地区最先恢复生机的是松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之后,媒体展现的广岛满是荒芜,没有生机的荒芜,广岛成为世界末日的想象模型,也成为警惕末日的警钟。就在人们... (展开)> 更多书评 6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8.5分 306人读过
-
八旗文化 (2018)8.4分 279人读过
-
二十張出版 (202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みすず書房 (201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让人读得停不下来的社会学 (Prunus d)
- 文化研究系列 新书 (赵舒默)
- 食物世界史 (王小麦)
- 历史系 (功夫兔子)
- 想买的书 (小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末日松茸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Derridager 2020-09-27 17:27:00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思之明悟,读之愉悦。依赖真菌而偶然长于森林废墟的松茸,与人类共享不确定性和不定性(precarity)。这让我们的视线转向了秉持“自由”理念“接近”松茸的采摘者和买手,他们正是资本主义体制下所谓的流众。但正是松茸交易,让我们能够走出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的二元模式,在二与无限中开拓新的世界,比如书中提到的馈赠经济。在追踪不确定的和不定的松茸之旅中,我们的另一个更重大的目的是找到应对...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思之明悟,读之愉悦。依赖真菌而偶然长于森林废墟的松茸,与人类共享不确定性和不定性(precarity)。这让我们的视线转向了秉持“自由”理念“接近”松茸的采摘者和买手,他们正是资本主义体制下所谓的流众。但正是松茸交易,让我们能够走出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的二元模式,在二与无限中开拓新的世界,比如书中提到的馈赠经济。在追踪不确定的和不定的松茸之旅中,我们的另一个更重大的目的是找到应对世界日益不稳定的局势之对策,或许“跨物种协调”是良策之一。在该理念下,我们要注重开辟“潜在的公地”,虽然其并不能完全解决此刻的危机,但人类也不至于在进步叙事的阴影下走向寂灭。 (展开)
54 有用 躺倒斋主人 2020-09-13 10:14:41
这是一本想到哪写到哪的书,非常发散,已经散成渣了。我本来是想看以松茸产业链的运作,但其实根本也没写多少。
30 有用 IDIDIDID 2020-12-09 20:34:12
这本书探讨了太多东西 几乎无所不包 。 翻译真是太烂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对照英文和繁体会容易理解很多,甚至就是大白话。
9 有用 是王帅傅 2020-08-25 22:15:51
啥都讲,啥都泛泛而谈,社会学观察笔记写的和散文似的,加上烂翻译,快读不下去了
5 有用 🐒 2020-12-04 12:12:31
如何在人类世和全球化的时代重新开启人类学的想象力,并用民族志的方式呈现出来。本书是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