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奧之細道」除了美,其餘不用再說了。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是一致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巨作
與《源氏物語》同享盛名
擁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
魅力永垂不朽
它的絕美,它的毓秀
使得《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必須由絕佳三大名家來闡釋:
第一位: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文學史上地位,可媲美中國的「詩聖」杜甫)
第二位: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第三位: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日本三大景之一「松島」,景色依地點與季節幻化而令人讚嘆;
兩岸林木扶疏山色奇美的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最上川」
以及擁有絢爛華麗殿宇群的日光東照宮、四周古木參天的鹽竈神社、法像莊嚴的瑞巖寺、矗立於幽靜山林中的立石寺等景點,
除了本身所具備的自然人文觀賞價...
「奧之細道」除了美,其餘不用再說了。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是一致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巨作
與《源氏物語》同享盛名
擁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
魅力永垂不朽
它的絕美,它的毓秀
使得《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必須由絕佳三大名家來闡釋:
第一位: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文學史上地位,可媲美中國的「詩聖」杜甫)
第二位: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第三位: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日本三大景之一「松島」,景色依地點與季節幻化而令人讚嘆;
兩岸林木扶疏山色奇美的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最上川」
以及擁有絢爛華麗殿宇群的日光東照宮、四周古木參天的鹽竈神社、法像莊嚴的瑞巖寺、矗立於幽靜山林中的立石寺等景點,
除了本身所具備的自然人文觀賞價值之外,
更因出現於《奧之細道》旅程中而聲名大噪。
松尾芭蕉借助中國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
將俳句的和諧性與詩歌的高雅兼容並蓄,
使得俳句成為與漢詩、和歌相媲美的雅俗共賞詩體文學。
俳句中時而加入與季節相關的字詞及作者心境,
這樣的文體正好能將奧之細道旅程中的點點滴滴完整地呈現出來。
《奥之細道》屬於「俳諧紀行文」類,
是日本俳諧大師松尾芭蕉(1644-1694)的代表作,
日本俳諧文學的瑰寶。
它不僅體現日本人自豪的日本文學特色,也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藝術價值。
目前已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
譯文配合精簡古雅之俳句風格採用淺易之文言體,
譯注評釋佐以朗朗上口之中日名家詩句,
使讀者更能體會原文字裡行間之精妙,
隨文神遊於松尾芭蕉這段經典旅途中。
《奥之細道》不僅為日本文學史上之經典紀行文學,
此一旅程亦因俳句愛好者追尋芭蕉腳步而成為觀光旅遊之熱門參考路線。
奧之細道的创作者
· · · · · ·
-
松尾芭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日本德川時代的俳諧大師,有日本「俳聖」之譽。是日本德川時代燦爛的「元祿文化」的旗手之一。俳諧是一種最具日本特色、極為重要的文學類型。
芭蕉在日本俳諧史上,遠承日本和歌與中國詩文的古典傳統,提出枯淡、閑寂、輕妙等美學概念,融匯人生即旅、諸行無常的存在哲學。所創蕉門蕉風,影響深遠,不僅在日本歷久不衰,至今依然,而且波及世界各地,仍在擴大中。
芭蕉(Basho)的名字幾乎變成了俳句的同義詞。現在有所謂英俳、漢俳之作,追本溯源,也應與芭蕉的典範不無關係。
目录 · · · · · ·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譯者序/鄭清茂
凡例
奧之細道
1、漂泊之思
2、啟程
3、草加
4、室八島
5、佛五左衛門
6、日光山
7、那須野
8、黑羽
9、雲巖寺
10、殺生石、遊行柳
11、白河關
12、須賀川
13、安積山、信夫里
14、飯塚里
15、笠島
16、武隈松
17、宮城野
18、壺碑
19、末松山、鹽竈浦
20、鹽竈明神
21、松島
22、瑞巖寺
23、石卷
24、平泉
25、尿前關
26、尾花澤
27、立石寺
28、最上川
29、出羽三山
30、鶴岡、酒田
31、象潟
32、越後路
33、市振
34、那古
35、金澤
36、小松
37、那谷寺
38、山中溫泉
39、全昌寺
40、汐越松、天龍寺、永平寺
41、福井
42、敦賀
43、種濱
44、大垣
45、素龍跋
芭蕉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招提寺鉴真和尚来朝之时,于船中度过七十余难,盐 风入目,终至于盲。拜尊像而得句: 绿叶滴翠,为君拭去眼中泪。 奈良别旧友 鹿角初长成,与君别离时。 大阪某人之所 八桥杜若花,旅中一话题。 须磨 须磨夏月夜,展主知何处? 望月犹不足,值此须磨夏。 四月中旬之天空,尚残朦胧之色。短夜月雅,山野嫩 叶簇簇。天欲曙而杜鹃啼。黎明自海上来。上野一带麦浪渐红,渔人宅畔芥子花开,若隐若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笈之小文 -
伊阳山家,有泥炭之物,自土中掘出以为薪。非石非木,色黑,有香味。昔,高梨野也研究曰:“《本草纲目》中称石炭者,此物也。”此种可燃之泥炭何能于伊贺国代代相传,遂成习惯乎?实在难得。 冈上掘泥炭,更令梅花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俳文篇(共118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奧之細道"的人也喜欢 · · · · · ·
奧之細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4 条 )

《奥州小道》:莫疑问,潮头花,亦是滨海春

奥の细道(中日对照全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40字才能发 所以放段摘抄 “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害怕会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一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的那么好。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木板七翘八裂,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谙熟所有的破... (展开)
源于杜甫和庄子的日本文学传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俳谐大师,他首倡“闲寂、不易流行”之说,自创一代“蕉风”,将日本俳句从前人的文字游戏中解脱出来,并将其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开创了俳谐的黄金时代,他本人更是被后人尊为“俳圣”。而此次有诗出版的《奥州小道》一书,则将其最具代表的随笔和俳句... (展开)
松尾芭蕉的荒原驰骋梦魂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代诗人,被称作“俳圣”。少年时曾为武士家中侍从,学习俳句。后来为避江户俗气,隐居深川,研读汉诗,并将居所取名芭蕉庵。 松尾芭蕉的俳句作品风格独特,后世称之为“蕉风”。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俳句是中国... (展开)
论坛 · · · · · ·
设计让我好失望。。。 | 来自makoto | 2 回应 | 2014-06-11 12:53:1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8.4分 636人读过
-
Shambhala Publications, Inc (2000)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1分 840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8.8分 40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开卷八分钟(2011年) (bigboybt)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开卷八分钟书单 (南岛)
- 暂存书目Ⅲ (Growing Light)
- 麥秋書吧(三) (竹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奧之細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4-29 14:32:15
这种东西还是应该看原文,但就中文的注释都多的够让人眼瞎了
1 有用 延陵季子_ 2022-02-13 10:08:55
文言部分某些地方翻译过分繁涩,不对照注释难以理解orz __ 【閑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 】 林林:静寂呀,/蝉声入岩石。 陈黎:寂静——/蝉声/渗入岩石 郑民钦:山色幽静透禅院,细听蝉声沁岩石 郑清茂:一片闲寂里,声声沁入岩里,嘒嘒蝉鸣 __ 【蛤のふたみに別れ行く秋ぞ】 林林:蚌壳蚌肉苦分离,/秋将归去时 陈黎:秋去也——/ 蛤蜊壳肉一分二/在此一... 文言部分某些地方翻译过分繁涩,不对照注释难以理解orz __ 【閑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 】 林林:静寂呀,/蝉声入岩石。 陈黎:寂静——/蝉声/渗入岩石 郑民钦:山色幽静透禅院,细听蝉声沁岩石 郑清茂:一片闲寂里,声声沁入岩里,嘒嘒蝉鸣 __ 【蛤のふたみに別れ行く秋ぞ】 林林:蚌壳蚌肉苦分离,/秋将归去时 陈黎:秋去也——/ 蛤蜊壳肉一分二/在此一别二见行…… 郑民钦:蛤蜊壳肉离, 此时分别去二见, 秋日行迟迟 郑清茂:文蛤殼肉/眼看二見分離/秋將去矣 (展开)
1 有用 全都是风 2022-07-03 22:36:54
就,不是很能get到日式美学。倒是注者动不动就用曾良的笔记来揭穿芭蕉的风花雪月,觉得非常的日和甚至有点好笑!
0 有用 普罗米修斯 2017-03-16 14:56:29
注解比较详尽,但自己对诗歌之类的兴趣不大。
0 有用 雾中的熊 2019-03-26 11:20:12
注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