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Strong Opinions
译者: 唐建清
出版年: 2012-2-1
页数: 324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大师批评译丛
ISBN: 9787533932640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Strong Opinions
译者: 唐建清
出版年: 2012-2-1
页数: 324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大师批评译丛
ISBN: 9787533932640
内容简介 · · · · · ·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独抒己见的创作者
·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翻译家、鳞翅类昆虫学家。他的作品包括用俄文创作的小说《防守》和《天赋》;用英文创作的小说《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阿达》;自传体小说《说吧,记忆》;译作包括《爱丽丝梦游仙境》(英译俄)、《尤金·奥涅金》(俄译英);还有《文学讲稿》。
目录 · · · · · ·
序言
访谈
刊名不详(1962)
BBC电视台(1962)
《花花公子》(1964)
《生活》(1964)
纽约电视台13频道(1965)
《威斯康星研究》(1967)
《巴黎评论》(1967)
《纽约时报书评》(1968)
BBC-2台(1968)
《时代》(1969)
《纽约时报》(1969)
《星期天时报》(1969)
BBC-2台(1969)
《时尚》(1969)
《小说》(1970)
《纽约时报》(1971)
《纽约时报书评》(1972)
“瑞士广播”(19727)
“巴伐利亚广播”(1971—1972)
刊名不详
《时尚》(1972)
刊名不详
致编辑的信
《花花公子》(1961)
《伦敦时报》(1962)
《交锋》(1966)
《星期天时报》(1967)
《交锋》(1967)
《新政治家》(1967)
《君子》(1969)
《纽约时报》(1969)
《时代》(1971)
《纽约时报书评》(1971)
《纽约时报书评》(1972)
文选
论霍达谢维奇(1939)
萨特的尝试(1949)
弹奏古钢琴(1963)
对批评家的回答(1966)
《洛丽塔》和吉雷迪亚斯先生(1967)
论改写(1969)
周年日记(1970)
罗威的象征(1971)
灵感(1972)
蝶类学论文
雌性小灰蝶(1952)
谈克洛茨《野外指南》的一些失实(1952)
1952年在怀俄明捉蝴蝶(1953)
奥都邦的蝴蝶、蛾子和其他研究(1952)
L.C.希金斯和N.D.莱利(1970)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访谈
刊名不详(1962)
BBC电视台(1962)
《花花公子》(1964)
《生活》(1964)
纽约电视台13频道(1965)
《威斯康星研究》(1967)
《巴黎评论》(1967)
《纽约时报书评》(1968)
BBC-2台(1968)
《时代》(1969)
《纽约时报》(1969)
《星期天时报》(1969)
BBC-2台(1969)
《时尚》(1969)
《小说》(1970)
《纽约时报》(1971)
《纽约时报书评》(1972)
“瑞士广播”(19727)
“巴伐利亚广播”(1971—1972)
刊名不详
《时尚》(1972)
刊名不详
致编辑的信
《花花公子》(1961)
《伦敦时报》(1962)
《交锋》(1966)
《星期天时报》(1967)
《交锋》(1967)
《新政治家》(1967)
《君子》(1969)
《纽约时报》(1969)
《时代》(1971)
《纽约时报书评》(1971)
《纽约时报书评》(1972)
文选
论霍达谢维奇(1939)
萨特的尝试(1949)
弹奏古钢琴(1963)
对批评家的回答(1966)
《洛丽塔》和吉雷迪亚斯先生(1967)
论改写(1969)
周年日记(1970)
罗威的象征(1971)
灵感(1972)
蝶类学论文
雌性小灰蝶(1952)
谈克洛茨《野外指南》的一些失实(1952)
1952年在怀俄明捉蝴蝶(1953)
奥都邦的蝴蝶、蛾子和其他研究(1952)
L.C.希金斯和N.D.莱利(1970)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大师批评译丛(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异乡人的国度》《J.M.库切文学评论集》《小于一》《内心活动》《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
等
。
喜欢读"独抒己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独抒己见"的人也喜欢 · · · · · ·
独抒己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纳博科夫的强势与“毒舌”
纳博科夫是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之一。读他的代表作《洛丽塔》、《微暗的火》、《爱达或爱欲》等,无疑是感受其文学魅力的最好途径;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和生活,了解他的艺术观,译文社新近出版的《独抒己见》,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全书收录...
(展开)

捕蝶小能手纳博科夫的昆虫文艺学访谈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版对比看下来,新版修订: 一是把纳博科夫作品中译名都统一了(至少在上译这一套书里保持一致),比如《透明》、《荣耀》,短篇《单王》、《极北之国》,《爱达或爱欲》里的“凡·维恩”、“ 反地界”等。 二是修正了某些人名书名的中译,比如格诺的《地铁姑娘扎姬》、弗朗茨... (展开)

原来他是这样的纳博科夫
文/栗一白 别人揣测的、妄议的终究是雾里看花,只有在《致薇拉》还有《独抒己见》里,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纳博科夫。尤其在《独抒己见》里,直接开启360度无死角高清模式,针对电视台和报刊对他的一些访谈,纳博科夫妙语连珠,他黑别人,也勇于自黑,完胜现在的毒舌主持,只是回...
(展开)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几个小勘误 | 来自宋定伯 | 2 回应 | 2021-02-10 17:59:44 |
南大表白门,关于译者唐建清 | 来自呆呆双鱼女 | 2015-01-05 19:40:51 | |
誰知道跟原來的《固執己見》有什麼區別? | 来自cheesefly | 5 回应 | 2013-05-31 16:29:20 |
好心人贴个目录 | 来自Y | 6 回应 | 2012-03-06 08:55:1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8.5分 1317人读过
-
Vintage International (1990)9.4分 38人读过
-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8.3分 22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8.3分 5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2(上) (default:)
- 寻找牛人与智者清单 (欧阳)
- 好书系列1 ([已注销])
- 2012年1.1~2.29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封面☞买买买! (妍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独抒己见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恶鸟 2012-06-19 10:34:30
大师批评
1 有用 Ms.A扑柔 2013-05-24 11:16:33
托尔斯泰的"臭大粪"和"Schadenfreude"真是要把我笑死了。我倒是觉得固执己见这个译名挺好的哈哈
0 有用 鸢都依然 2015-01-08 10:19:21
喜欢写作,喜欢捉蝴蝶,他是纳博科夫,他为自己代言,为洛丽塔辩护。他瞧不起海明威等一大票作家,他恨俄罗斯,他不属于任何国度,他萌萌的。
2 有用 渡边 2015-06-18 09:41:04
纳博科夫段子集,各类访谈的杂集,妙语连珠,金句不断。在20世纪的明星作家里,纳博科夫可能不是最高明的,却是嘴最毒的一个,而他又巧舌如簧,总能把话说得俏皮又无可指摘。
0 有用 须弥 2012-04-07 19:34:03
3.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