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Золотая роза
译者: 李时
出版年: 2008-12
页数: 213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大家文论经典
ISBN: 9787535437662
内容简介 · · · · · ·
《金蔷薇》是一本创作经验谈。在《金蔷薇》中,作者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而且还研究了其他许多大作家(如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契诃夫、高尔基等)的创作活动。作者在这里探讨了写作上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作品构思的产生过程;作家应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磨炼语言;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本身的逻辑性;灵感等等。
金蔷薇的创作者
· · · · · ·
-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
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目录 · · · · · ·
珍贵的尘土
碑铭
一束假花
第一篇短篇小说
闪电
人物的叛变
一部中篇小说的写作经过
心上的刻痕
金刚石般的语言
辞典
阿尔斯王商店事件
好像是小事情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白夜
赋予生命的源泉
夜行的驿车
早已想就的一本书
洞烛世界的艺术
在卡车的车厢里
对自己的临别赠言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时候我的书本知识多于生活,而不是生活多于书本知识,我必须用生活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 我在明白这一点以后,便完全放下了写作(达十年之久),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到人间去”,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流浪,经常更换职业,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 但这并不是人为地创造的生活。我并不是一个职业观察者或者资料的搜集者。 不,不是的!我只是生活罢了,压根儿没想到要为未来的书记录点什么下来,或者记住点什么。 我生活、工作、恋爱、痛苦、憧憬、幻想,只知道一点——到我成年的时候,或者甚至到我年老的时候,迟早我是要开始写作的,但是我之开始写作,绝不是因为我以此为任务,而是因为我的整个身心要求我去做这件事。还因为对我来说,文学是世界上最壮丽的景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我住在里加海滨沙丘的一幢小屋里。整个海滨都被白雪淹没了。积雪不断从参天的松树上一长缕一长缕地坠落下来,散为雪尘。 积雪坠落下来,有时是因为吹过一阵风,有时是因为松鼠在枝头跳来跳去。每当万籁俱寂的时候,可以听到松鼠毕毕剥剥咬开松球的声音。 小屋就在大海边上。但要看到大海,还得走出栅栏的小门,顺着一条在雪地上踏出的小径走上一段路,途中还要绕过一幢门窗都已钉死了的别墅。 别墅的窗户打从夏末起就已经拉上了窗幔。那一条条窗幔随风微微地拂动着。想必是风穿过肉眼看不见的罅隙吹进了这幢空屋的缘故,但是从远处看去,总觉得好像有个什么人正在掀起窗幔,小心翼翼地窥视着你的行踪。 海水没有结冰。漫漫的白雪覆盖了海岸,直达水边。积雪上可以看到兔子的脚印。 每当海上涌起波浪的时候,听到的不是拍岸的涛声,而是冰层的坼裂声和积雪沉陷的窸窣声。 冬日的波罗的海是荒凉的、阴郁的。 拉脱维亚人称波罗的海为“琥珀之海”。也许不仅是因为波罗的海盛产琥珀,而且还以为海水隐隐地泛出黄澄澄的琥珀色。 地平线上终日堆满层层叠叠的浓重的阴霾,遮蔽了低低的海岸的轮廓。只有在大海上空,阴霾中有些地方垂下好些毛茸茸的白练——那里正在下雪。 这一年,鸿雁北归得过于早了,不时落到海面上鸣叫。焦灼的鸣声在海岸上远远地传开去,但是没有引起一声应和,因为冬天海滨的树林里是几乎没有鸟的。 我住的那幢小屋里,白天过的是我久已熟稔的生活。木柴在彩色瓷砖的壁炉里毕毕剥剥地燃烧,打字机发出低沉的嗒嗒声,沉默寡言的女服务员莉莉娅坐在舒适的门厅里编织花边。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么自然。 可是一到晚上,无边的黑暗便团团围住了小屋,松林仿佛移到了屋子的紧跟前。当你离开灯光明亮的前厅,走到屋外,孑然一身面对着寒冬、大海和黑夜的时候,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 大海伸展到千百里外的黑沉沉的远方。海上看不到一星灯火,也听不到一息涛声。 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摩崖石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金蔷薇"的人也喜欢 · · · · · ·
金蔷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3 条 )


珍贵的尘土与不朽的蔷薇

《金蔷薇》:最好看的课程讲义

送你一枝金蔷薇,收获一份美好祝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读《金蔷薇》,依然会身临其境般沉浸在老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故事中。 然而,这本首次出版于1956年的经典著作,主题却并非讲故事。作者说,这本书只是他理解的有关文学与写作的札记,他甚至不想做理论研究,也不想做示范引领,他只想以自己的微小之力,向读者描绘文学创作之... (展开)
如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呢?《金蔷薇》给了我这3点启示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9.1分 8635人读过
-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3)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0分 4152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9)9.0分 70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金蔷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write in winte 2011-11-22 21:32:34
拖沓了好多年终于读完,只是心情不如当初那样激动了
0 有用 isNull 2012-05-15 23:33:22
一直觉得俄国作家就像广袤的冰原一样残酷无情,沉迷于人性和苦难。事实证明西伯利亚也有春天,捂心口。
0 有用 打脱手 2012-08-20 12:42:47
好棒!俄罗斯文学我们还有许多宝库没有探寻
0 有用 光涪 2011-06-06 15:04:03
最好的风格首先是有分寸。
1 有用 豆浆✎ 2012-08-03 15:35:21
超爱~手上的是这个版本。还想要读《面向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