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伊萨克·巴别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副标题: 企鹅经典第三辑
原作名: КОНΑΡМИЯ
译者: 戴骢
出版年: 2012-5
页数: 187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企鹅经典
ISBN: 978702009119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副标题: 企鹅经典第三辑
原作名: КОНΑΡМИЯ
译者: 戴骢
出版年: 2012-5
页数: 187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企鹅经典
ISBN: 9787020091195
内容简介 · · · · · ·
一九二〇年,二十六岁的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几年之后,他根据这次征战经历,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作品,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一九二六年出版的《红色骑兵军》。
这部在全球流行八十年、禁而不绝的奇书,是一曲曾经震撼世界的战争绝唱。它既是一位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抵抗的鲜活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精彩列传。
红色骑兵军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伊萨克•巴别尔(1894—1940),犹太裔俄罗斯作家,生于敖德萨。一九三七年蒙冤入狱,一九四○年被秘密处决。他的代表作《红色骑兵军》曾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震惊了欧美文学界,后被列为禁书。
巴别尔出色的写作技巧、别具一格的创作构思,使他的作品备受罗曼•罗兰、博尔赫斯等大文豪的推崇:海明威觉得比自己更凝练;博尔赫斯认为和诗一样美;辛西娅•奥捷克指出他是和卡夫卡齐名的优秀作家;高尔基说他是俄罗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
目录 · · · · · ·
自传
泅渡兹勃鲁契河
诺沃格拉德的天主教堂
家书
战马后备处主任
潘·阿波廖克
意大利的太阳
基大利
我的第一只鹅
拉比
通往布罗德之路
机枪车学
多尔古绍夫之死
二旅旅长
萨什卡·基督
马特韦·罗季奥内奇·巴甫利钦柯传略
科齐纳的墓葬地
普里绍帕
一匹马的故事
政委康金
小城别列斯捷奇科
盐
夜
阿弗尼卡·比达
在圣瓦伦廷教堂
骑兵连长特隆诺夫
两个叫伊凡的人
《一匹马的故事》续篇
寡妇
札莫希奇市
叛变
契斯尼基村
战斗之后
歌谣
拉比之子
千里马
吻
附录
巴别尔其人
巴别尔之死
巴别尔狱中绝笔
翻了个儿的世界
· · · · · · (收起)
泅渡兹勃鲁契河
诺沃格拉德的天主教堂
家书
战马后备处主任
潘·阿波廖克
意大利的太阳
基大利
我的第一只鹅
拉比
通往布罗德之路
机枪车学
多尔古绍夫之死
二旅旅长
萨什卡·基督
马特韦·罗季奥内奇·巴甫利钦柯传略
科齐纳的墓葬地
普里绍帕
一匹马的故事
政委康金
小城别列斯捷奇科
盐
夜
阿弗尼卡·比达
在圣瓦伦廷教堂
骑兵连长特隆诺夫
两个叫伊凡的人
《一匹马的故事》续篇
寡妇
札莫希奇市
叛变
契斯尼基村
战斗之后
歌谣
拉比之子
千里马
吻
附录
巴别尔其人
巴别尔之死
巴别尔狱中绝笔
翻了个儿的世界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企鹅经典(共142册),
这套丛书还有
《虹》《动物农庄》《绿房子》《流浪的星星》《了不起的盖茨比》
等
。
喜欢读"红色骑兵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红色骑兵军"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长夜行 8.6
-
- 燃烧的原野 8.7
-
- 敖德萨故事 8.5
-
-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8.8
-
- 万火归一 8.8
-
- 当代英雄 8.9
-
- 两个故事 8.2
-
- 故事与特写 8.0
-
- 狗心 8.8
-
-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8.9
红色骑兵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5 条 )



一些当时文学创作背景的补充
来自21世纪思想史 # 社会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是三位一体的。第一,它要能够吸引受教育程度有限的群众,要有教导意义,“表现他们革命环境下的真实事件”。第二,写作不应该“过于抽象”,它必须是“行动指南”,并包含“歌颂”的基调,因为这可以让它“无愧于社...
(展开)

任何诋毁攻击都无法消灭真正的艺术(译者前言)
一九八六年,意大利《欧罗巴人》杂志评选一百位世界最佳小说家,《红色骑兵军》作者巴别尔荣登榜首。以一本薄薄的短篇小说集而跻身于世界小说大师之列,在苏联文坛上恐难找到第二个人。 巴别尔从一九二三年起,开始在《敖德萨……消息报》及《列夫》《红色处女地》等杂志上发表...
(展开)
> 更多书评 9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9)9.0分 1535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8.8分 1371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19)8.7分 71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企鹅经典·99读书人@人民文学版 (99读书人)
- 冯唐与阿乙提到的书 (不鸟万阿润)
- 企鹅经典(人民文学 中文版) (Anatole)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红色骑兵军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赵志明 2015-09-01 17:46:30
精简的速写,好看的一逼
0 有用 保尔 2014-04-11 15:41:12
诚如博尔赫斯所言,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书。确实。战争下的人性。巴别尔的语言与文章的构思。对了,还有那所见之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都让人震撼。
18 有用 社会正义武士 2015-02-05 18:57:43
朋友推荐的,确实好看。。总是在吵吵嚷嚷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只剩下一片寂寥。感觉就像几座破败的波兰小城外,一片荒芜的草原无限延伸出去,没有山,没有马,没有哥萨克,没有你,也没有我。
1 有用 Futurismus 2019-02-20 21:29:32
巴赫金的复调与狂欢化(对比石黑一雄的小夜曲,35则短篇散文构成一部,共享一致的主题);巴别尔的比喻真是太稠密了,如果一段话有六句,那么五句都是比喻,巴别尔固然有与海明威一致的在词句上的精确把握,但他在文体风格上更倾向于福克纳。《盐》一篇印象深刻,不可靠叙述之一种,庄严的文体,叙述者与隐含读者巧妙达成一致来暗讽叙述者。一天看罢
9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7-03-02 16:41:24
“我是无辜的,我从未做过间谍。我对任何反苏行为一直持反对态度……我只请求一件事,让我完成我的作品。”——巴别尔。大家见的森林太多了,可还记得一棵树木活生生的样子?一个犹太人来到哥萨克骑兵中,无异于一个犹太人加入纳粹。这就是巴别尔隐藏身份的根由。既入乎其内亲身感受,又出乎其外观察入微,这是巴别尔写作红色骑兵軍如此出色的一个秘密所在。写马比《战马》(2011)还感人,写人比《血战钢锯岭》(2016)还... “我是无辜的,我从未做过间谍。我对任何反苏行为一直持反对态度……我只请求一件事,让我完成我的作品。”——巴别尔。大家见的森林太多了,可还记得一棵树木活生生的样子?一个犹太人来到哥萨克骑兵中,无异于一个犹太人加入纳粹。这就是巴别尔隐藏身份的根由。既入乎其内亲身感受,又出乎其外观察入微,这是巴别尔写作红色骑兵軍如此出色的一个秘密所在。写马比《战马》(2011)还感人,写人比《血战钢锯岭》(2016)还传神,总体来说叙述角度多样且与现实情感结合密切,可以说是更高版的《兄弟连》(2001)。特里林曾将巴别尔的主人公和海明威式的硬汉对比:“后者总在考验自己能否尊严地赴死,而前者总在乞求自己能平静地杀人。”我想究其实,还是因为海明威見父死而巴别尔不得不杀人吧?最早是本科在嘉兴新华书店时读的,已恍若隔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