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卡尔·洛维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
原作名: Von Hegel zu Nietzsche
译者: 李秋零
出版年: 2006-04
页数: 526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学源流
ISBN: 978710802190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
原作名: Von Hegel zu Nietzsche
译者: 李秋零
出版年: 2006-04
页数: 526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学源流
ISBN: 9787108021908
内容简介 · · · · · ·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
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
目录 · · · · · ·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德文版出版者前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部19世纪德国精神史研究
导论歌德与黑格尔
一、歌德对源始现象的直观和黑格尔对绝对者的理解
1.原则的共同性
2.解释中的差异
二、蔷薇花与十字架
1.歌德不赞成黑格尔把理性与十字架结合起来
2.歌德把人道与十字架结合起来
3.蔷薇和十字架的路德式意义
4.黑格尔与歌德的“新教”
5.歌德基督教的异教与黑格尔哲学的基督教
6.由歌德和黑格尔所完成的世界之终结
从黑格尔精神历史的哲学看时代在精神上的发生的起源
第一章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和精神历史
之完成的终极史意义
一、世界历史的终极史构思
二、精神的绝对形式的终极史构思
1.艺术与宗教
2.哲学
三、黑格尔使哲学与国家和基督宗教和解
第二章 老年黑格尔学派、青年黑格尔学派、新黑格尔学派
一、老年黑格尔学派对黑格尔哲学的维护
二、青年黑格尔学派倾覆黑格尔哲学
1.费尔巴哈(1804--1872)
2.卢格(1802--1880)
3.马克思(1818--1883)
4.施蒂纳(1806--1856)
5.鲍威尔(1809--1882)
6.基尔克果(1813--1855)
7.谢林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结合
三、新黑格尔学派复活黑格尔哲学
第三章 黑格尔的调和被马克思和基尔克果的抉择所瓦解
一、对黑格尔现实概念的一般批判
二、马克思和基尔克果的批判性抉择
1.马克思
2.基尔克果
三、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世俗化的基督教的批判
1.马克思
2.基尔克果
四、黑格尔的和解源自分裂
历史性时代的哲学转化为对永恒的要求
第四章 作为我们时代的哲学家和永恒的哲学家的尼采
一、尼采对歌德和黑格尔的评价
二、尼采与40年代黑格尔主义的关系
三、尼采克服虚无主义的尝试
第五章 时代精神和对永恒的追问
一、各时代的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
二、黑格尔与歌德论时间与历史
1.作为永恒的现在
2.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歌德对世界上发生事情的直观
第二部市民阶级一基督教世界的历史研究
第一章 市民社会的问题
一、卢梭:市民与公民
二、黑格尔:市民社会与绝对的国家
三、马克思: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四、施蒂纳:作为市民阶级的人与无产阶级的人之无差异点的惟一自我
五、基尔克果:市民的一基督教的自我
六、多诺索·科尔特斯和蒲鲁东:自上的基督教独裁和自下的无神论社会新秩序
七、A.冯·托克维尔:市民阶级民主向民主暴政的发展
八、G.索雷尔:工人阶级的非市民阶级民主
九、尼采:群畜之人和领头动物
第二章 劳动问题
一、黑格尔:劳动作为其自身在塑造世界时的外化
二、C.勒斯勒尔和A.卢格:劳动是对世界的占有和人的解放
三、马克思:劳动是人在—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的自我异化
1.对古典国民经济学的抽象劳动概念的批判
2.对黑格尔哲学的抽象劳动概念的批判
四、基尔克果:劳动对于自我生成的意义
五、尼采:劳动是凝神与沉思的解体
第三章 教育问题
一、黑格尔的政治人文主义
二、青年黑格尔学派
1.卢格对美学教育的政治化
2.施蒂纳把人文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教育还原为单个人的自我启示
3.B.鲍威尔对参与普遍者的套话的批判
三、J.布克哈特论教育的世纪和
G.福楼拜论知识的矛盾
四、尼采对过去和当代的教育的批判
第四章 人道问题
一、黑格尔:绝对精神是人的普遍本质
二、费尔巴哈:有血有肉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三、马克思:无产阶级是类的人的可能性
四、施蒂纳:惟一的自我是人的所有者
五、基尔克果:孤独的自我是绝对的人道
六、尼采:超人是对人的克服
第五章 基督教信仰问题
一、黑格尔将宗教扬弃在哲学中
二、施特劳斯把基督教回溯到神话
三、费尔巴哈把基督宗教还原为人的自然本质
四、卢格用人道取代基督教
五、鲍威尔对神学和基督教的解构
六、马克思把基督教解释为—个颠倒了的世界
七、施蒂纳对神的东西和人的东西的系统解构
八、基尔克果悖谬的信仰概念和他对现存基督性的攻击
九、尼采对基督教道德和文化的批判
十、拉加德对教会基督教的政治批判
十一、奥韦尔贝克对原初基督教和没落的基督教的历史分析
文献目录
年表
· · · · · · (收起)
德文版出版者前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部19世纪德国精神史研究
导论歌德与黑格尔
一、歌德对源始现象的直观和黑格尔对绝对者的理解
1.原则的共同性
2.解释中的差异
二、蔷薇花与十字架
1.歌德不赞成黑格尔把理性与十字架结合起来
2.歌德把人道与十字架结合起来
3.蔷薇和十字架的路德式意义
4.黑格尔与歌德的“新教”
5.歌德基督教的异教与黑格尔哲学的基督教
6.由歌德和黑格尔所完成的世界之终结
从黑格尔精神历史的哲学看时代在精神上的发生的起源
第一章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和精神历史
之完成的终极史意义
一、世界历史的终极史构思
二、精神的绝对形式的终极史构思
1.艺术与宗教
2.哲学
三、黑格尔使哲学与国家和基督宗教和解
第二章 老年黑格尔学派、青年黑格尔学派、新黑格尔学派
一、老年黑格尔学派对黑格尔哲学的维护
二、青年黑格尔学派倾覆黑格尔哲学
1.费尔巴哈(1804--1872)
2.卢格(1802--1880)
3.马克思(1818--1883)
4.施蒂纳(1806--1856)
5.鲍威尔(1809--1882)
6.基尔克果(1813--1855)
7.谢林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结合
三、新黑格尔学派复活黑格尔哲学
第三章 黑格尔的调和被马克思和基尔克果的抉择所瓦解
一、对黑格尔现实概念的一般批判
二、马克思和基尔克果的批判性抉择
1.马克思
2.基尔克果
三、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世俗化的基督教的批判
1.马克思
2.基尔克果
四、黑格尔的和解源自分裂
历史性时代的哲学转化为对永恒的要求
第四章 作为我们时代的哲学家和永恒的哲学家的尼采
一、尼采对歌德和黑格尔的评价
二、尼采与40年代黑格尔主义的关系
三、尼采克服虚无主义的尝试
第五章 时代精神和对永恒的追问
一、各时代的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
二、黑格尔与歌德论时间与历史
1.作为永恒的现在
2.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歌德对世界上发生事情的直观
第二部市民阶级一基督教世界的历史研究
第一章 市民社会的问题
一、卢梭:市民与公民
二、黑格尔:市民社会与绝对的国家
三、马克思: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四、施蒂纳:作为市民阶级的人与无产阶级的人之无差异点的惟一自我
五、基尔克果:市民的一基督教的自我
六、多诺索·科尔特斯和蒲鲁东:自上的基督教独裁和自下的无神论社会新秩序
七、A.冯·托克维尔:市民阶级民主向民主暴政的发展
八、G.索雷尔:工人阶级的非市民阶级民主
九、尼采:群畜之人和领头动物
第二章 劳动问题
一、黑格尔:劳动作为其自身在塑造世界时的外化
二、C.勒斯勒尔和A.卢格:劳动是对世界的占有和人的解放
三、马克思:劳动是人在—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的自我异化
1.对古典国民经济学的抽象劳动概念的批判
2.对黑格尔哲学的抽象劳动概念的批判
四、基尔克果:劳动对于自我生成的意义
五、尼采:劳动是凝神与沉思的解体
第三章 教育问题
一、黑格尔的政治人文主义
二、青年黑格尔学派
1.卢格对美学教育的政治化
2.施蒂纳把人文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教育还原为单个人的自我启示
3.B.鲍威尔对参与普遍者的套话的批判
三、J.布克哈特论教育的世纪和
G.福楼拜论知识的矛盾
四、尼采对过去和当代的教育的批判
第四章 人道问题
一、黑格尔:绝对精神是人的普遍本质
二、费尔巴哈:有血有肉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三、马克思:无产阶级是类的人的可能性
四、施蒂纳:惟一的自我是人的所有者
五、基尔克果:孤独的自我是绝对的人道
六、尼采:超人是对人的克服
第五章 基督教信仰问题
一、黑格尔将宗教扬弃在哲学中
二、施特劳斯把基督教回溯到神话
三、费尔巴哈把基督宗教还原为人的自然本质
四、卢格用人道取代基督教
五、鲍威尔对神学和基督教的解构
六、马克思把基督教解释为—个颠倒了的世界
七、施蒂纳对神的东西和人的东西的系统解构
八、基尔克果悖谬的信仰概念和他对现存基督性的攻击
九、尼采对基督教道德和文化的批判
十、拉加德对教会基督教的政治批判
十一、奥韦尔贝克对原初基督教和没落的基督教的历史分析
文献目录
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海德格尔不仅比洛维特的思考视域深广(从康德到尼采,而非从黑格尔到尼采),而且明知尼采“消逝在癫狂的黑暗之中”还采取果敢的思想挽救行动;尼采“从现代性的虚无中召回古代”(洛维特语)的行动在哪里跌倒,海德格尔就从哪里爬起来,英勇地再次冒险“从现代性的虚无中召回古代”——召回前苏格拉底哲人对Logos的理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歌德对基督教自由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是以他有“如此正确的感觉”为基础的。这种态度被肤浅化,被淡化,成为19世纪有教养阶层的一种陈词溢调。后者自认为能够授引歌德,因为它已经把自己的中庸视为中心和尺度。对于这个市民阶级的基督教的教养世界的公正中立来说,典型的表述是“荷马与圣经”这个流行的公式,人们的背包中必须有这二者。这种具有基督教色彩的人文主义直到几年前还代表着新教校长和牧师们的或多或少自由的一宗教的言说。人们谈论某个圣经文本,用洪堡、席勒和歌德的格言来阐明它。奥韦尔贝克恰切地把这种状况称为:“如果在现代社会中不可能再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举止如同反基督,不听从对基督教的偏爱所呼唤…那么,以自己的方式屈从世界,这是今日基督教的一种风格。在遵从现代戒律的基督徒们中间,歌德与席勒、费尔巴哈、叔本华、瓦格纳、尼采,无论如何还有他们的后继者们,都必然对此感到满意...…我们事实上与基督教一起很快就达到这样的程度,即那些伟大的人物作为虔诚的基督徒要比作为基督教的背弃者显得更为可信。如果为了证明他们个人的这样一种观点而仅仅在于从他们的著作中拣选出承认基督教的‘热诚的'声音的精华,那么,谁还会再考虑热情洋溢地皈依现代基督教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歌德基督教的异教与黑格尔哲学的基督教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西学源流(共2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下)》《那高尚的梦想》《马基雅维利的事业》《从黑格尔到尼采》《德行、商业和历史》
等
。
喜欢读"从黑格尔到尼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从黑格尔到尼采"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黑格尔到尼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46851319-65.jpg)
十九世纪担忧:“在我们之后,人们将靠什么活着?”
一、 十九世纪的欧洲精神危机 从我开始有自觉意识的进行思考和阅读的两年来,陆续接触的几位思想家,无论是激进、癫狂,还是冷静超然,他们的言论思想似乎总是透出一股很深的悲观和不安,这让我震惊的同时,又困惑不解。一直想弄明白:十九世纪的欧洲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所处时...
(展开)
![](https://img2.doubanio.com/icon/u46851891-11.jpg)
《从黑格尔到尼采》读书笔记
作为一部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史论著,洛维特从19世纪的思想家著作中旁征博引,梳理出了一条路线:黑格尔与尼采是两个端点,19世纪德国精神历史的真正发生就在这两个端点之间运动。从黑格尔开始、到马克思与基尔克果那里殊途同归的流变(两者都瓦解了黑格尔的“和解”大业,马克思...
(展开)
![](https://img3.doubanio.com/icon/u55951555-12.jpg)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121532925-4.jpg)
黑格尔精神历史形而上学的瓦解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实际上在描绘黑格尔式世界历史和精神历史统一图景在19世纪分崩离析的过程。 黑格尔和歌德都试图用理性超越知性以到达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别在于:前者走的是精神之路,采取历史的理性;后者走的是自然之路,采取自然的理性。黑格...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暂无评分 2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8.7分 5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8.2分 53人读过
-
Meiner (199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学源流 (如雨乃可乐)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岊湬的书柜(1) (岊湬)
- 黑格尔哲学 (船山顶上草)
-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海客谈瀛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黑格尔到尼采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fs 2018-01-28 00:47:10
为什么付出极大的努力做出的融合,会倾覆的那么快呢?这里面有着黑格尔极深的把握,也带来了极深的恐惧。所以才那么绝对,他的反面同样的绝对。不是绝对的超拔,就是绝对的撕碎。 但这样的历程,同样闪烁着触动和惊讶,不知道这样会唤起怎么样的爱?
33 有用 形而上学 2011-12-22 19:33:50
此书的序由刘小枫写的,很怀疑刘老师看过此书没有
0 有用 Demeter 2016-04-29 20:20:37
是不是史就容易囉嗦,總體還不錯;把從黑格爾為歷史中兩條線的焦點,以及之後如何分野的東西說清楚了☝️
1 有用 Clannad 2021-09-09 10:56:26
看了和黑格尔相关的部分,感觉黑格尔谈劳动问题的内容和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里谈物化的部分贼像,可以说卢卡奇就是用马克思的术语重新讲了一遍黑格尔的劳动观。最后读完感觉还是不太爱看洛维特写的书,不像是纯思想史,然后也不是纯哲学史,有点不伦不类。
1 有用 Walt 2024-03-18 08:40:41 德国
鉴定为找学生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