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rthur Henderson Smith
/
[美国] 明恩溥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译者: 秦悦
出版年: 2001-05
页数: 332
定价: 1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6166451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译者: 秦悦
出版年: 2001-05
页数: 332
定价: 1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616645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本书所概括的中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书中不免褒少贬多,因此笔触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分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总摆脱不了西方的价值观。然而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平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晚清政体同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的确不乏真知灼见。对此今天的读者自有判断。
中国人的素质的创作者
· · · · · ·
-
明恩溥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明恩溥(1845―1942)是美国公理会教士,1872年来中国传教,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广泛接触中国各阶层人群,尤其熟悉下层农民生活,并结交不少朋友。他一生著述了十来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素质》即是他在华传教二十二年之后,于1894年成书出版的一部代表作。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章面子要紧
第二章省吃俭用
第三章辛勤劳作
第四章恪守礼节
第五章漠视时间
第六章漠视精确
第七章天性误解
第八章拐弯抹角
第九章柔顺固执
第十章心智混乱
第十一章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轻蔑外国人
第十三章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因循守旧
第十五章漠视舒适方便
第十六章生命活力
第十七章遇事忍耐
第十八章知足常乐
第十九章孝行当先
第二十章仁慈行善
第二十一章缺乏同情
第二十二章社会风暴
第二十三章共担责任与尊重律法
第二十四章互相猜疑
第二十五章言而无信
第二十六章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
第二十七章中国的现实与需要
· · · · · · (收起)
第一章面子要紧
第二章省吃俭用
第三章辛勤劳作
第四章恪守礼节
第五章漠视时间
第六章漠视精确
第七章天性误解
第八章拐弯抹角
第九章柔顺固执
第十章心智混乱
第十一章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轻蔑外国人
第十三章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因循守旧
第十五章漠视舒适方便
第十六章生命活力
第十七章遇事忍耐
第十八章知足常乐
第十九章孝行当先
第二十章仁慈行善
第二十一章缺乏同情
第二十二章社会风暴
第二十三章共担责任与尊重律法
第二十四章互相猜疑
第二十五章言而无信
第二十六章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
第二十七章中国的现实与需要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别国所经历的那些政变,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造了一堵石墙,厚六英尺,高却只有四英尺。有人问他这墙为什么造得这么怪,他回答说,他的目的是:要是日后墙被风吹倒,墙反而比原先的更高了!中国的政府说什么也不会被吹倒,因为它是个立方体,即使翻到了,也只是换了个面,其外貌和内容仍然如故,始终不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6页 -
中国人好比竹子,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比喻了。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西风吹来,它便朝东。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竹子是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植物容易打结。竹子虽然柔软,却难以打结。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毛发更柔顺的了。毛发可以拉得很长很长,但拉力一旦去掉,立刻就能恢复原状。单凭自己的分量,毛发能向各个方向弯曲。许多人头上的毛发都有一定的长法,一簇簇,总是朝一定的方向长的,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这种头发俗称“牛旋发”,由于无法控制,其他的头发即使数量多,还得顺着“牛旋发”的方向来梳理。如果把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比作是人的脑袋,各民族是一簇簇头发,那么中华民族就是历史悠久的“牛旋发”,可以梳理,修剪,也可以剃掉,但剃了后肯定再长出跟原来一样的头发,一般说来,还是朝同一个方向长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人的素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7.4
-
- 流民、游民与社会动荡 8.2
-
- 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 7.7
-
- 中国问题 8.4
-
- 中国人的精神 7.7
-
-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 7.6
-
- 禅让、世袭及革命 7.8
-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8.5
-
- 中国绅士研究 8.5
-
- 中国式谋略 7.4
中国人的素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9 条 )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不能接受此书的性格
中国人,近百余年来,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不停轮换,但其根本性格却一直根深蒂固,从未改变。所以,尽管此书写于上上世纪末期,100多年过去了,你仍会觉得,它写的竟然就是今天。
(展开)

论坛 · · · · · ·
问一下 | 来自无明 | 2017-08-21 23:25:32 | |
心智混乱的一个显著的例子 | 来自Openureyes™♪♬♪♬ | 2009-01-22 17:24:1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1 )
-
上海三联书店 (2007)7.7分 777人读过
-
EastBridge (2003)8.1分 63人读过
-
学苑出版社 (1998)7.7分 102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2分 48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戈夫曼研究 (王荣欣)
- 要读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需要耗费多大的缘分啊 (插头)
- 一部分中国人之【比看书】 (西丰客人)
- ipad待装,书 (|SL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素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竇秀偉 2013-04-06 21:12:57
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也不愿意承认我们民族的人格缺失
2 有用 哇浪 2012-09-03 14:51:21
鲁迅向国人郑重推荐的。我也认为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
1 有用 第六天魔王Polo 2009-01-11 14:35:54
时隔百年,中国人国民性不变。
6 有用 阅微草堂 2012-10-07 01:19:52
西方人是不会客观评价中国人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个义务,同时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利,鲁迅临死推荐,致死不忘给西方主子做广告,我不理解骂我们民族的书, 还有人捧。这是最值得思考的地方!鲁迅是个教授,但是离开了他的研究领域,他就没有任何的比别人值得关注的地方,我们太喜欢把教授的学术和guan
0 有用 nothing传叔 2015-06-22 20:13:23
晚清粉可以自我代入这本或类似题材(很多,自寻),基本上你就是两广、两江总督,生活也不过那样。。。首先,没有网,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