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梁词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专门讲演,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名著。
目录 · · · · · ·
一《中国历史研究法》导读
二 中国历史研究法
1、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三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
四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第一章 史的目的
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 · · · · · (收起)
二 中国历史研究法
1、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三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
四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第一章 史的目的
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史界因果之劈头一大问题,则英雄造时势耶?时势造英雄耶?换言之,则所谓“历史为少数伟大人物之产儿”、“英雄传即历史者,其说然耶否耶?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何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顕,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他政治界、文学界、艺术界,盖莫不有然。此等人得名之日“历史的人格者”。何以谓之“历史的人格者"?则以当时此地所演生之一群史实,此等人实为主动一一最少亦一部分的主动一一而其人面影之扩大,几于掩覆其社会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5页 -
李存勖、石敬瑭、刘智远,以沙陀三小族,窃一掌之地,而䩄然奉为共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蓬莱阁丛书(共58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经典常谈》《文心雕龙札记》《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宋元戏曲史》《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等
。
喜欢读"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中国历史研究法》免费下载地址 | 来自小贝书屋 | 2018-03-15 08:32:43 | |
推荐 | 来自马白丁 | 2010-07-01 15:34: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中华书局 (2009)8.9分 460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8.9分 136人读过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8.7分 12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5)8.4分 8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何兆武《上学记》涉及书目 (和菜头)
- 梁启超列国学入门书要目 (狸猫)
- 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彼岸)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我的民国学术Ⅰ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林@语堂 2013-04-10 12:04:57
只读了政治、经济专史的部分,感觉到大师思路清晰周全
0 有用 疯清扬 2008-04-24 21:43:49
史家
0 有用 君迁子 2008-03-04 09:38:27
梁任公先生卓越的眼光,不由佩服——打破原有看待史学之方式,重塑历史。想象瑰丽,热情肆恣。 现在想来,筚路蓝缕之功,不得不佩服。
0 有用 朝南生 2010-05-28 23:56:47
方法太老,梁老师还没步入现代
3 有用 人行横道江慕尼 2011-03-23 00:02:08
半文半白最难读!
0 有用 月窺人 2022-12-17 11:20:13 广东
從書中不難見識梁啓超之所以名重一時與其求學態度積極有絶對關係,而該書主要係對從事歷史研究者之途徑引導,並非對一般閱讀歷史書籍的指導,然而仍然對從事任何學問研究有所啓發。另外這本書的印刷應是舊版重印,字體稍小且清晰度尚嫌不佳,字張亦過於厚硬,很不利閱讀。
0 有用 Carlton 2022-12-09 00:40:43 云南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0 有用 迷路羔羊 2022-11-27 06:18:42 浙江
挺有意思的
0 有用 不悦强学读书记 2022-11-03 21:32:46 贵州
细数二千年来史家,其稍有创用之才者,惟五人:一曰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其书亦常有国民思想,如项羽而列诸本纪,孔子、陈涉而列诸世家,儒林、游侠、刺客、货殖而为之列传,皆有深意存焉。二曰杜君卿。《通典》之作,不纪事而纪制度。制度于国民全体之关系,有重于事焉者也,前此所无而杜创之,虽其完备不及《通考》,然创作之功,马何敢望杜?三曰郑渔仲。夹漈之史识,卓绝千古,而史才不足以称之。其《通志》二十略,以论... 细数二千年来史家,其稍有创用之才者,惟五人:一曰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其书亦常有国民思想,如项羽而列诸本纪,孔子、陈涉而列诸世家,儒林、游侠、刺客、货殖而为之列传,皆有深意存焉。二曰杜君卿。《通典》之作,不纪事而纪制度。制度于国民全体之关系,有重于事焉者也,前此所无而杜创之,虽其完备不及《通考》,然创作之功,马何敢望杜?三曰郑渔仲。夹漈之史识,卓绝千古,而史才不足以称之。其《通志》二十略,以论断为主,以记述为辅,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四曰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逾之者焉。五曰黄梨洲。黄梨洲著《明儒学案》,史家未曾有之盛业也。中国数千年,惟有政治史,而其他一无所闻。梨洲乃创为学史之格,使后人能师其意 (展开)
0 有用 kongsobad 2022-10-06 19:05:15 广东
我读史是为了“观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作为我后续活动之资鉴。” 然而因史料繁杂,不知从哪开始,读谁作的史;既选了某一作者所作的史,又不知其论述是否准确。今日读完这本书,大概有了点眉目,总方向大概如下: 一,目的如上所述。 二,读中国史也读世界史。 三,对事件观察时代背景再下批评。即以《史记·货殖列传》论述方式为模范,譬如其论全国之经济区域,每区域寻出其地理之特性,举... 我读史是为了“观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作为我后续活动之资鉴。” 然而因史料繁杂,不知从哪开始,读谁作的史;既选了某一作者所作的史,又不知其论述是否准确。今日读完这本书,大概有了点眉目,总方向大概如下: 一,目的如上所述。 二,读中国史也读世界史。 三,对事件观察时代背景再下批评。即以《史记·货殖列传》论述方式为模范,譬如其论全国之经济区域,每区域寻出其地理之特性,举示其特殊物产及特殊交通状况,又述其历史之经过,说明住民特殊习性之由来。 四,于同中观异,异中观同。 五,求得事实之因果。 分割线 吾侪居今日而读旧史,正所谓“披沙拣金,往往见宝”。离沙无金,固也;然数斗之沙,得金一颗,为事既已甚劳。况拣金之术,非尽人而能;苟误其涂,则取沙弃金,在所不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