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东晋门阀政治的创作者
· · · · · ·
-
田余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田余庆,1924年,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合著,翦伯赞主编),国家教委第一届大学教材特等奖);《东晋门阀政治》(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等。
目录 · · · · · ·
自序
释“王与马共天下”/1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1
二 司马越与王衍/6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16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26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37
一 小 引/37
二 郗鉴的密谋/40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40
(二)流民与流民帅/43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49
三 郗鉴与王导/52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52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59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62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70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70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74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78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84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88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92
五 余论/96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100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100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107
三 庾、王江州之争/112
四 襄阳的经略/123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132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132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132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133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139
(四)旁证/142
(五)小 结/145
二 桓彝事迹杂考/147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147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149
(三)桓彝族单势孤/152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155
(五)小 结/157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159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169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176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189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189
二 北府兵/202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208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219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228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244
一 小 引/244
二 “齄王”世家/245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251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259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260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26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265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267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270
五 小结/272
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78
一 晋末的北府兵/278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287
三 道术与政治/293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300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307
后 论/315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315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320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324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331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333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338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343
改版题记/347
· · · · · · (收起)
释“王与马共天下”/1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1
二 司马越与王衍/6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16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26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37
一 小 引/37
二 郗鉴的密谋/40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40
(二)流民与流民帅/43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49
三 郗鉴与王导/52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52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59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62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70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70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74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78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84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88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92
五 余论/96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100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100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107
三 庾、王江州之争/112
四 襄阳的经略/123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132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132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132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133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139
(四)旁证/142
(五)小 结/145
二 桓彝事迹杂考/147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147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149
(三)桓彝族单势孤/152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155
(五)小 结/157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159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169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176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189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189
二 北府兵/202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208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219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228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244
一 小 引/244
二 “齄王”世家/245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251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259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260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26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265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267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270
五 小结/272
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78
一 晋末的北府兵/278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287
三 道术与政治/293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300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307
后 论/315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315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320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324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331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333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338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343
改版题记/347
· · · · · · (收起)
"东晋门阀政治"试读 · · · · · ·
本书第一版于1989年刊出,于2004年印行四版之后,2009年收入《中国文库》,仍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名义,按《中国文库》统一格式,重新排印出版,署为第一版。据知本书脱销已久,出版社方面早要再印,商之于我。我本想增补一章,约二三万字,题目是《温峤与江州》,酝酿多时,思路和内容基本敲定,正斟酌动笔,并已告知编辑部等待几个月付印。但是去秋以来,我的健康状况退步,估计难...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雅英华(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君臣之际》《制度·言论·心态》《门阀时代》《汪篯汉唐史论稿》《读史存稿(增订本)》
等
。
喜欢读"东晋门阀政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东晋门阀政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波峰与波谷 9.1
-
- 拓跋史探 9.3
-
- 天朝的崩溃 9.4
-
- 危机与重构 9.1
-
-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9.1
-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9.4
-
- 将无同 9.5
-
- 历史三调 9.3
-
- “山中”的六朝史 8.8
-
- 筚路维艰 9.5
东晋门阀政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4 条 )


私家荫盖下的中国古代政权
梁任公论及《中国之旧史》时言道:“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古来“国家”作为“天下之神器”往往在一姓之掌握的同时更兼许许多多的护卫者和分享者,帝王即是“王家”,王家之外尚有种种之“私家”。简单的分类这种私家:有王家外戚,功臣元勋,仕宦大族,这些私...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9.3分 2845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9.3分 188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9.5分 126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9.4分 12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北大出版社历史书 (石头开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东晋门阀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32 有用 小波福娃 2016-06-07 14:10:39
补mark一下。书架上很多书可以扔掉,要留的话这本是必须的
84 有用 安提戈涅 2018-03-17 22:39:21
尊崇,但无法喜欢。有一些传统史学书写的问题,比如因为材料残缺、史料“扦格难通”,就推演、窥测、连虚线,然而有时候推演的基础都是存疑的,用不确定换确定,难以服人。另外书写的风格是“以述代论”,根本性的观念就一个,定下主导动机后,就依据自然态的时间作为线索,让人物“依次登上历史舞台”,事件与人物用“我真实发生过”的面目一条条躺倒,从中抽绎出论证主导动机的史料,外带一些旁逸斜出的问题,这种写法令人疲惫,... 尊崇,但无法喜欢。有一些传统史学书写的问题,比如因为材料残缺、史料“扦格难通”,就推演、窥测、连虚线,然而有时候推演的基础都是存疑的,用不确定换确定,难以服人。另外书写的风格是“以述代论”,根本性的观念就一个,定下主导动机后,就依据自然态的时间作为线索,让人物“依次登上历史舞台”,事件与人物用“我真实发生过”的面目一条条躺倒,从中抽绎出论证主导动机的史料,外带一些旁逸斜出的问题,这种写法令人疲惫,就像中国千年的历史一样使人压抑。还有一些问题,论述得有点“浮”了,读完之后难免会暗自嘀咕:写这个的意义在哪里?像对淝水之战性质的梳理、对清谈之风的评价。 (展开)
15 有用 临素光 2018-09-01 19:20:48
【2018第60本】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东晋百年门阀政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六大士族兴衰: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1.从最开始的“王与马共天下”,到后来的“庾与马”“桓与马”等等,尽管会有某家权势较大的情况,但其他士族都尽力平衡,维持共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司马家想踢开士族、一家独大重振王权,也同样如此,因此王敦、桓温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削弱王权,竟然能够得到... 【2018第60本】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东晋百年门阀政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六大士族兴衰: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1.从最开始的“王与马共天下”,到后来的“庾与马”“桓与马”等等,尽管会有某家权势较大的情况,但其他士族都尽力平衡,维持共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司马家想踢开士族、一家独大重振王权,也同样如此,因此王敦、桓温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削弱王权,竟然能够得到多数朝臣的支持,不当做忤逆。2.北府兵的四个阶段:由郗鉴初创,以流民帅平定王敦之乱;后由谢玄重建,在肥水战胜前秦苻坚,以及制衡建康上游的强藩;再由谢家旧部刘牢之统御,成为各个门阀势力竞相争取拉拢的重要力量;最后在刘裕手中成为独立于门阀的势力,灭桓玄、南燕、西蜀、后秦、孙恩卢循,成为终结东晋的掘墓人。 (展开)
31 有用 OrangeCLK 2015-07-30 23:02:11
最终的结论太精彩了!倒数第二段。
58 有用 Phaedo 2017-08-24 14:08:11
这就是我想有一天能够写成这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