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生活在民主社会、计划体制或法西斯社会下的许多哲学家、著作家和法学家都支持或捍卫极权原则和恐怖政体。但是,本应对暴政的邪恶保持警觉的知识分子,为何背叛了看顾由和独立研究的理念?为何他们或隐蔽、或公开地站在认可大规模的压迫和人类苦难的立场上呢?
以邓丁·海德格尔、卡尔·施米特、瓦尔特·本雅明、亚历山大·科耶夫、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的生平行藏为例,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动荡所迷惑,以致对极权主义、暴行和国家的恐怖行动视而不见。里拉说明了,那些没有控制看书激情的知识分子何以被推入了他们几乎毫无理解力的政治领域,并对我们的知识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里拉的这本书……是在失望感的驱使下写就的,那是爱者才有的失望。他看到,在面对充斥于20世纪的暴行时,这些深刻的...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生活在民主社会、计划体制或法西斯社会下的许多哲学家、著作家和法学家都支持或捍卫极权原则和恐怖政体。但是,本应对暴政的邪恶保持警觉的知识分子,为何背叛了看顾由和独立研究的理念?为何他们或隐蔽、或公开地站在认可大规模的压迫和人类苦难的立场上呢?
以邓丁·海德格尔、卡尔·施米特、瓦尔特·本雅明、亚历山大·科耶夫、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的生平行藏为例,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动荡所迷惑,以致对极权主义、暴行和国家的恐怖行动视而不见。里拉说明了,那些没有控制看书激情的知识分子何以被推入了他们几乎毫无理解力的政治领域,并对我们的知识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里拉的这本书……是在失望感的驱使下写就的,那是爱者才有的失望。他看到,在面对充斥于20世纪的暴行时,这些深刻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在政治上极为不负责任……里拉才思敏捷,具有提示真相的天赋,这本集子的每一篇研究都发人深思、给人启示。
——《纽约时报书评》
在对欧洲知识分子的评论方面,马克·里拉无疑是最有才气的。他的作品不事技巧,深刻而流畅。
——保罗·伯曼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创作者
· · · · · ·
-
王笑红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里拉(Mark Lilla),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欧洲思想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自由主义阵营的一支健笔。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他在欧美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著有《G.B.维科:一个反现代者的形成》(1993),编有《新法兰西思想:政治哲学》(1994),《伯林的遗产》(2001)。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马丁·海德格尔 汉娜·阿伦特 卡尔·雅斯贝尔斯
第二章 卡尔·施米特
第三章 瓦尔特·本雅明
第四章 亚历山大·科耶夫
第五章 米歇尔·福柯
第六章 雅克·德里达
后记:叙拉古的诱惑
译后小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柏拉图看来,身为人这种造物就意味着要终其一生苦苦搏斗,人不能仅仅为了最基本的需要而活着,而要在某种力量的驱策下扩展并时而提升这些需要,并进而将其转化新的奋斗目标。人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伸展”他自己?柏拉图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心理问题,他的对话录中献身的人物对此给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也许,最可爱的答案莫过于《会饮篇》中由苏格拉底转述的狄欧提玛的说法,亦即:“在身体和灵魂的层面,人皆有孕在身。”我们是,或至少觉得自己不是完美的造物,我们不能求得安宁,除非我们内在感受到的潜能得以实现,除非我们能如她所说:“在美中诞育”。这一渴望,这一爱欲,弥漫在一切善好和健康的灵与肉的欲望中;有些人主要体验到的是肉体的欲望,并用身体得以满足,而那些追求灵魂层面欲望的人们则成了哲学家、诗人、抑或致力于“城邦与家庭的健全治理”(亦即,最高意义的政治)。迪欧蒂玛对苏格拉底说,人类的善好行为所及之处,皆可看到爱欲的踪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2页 -
即历史进步是一种幻象,历史只不过是一系列的灾难堆积着的一层又一层的废墟,直达天堂。工人阶级的成员们被进步的理念所腐化、所蒙蔽,看不到伴随人对自然世界的主宰力日益增强而产生的社会倒退。他们被哄得昏昏欲睡,以至于对法西斯力量的兴起所引致的“紧急状态”视而不见,未能及时做出反应。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瓦尔特·本雅明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共和的黄昏 8.1
-
- 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 7.7
-
- 悬而未决的时刻 8.3
-
- 民主及其批评者 7.5
-
-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 7.8
-
- 控制国家 8.2
-
- 自然权利与历史 9.1
-
- 驯化君主 8.5
-
-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 8.8
-
- 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渊源 7.6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 条 )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理智与情感

> 更多书评 39篇
论坛 · · · · · ·
随想 | 来自陈子恒 | 2009-11-16 14:29:07 | |
《以赛亚·伯林的遗产》也是这个作者写的,我社也... | 来自玻璃软糖 | 4 回应 | 2009-02-09 13:14: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03)9.0分 19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4)7.4分 334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0)7.8分 304人读过
-
雅言 (2003)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星图书*学术 (玻璃软糖)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 我的校园藏书 (休小谟)
- 《老而不死是为贼》涉及图书 (月亮照在六便士)
- 某的每日一书推荐【第一期完结】 (岚大爷本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索马里 2008-12-16 21:41:16
马克里拉把这些人都拉到了政治的布满灰尘的显微镜下。
13 有用 失望的奥利瓦🌈 2020-07-26 21:28:10
看了点传记资料,再回头来把这本书鞭尸一下——入选英国议员的密尔提出女性选举权法案,你们不提“叙拉古之惑”。托克维尔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你们不提“叙拉古之惑”。韦伯代表德国前往凡尔赛,起草魏玛宪法,你们还是不提“叙拉古之惑”。偏偏对海德格尔这么一个没什么政治实权的大学校长和施米特这个被驱逐出纳粹法学团队的“桂冠法学家”,“叙拉古之惑”就出来了,就开始反思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了。你不能因为他们的政治... 看了点传记资料,再回头来把这本书鞭尸一下——入选英国议员的密尔提出女性选举权法案,你们不提“叙拉古之惑”。托克维尔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你们不提“叙拉古之惑”。韦伯代表德国前往凡尔赛,起草魏玛宪法,你们还是不提“叙拉古之惑”。偏偏对海德格尔这么一个没什么政治实权的大学校长和施米特这个被驱逐出纳粹法学团队的“桂冠法学家”,“叙拉古之惑”就出来了,就开始反思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了。你不能因为他们的政治立场恰好和你不一样,就觉得“知识分子介入政治”有什么天然的危险或者见不得人的地方。重点不在于参不参与,而在于怎么参与。 (再者,除了不断被鞭尸的海施两位,这本书提到的其他人真的能算被极权吸引么?) (展开)
0 有用 清暉 2008-11-27 12:21:31
要认真看书啊
3 有用 路德维希 2010-05-25 13:02:43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要么把哲学搞砸,要么把政治搞砸,最坏的是把两样都搞砸。
6 有用 苏宁 2011-05-26 13:00:49
阿伦特常常引用瓦恩哈根的一句警句,即他对保守主义历史学家根茨的评价:“他以对真理的激情抓住了假相。”这正是她对海德格尔的看法,她爱他的知性激情,但也对他无力区分显然的真理与显然的假相这一点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