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Penguin Classics
译者: Ronald Latham
出版年: 1958-9-30
页数: 384
定价: USD 13.95
装帧: Paperback
丛书: Penguin Classics
ISBN: 9780140440577
内容简介 · · · · · ·
Marco Polo was the most famous traveller of his time. His voyages began in 1271 with a visit to China, after which he served the Kubilai Khan on numerous diplomatic missions. On his return to the West, he was made a prisoner of war and met Rustichello of Pisa, with whom he collaborated on this book. The accounts of his travels provide a fascinating glimpse of the different soci...
Marco Polo was the most famous traveller of his time. His voyages began in 1271 with a visit to China, after which he served the Kubilai Khan on numerous diplomatic missions. On his return to the West, he was made a prisoner of war and met Rustichello of Pisa, with whom he collaborated on this book. The accounts of his travels provide a fascinating glimpse of the different societies he encountered: their religions, customs, ceremonies and way of life; on the spices and silks of the East; on precious gems, exotic vegetation and wild beasts. H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holy shoemaker, the wicked caliph and the three kings, among a great many others, evoking a remote and long-vanished world with colour and immediacy.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的创作者
· · · · · ·
-
马可·波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他家祖辈也是世代经商,父亲和叔父常奔走于地中海东部,进行商业活动。1260年,他的父亲和叔父经商到过伊士坦布尔,后来又到中亚的布哈拉,在那里他们两遇到了一个波斯使臣,并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国,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马可波罗已经15岁,他的父亲和叔父从东方回到了威尼斯,他们从东方带回的动人见闻,使得马可波罗既羡慕又向往,他也很想做一个商人漫游东方。
两年之后,马可波罗的美好愿望实现了。1271年,他的父亲和叔父再次动身去中国,决定带马可波罗同行,于是年轻...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他家祖辈也是世代经商,父亲和叔父常奔走于地中海东部,进行商业活动。1260年,他的父亲和叔父经商到过伊士坦布尔,后来又到中亚的布哈拉,在那里他们两遇到了一个波斯使臣,并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国,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马可波罗已经15岁,他的父亲和叔父从东方回到了威尼斯,他们从东方带回的动人见闻,使得马可波罗既羡慕又向往,他也很想做一个商人漫游东方。
两年之后,马可波罗的美好愿望实现了。1271年,他的父亲和叔父再次动身去中国,决定带马可波罗同行,于是年轻的马可波罗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怀着了解东方的心情,踏上了东行之途。他们由威尼斯起程,渡过地中海,到达小亚细半岛,经由亚美尼亚折向南行,沿着美丽的底格里斯河浴,到达伊斯兰教古城巴格达,由此沿波斯湾南下,向当时商业繁盛的霍尔木兹前进,继而从霍尔木兹向北穿越荒无人烟的伊朗高原,折而向东,在到达阿富汗的东北端时,马可波罗由于适应不了高原山地的生活,不幸病倒了,只好停下来疗养。一年之后,马可波罗恢复了健康,继续前进。他们启行不久又面临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艰苦行程。久病初愈的马可波罗,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下山之后来到喀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行走,抵达叶尔羌绿洲,继而向东到达和阗和且末,再经敦煌,酒泉,张掖,宁夏等地,费时三年半,于1275年夏抵达元代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上都是忽必烈夏季避暑的行宫,正式国都定在北京,当时称为大都,以后马可波罗等人到达大都,并居住10多年。
马可波罗到达大都时已经21岁,风华正茂,由父亲和叔父带着觐见忽必烈大汗。忽必烈非常高兴,在宫内设宴欢迎,并留他们在朝中居住下来,马可波罗善于学习,很快熟悉了朝廷礼仪,掌握了蒙古语等语言。忽必烈在和马可波罗的接触中,发现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对他很器重,除了在京城大都应差外,还几次安排他到国内各地和一些邻近国家,进行游览和访问。根据游记记载,马可波罗出访过云南,他从大都出发,经由河北到山西,自山西过黄河进入关中,然后从关中逾越秦岭到四川成都,大概再由成都西行到建昌,最后渡金沙江到达云南的昆明。他还去过江南一带,所走的路线 似乎是取道运河南下,他的游记里有淮安,宝应,高邮,泰州,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记载,其中在扬州他还担任官职3年。此外,马可波罗还奉使访问过东南亚的一此国家,如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的人也喜欢 · · · · · ·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马可波罗行纪》讨论材料

一个可爱外国人的叙事方式

读《马可波罗行纪》的奇疑怪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常常觉得读一本书的最好状态是空白期待,这种空白是在你没有阅读任何他者观点的情况下,仅凭你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触摸作家笔下的文字,这时你内心所形成的读后感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一种纯粹之言。在读《马可波罗行纪》之前,我只听说过马可波罗这个名字,其他一概不知。正是这种... (展开)> 更多书评 3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8 )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8.0分 236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7.5分 209人读过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7.4分 161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8.8分 1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家的书(一) (Julia 关老师)
- Around the World in 80 Books (ZZ)
- The Barbarian Empires of Steppes (Rsld(黑泥版))
- 一间美国私立中学的书单(中英对照版) (慢Man)
- English books (Emil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荆棘小鬼 2011-02-18 10:16:09
我终于知道这为神马是文献了。马可波罗认真地把忽必烈怎么选嫔妃,嫔妃分等级,怎么入宫等等步骤写得清清楚楚……--||连我都汗颜了……
0 有用 gaogao 2013-03-02 03:09:08
欢乐的流水账
0 有用 Mephistopheles 2022-01-13 21:33:13
作为通勤读物囫囵听过一遍,其意义只是在于叫自己魂飞天外,假装“不在这儿”
1 有用 无明 2023-12-27 14:23:14 上海
but even kublai khan was mortal,我认为有部分马可波罗瞎编了,肠胃真好,去得了杭州去了西藏,没水土不服,
0 有用 seesaw 2011-01-15 16:27:27
I really liked this book. I didn't have time to finish, but I bought the Chinese version to read sometime later, h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