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的创作者
· · · · · ·
-
李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 … 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说之事也。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 --《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态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何为尤物 -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饮馔部◎蔬食第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闲情偶寄"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 9.4
-
- 西厢记 8.5
-
- 苏鲁支语录 9.1
-
- 影响的焦虑 8.4
-
- 撒马尔罕的金桃 8.7
-
-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9.6
-
- 性心理学 8.6
-
- 宅兹中国 8.3
-
- 园冶注释(第二版) 9.3
-
- 气势撼人 9.0
闲情偶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1 条 )


行人间大隐之道,作俗世常变之文——从李渔生平看明末清初文人心态
明代文人中的奇士可谓多也,神算刘伯温,狂人徐文长,唐伯虎逍遥朝野外,徐霞客徒步山林间。若按传统儒家“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来看,这些优游于士林之外的“不务正业”者,实在称不上古今儒林之表率。怀着不尽相同的心情,天地间留下这些为逐与功名之外之人的笔墨与足迹,青山...
(展开)

关于《闲情偶寄》精装典藏本——黄金万两不若闲情三昧
大学时,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感觉林语堂是个有趣味,对生活很有艺术品味,也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当时我不知道他那么推崇李渔,认为他的《闲情偶寄》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推崇李渔《闲情偶寄》这本书的还有胡适、周作人、梁实秋等文学大师,胡适重史料,认为这...
(展开)

把情趣当生命的老头---李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号笠翁,还常署名随庵主人。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之苦。中年家道中落,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 以上是李渔的简介。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并不是顺风顺水,他贫困,颠沛,但是这都不妨碍他享受...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6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8.6分 5961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8)9.0分 35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7)8.3分 37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2)7.3分 2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艺学硕士专业阅读】书单 (小卡)
- 李渔著作目 (玉川一龙)
- 回雪斋所藏书 (踏碎烟花)
- 2015年读书计划 (鲁棒青年黄大浪)
- reading (Roman Holida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闲情偶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舞十弦 2010-02-03 17:52:57
古代小资的筹码
0 有用 Tyger Tyger 2022-09-23 20:57:26 上海
翻出浙江古籍85年版本,查了一下,居然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的第一个全本点校本,校点者单锦珩。其中“曲话”部分曾收入58年中国戏剧社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该社也曾以《李笠翁曲话》为题出过单行本。84年商业出版社有过一个摘选的“饮馔部”,收入该社“饮食文化丛书”。
0 有用 淮右 2013-05-21 15:18:02
日常起居,无所不及。若称闲趣倒无不可,当中可看出所谓书生之鄙俗,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对附庸风雅之人也有微词。此中有一个冬季足不出书斋而可溺溲之法,览之绝倒。
0 有用 魔鞭甩甩 2019-08-08 18:58:30
我见过最有趣的一个版本,简体竖排!!!既满足了我读竖排书的装X心理又让我读起来很轻松,妙哉~妙哉!内容更是绝倒,好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