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是王赓武先生195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所撰写的博士论文,也是西文学界第一次系统地对唐宋变革期的五代历史进行研究的著作。这本著作集中讨论了五代时期迈向统一的各种方式方法,主要从军事斗争和社会管治两方面来展开论述。虽然在此书之前,学界对晚唐五代的研究也有一些,但其内容基本不超出对政治形势的粗略描述和对军阀黑暗统治的强烈鞭笞。因此深入到对晚唐五代政治史的研究,王赓武先生的研究还是第一部,因此具有首创之功。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中譯本序
2007年版序
原版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藩帅与唐廷 883-904
第三章 中央权力的发展 883-907
第四章 梁朝与唐室中兴 907-926
第五章 对藩镇的控制 907-926
第六章 朝廷的政治权力 926-946
第七章 藩镇的衰落与新权力结构的出现 926-947
附录 五代史上河东道与河北道的联盟
史料说明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与中文词汇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2007年版序
原版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藩帅与唐廷 883-904
第三章 中央权力的发展 883-907
第四章 梁朝与唐室中兴 907-926
第五章 对藩镇的控制 907-926
第六章 朝廷的政治权力 926-946
第七章 藩镇的衰落与新权力结构的出现 926-947
附录 五代史上河东道与河北道的联盟
史料说明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与中文词汇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朱温权力的显著特点是他逐渐建立的方式,和最终确立的时间。没有戏剧性的胜利、与安禄山或黄巢并无可比之处。唐王朝政府用尽全力,通过分割藩镇来遏制有权势的节度使,所以朱温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他只能在节度使体制下前行,这一体制削弱了现存的中央政府,导致了他和其他节度使能够平行发展各自权力,不过这也限制了他们权势的扩张,作为王朝腹地的藩镇节度使,朱温没有安宁的边界。他下得不在各个方向上作战,而且除非其邻藩联合来战,不然能不能公开地表现出野心。他首先建立一支军队去“占领”相邻的藩镇,然后在自己推荐的“节度使”之下组织防御,而不必抛却作为一个朝廷选任的节度使为国守土的外衣。这是一件缓慢的事情、需要在藩镇结构内进行许多调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页 -
梁朝在10世纪从未被视为正统 (legitimate)——唐室的“中兴”(restoration)声讨了朱温的悖逆,史家也在官方记载中抹掉了这个王朝。因此许多历仕后唐及其后诸朝的官僚都情愿忘记曾从事于“伪”(false)朝的经历,因为有些人已于923年十月被惩处。此外,大部分死于梁朝的人都有显达的儿孙眷属,他们都不愿使他们的家族长期与伪朝勾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梁朝与唐室中兴 907-926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西学术文丛(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唐代财政》《诗义会通》《韩非子翼毳》《尚书集释》
等
。
喜欢读"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的人也喜欢 · · · · · ·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五代政权中央集权的政治努力
书是很好的书,但是语言不够明朗,传达观点意图有点模糊,可能是过多着笔于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过度使用尾注来阐明正文简练的内容。导致阅读体验低一些。 但是并不掩盖这本书的内容:由于五代政权更迭频繁,每一个政权的努力很容易被湮灭。作者试图厘清唐宋之交,北中国各个政权...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有没有因为看了十三邀,才寻根到这里的朋友 | 来自极地大作战 | 2024-09-22 22:58: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Stanford Univ Pr (1965)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木德参天·应县木塔记 (熊罴精的奥德赛)
-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① (皇甫杰)
- 唐学研究的旧式新法 (王观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言墨 2022-10-23 15:25:45 山东
对我来说,或许是开了一个新的兴趣点
16 有用 韧勉 2014-12-15 16:13:48
此文为作者申请博士时提交的论文,大致写成于1960年左右,此时的文章风格仍是以通论性质论述历史进程,作者从黄巢起义与节度使制度的固化还是探究唐亡宋兴的原因,以长时段研究的视角诠释五代时期政治史进程的主线。
3 有用 顾迁 2015-02-07 11:07:10
翻译啊翻译
2 有用 大中祥符九年 2024-05-11 20:27:50 福建
断断续续又读了好久。给出的框架最有启发,作为六十年前的文章应该大大支持。相比之下,《走出五代》则像是重复了本书的大量工作而得出了一些阐释力不强的结论。
1 有用 阿道克 2015-01-10 23:12:51
五代史真是乱的可以。作者功力了得。五代时期的政治结构是从分裂到统一的演化,中原内部出现强力政权逐步重建皇权和文官官僚系统,同时外部的强敌入侵也瓦解了藩镇割据的物质基础。这么看来,五代和民国真的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