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书评 (89)

Y小姐 2010-05-25 16:40:16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读书日记

知道夏志清,是因为他一手捧红了(或者说再次捧红了)张爱玲,此后一切文学史提到港台和大陆的第二次“张爱玲热”,便略不去夏志清这一笔。而夏志清之吸引我,部分原因也是其赤子之心:一般文学评论,极少有这么热情洋溢,带有这么“强烈的偏见”。 这种特点让夏志清...  (展开)
藤原琉璃君 2007-02-01 15:26:07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对照记

台湾版 传记文学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版 原作者序 一 第一段 ……一方面真不免要为下半年的生活问题着急起来…… ……不妨去见见他。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饶大卫是以反共著名的中国之友,我自己一向也是反共的,我到他办公室去见他…… ……饶...  (展开)
丁丁虫 2005-11-17 13:07:55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新批评主义的杰作

夏志清先生所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确实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一部极出色的论著。这一部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问世的论著,时隔半个世纪,仍旧具有极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极精辟的理论阐发,尤其是在大陆这样一个长期只有一种声音、一个理论的文学批评环境中,确实可以说是具...  (展开)
花差花差 2007-10-10 11:14:16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置身事外的热情

第一次看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15年前,那时候这本书还没有在国内正式出版,有同学从老师处以写论文为借口借出香港版,我就跟着沾光看了一遍。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夏志清给我的震撼,晶莹澄澈的文字,甘美清冽的观点,醇厚清新的批评眼光,比之国内看到的所有批评...  (展开)
名字写在水上 2016-07-17 18:55:48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版

夏志清論魯迅(節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图片5> 魯迅是中國最早用西式新體寫小說的人,也被公認爲最偉大的現代中國作家。在他一生最後的六年中,他是左翼報刊讀者羣心目中的文化界偶像。自從他於一九三六年逝世以後,他的聲譽更越來越神話化了。他死後不久,二十大本的「魯迅全集」就立卽出版,成了近代中國文...  (展开)
弥次郎 2015-08-23 16:39:38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版

正确的偏见

夏老在序言里开宗明义地说自己是"反共"的,这当然属于一种"个人的偏见",但是这种"偏见"对文学评论来说却大有裨益.许多左翼文学评论者在进行评论时,暴露一些良心,却免不了"精神分裂"的痛苦,日后文稿付梓,还要被旁的评论家抓牢小辫子,耻笑一番,何苦来哉? 全书着墨最多的几个作家里...  (展开)
冯佚涵 2020-06-12 10:36:47

真正的现代小说史

这才一部好的小说史应该有的样子!!! 夏志清先生自称以作品的文学价值作为自己批评的原则,他真正做到了。 衡量一种文学,并不根据它的意图,而是在于它的实际表现,它的思想、智慧、感性和风格。 读了沈从文、张爱玲和钱钟书的部分。 沈从文一章奇幻瑰丽,引人入胜。 张爱玲...  (展开)
Vonjamin 2021-08-17 17:05:35

该用什么眼光去读?

本书有其特殊的背景,不论是作者身份还是书中收录的多位研究者的作序,都脱不了“海外中国研究”的干系,故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推崇彼时的西方而反左派(夏本人也不讳言自己有此立场)。 这样的立场下的批评有其独到与深邃之处,让评论更多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的“人”本身。许多...  (展开)
谢天开 2012-03-07 17:45:25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版

四个存疑: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究竟遗漏了谁?

文学表现与探讨人性,而不为世所左右,并且在语言上富有特色。这是夏志清教授的《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大标准。 作为一位身处大洋彼的学者,夏志清在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可以让他正反的查阅国共两边的评论,又可以将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文学史的背...  (展开)
理一分殊 2020-10-12 19:46:18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版

陈平原 | 杰作的发掘与品评——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史》及其他

本文初刊《文艺争鸣》2020年第8期 1989年底王瑶先生去世,第二年出版的《王瑶先生纪念集》中,老同学季镇淮《回忆四十年代的王瑶学长》称,抗战结束回到北京,“在清华西院,他对我说过,‘我相信我的文章是不朽的’”[1]。当初读到这一段,我心头一震,被前辈追求“立言”之崇...  (展开)
铸剑非攻 2011-04-28 22:03:54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版

选家的眼光

在中国古代,小说一直是为主流文坛所不耻的小道,至清末,经由梁启超氏的大力提倡,始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文体。为小说作史自然也就是更为晚近的事情。因此,鲁迅先生在其开创性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序言中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  (展开)
绯村拔刀斋 2018-07-20 16:51:49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感时忧国还是超然于世

«中国现代小说史» 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一方面具有非常的影响力,是几乎所有七十年代后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人都无法绕开的高峰;另一方面由于其作者夏志清直言不讳的“反共”性,导致这本书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  (展开)
徵音 2015-02-15 16:33:54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艺术至上的小说史

有关这本著作的诞生机缘,夏志清先生已经在序里作过详细交待,这里本无须赘述,然有一点实值得一提——当初夏先生本想撰写一部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但他通读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后,感到那些诗歌和散文都不合他的胃口,只觉新文学里的小说部门成就最大,讨论起来也较...  (展开)
zax 2007-11-24 14:07:35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版

蛮值得看的

如果在我的阅读范围内,要拣选一本书以为最具观念冲击的话,夏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无疑会有最优势的地位。 夏这本小说史的任务是要剔除意识形态设定的框框,只是从纯粹文学的角度,来重新厘定文学史,是要“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在大陆通行的教科书中鲁迅,郭沫若,茅盾,巴...  (展开)
于小椿根 2007-07-23 20:23:52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沈、张、张、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沈、张、张、钱”      不可想象四十多年前没有“背经逆道”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话,今天我们还有多少机会知道那些曾经被刻意忽略、湮没的优秀作家。所以不特是喜欢或讨厌,所有知道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张天翼的人都应该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夏志清教授...  (展开)
加可木南 2007-03-08 17:38:14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一个小错误

2007-2-7 三 阴 读完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P286一本小说之优劣,当然不能以主题的深浅来评价,最要紧的关键是这个主题是否得到适当的处理。 P330沉溺于闹剧式地歪曲形象,最后必然是贬低人,也贬低了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这项专业。 有许多书中论及的作家作品都没有接触过...  (展开)
名字写在水上 2014-03-11 01:38:41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版

夏志清的“偏见”之功——读夏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于2013年12月29日仙逝的美籍华裔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虽然自上世纪40年代即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求学并长期任教,但很多人都还是习惯称呼他为“中国文学评论家”。我想,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他的专业主攻是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其二,他本身就是中国人。老先生1921年生于...  (展开)
朴素 2013-03-26 14:05: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传奇之书,名声显赫,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师陀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展开)
愚公 2012-11-29 17:44:27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在文学与政治之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

读完王德威的《历史与怪兽》后,接着将他的老师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拿来翻阅一过,除了夏先生得意门生在序言和导读中将六十年代初版的《小说史》的革命性突破——如将张爱玲和钱钟书列举出来,成为现代小说史中创举,至于其它的部分也就与其它的小说史相当了。我...  (展开)
于小椿根 2007-07-29 10:15:58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 上个世纪初(特别是1917-1927年)是中国文学最至关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年份。1917年1月、1918年4月,胡适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文学改良刍议》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提倡白话文,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此后的三十多年,中国文学不仅走出了自己的路...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9条)

订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