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品方: 雅众文化
原作名: Gjentagelsen
译者: 王柏华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168
定价: 42.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克尔凯郭尔“婚恋三书”
ISBN: 9787521320473
内容简介 · · · · · ·
理解克尔凯郭尔的绝佳入门读物
“存在主义之父”、19世纪著名丹麦哲学与神学家
克尔凯郭尔克氏假名虚构作品,一场冒险的心理学实验
复调式论证哲学意义上的“重复”
【内容简介】
《重复》出版于1843 年,这本小册子是克尔凯郭尔的一部假名作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却占有突出地位 ,因为它与其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他要借这部作品彻底解决与蕾琪娜•奥尔森(他们曾订婚,后克氏解除婚约)的痛苦关系,并为自己的生活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重复”。
克尔凯郭尔以康斯坦丁•康斯坦提乌斯为假名,借由实验者的角度反观自身,虚构出一个年轻人为爱情所困的故事,并以书信体的形式,论证了哲学意义上 “重复”这一概念,从而回答了“重复是否可能,它有何价值,有什么东西在重复之时获得或失去”。
重复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索伦•克尔凯郭尔
Søren Kierkegaard,1813—1855
丹麦哲学家,诗人,基督教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之父”,后现代主义先驱。他可谓19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但其观点又处于主流思潮之外,生性浪漫忧郁,是哲学史上偏居一隅的人物。出生于哥本哈根富裕牧师家庭的他,从小体弱,略有畸形,27岁时与心上人订婚又悔婚,至死单身。克尔凯郭尔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专事创作并署以不同笔名。著有《恐惧与颤栗》《非此即彼》《致死的疾病》《爱的作为》《哲学片断》等,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范围甚广,兼具思辨性与文学性。
王柏华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世界文学、翻译研究、中美文学关系、比较诗学。近年来主攻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及其跨文化阐释,与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合作主持“狄金...
索伦•克尔凯郭尔
Søren Kierkegaard,1813—1855
丹麦哲学家,诗人,基督教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之父”,后现代主义先驱。他可谓19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但其观点又处于主流思潮之外,生性浪漫忧郁,是哲学史上偏居一隅的人物。出生于哥本哈根富裕牧师家庭的他,从小体弱,略有畸形,27岁时与心上人订婚又悔婚,至死单身。克尔凯郭尔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专事创作并署以不同笔名。著有《恐惧与颤栗》《非此即彼》《致死的疾病》《爱的作为》《哲学片断》等,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范围甚广,兼具思辨性与文学性。
王柏华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世界文学、翻译研究、中美文学关系、比较诗学。近年来主攻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及其跨文化阐释,与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合作主持“狄金森国际合作翻译项目”,主编《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译有《心爱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艾米莉•狄金森传》《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等。
目录 · · · · · ·
译者前言 1
再版译序 15
第一部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乌斯的观察报告 23
第二部
重复 87
年轻人的来信(8月15日—2月17日) 99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乌斯的附带评论 137
年轻人的来信(5月31日) 143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乌斯的总结信 14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她结婚了;和谁结婚,我不知道;因为,从报纸上读到这消息的时候,我仿佛受到电击而让报纸掉落在地,并且自此之后就不曾有过耐性去进一步查看细节。我又重新是我自己;在这里我有着一个重复;我明白了一切,而生活在我看来比任何时候都美好。这消息仍然像一场电闪雷鸣,尽管我把它的发生归功于她的慷慨大度。不管她所选的是谁,我甚至不愿说“更合选的”,因为从“丈夫”之质地上看,任何一个都比我更合选,然而她对我还是显示了慷慨大度。……确实,又有什么东西能比女性的慷慨大度更美呢?让尘世间的美丽调谢吧,让她眼睛的光芒熄灭掉吧,让她挺立的形体随着年岁而弯曲吧,让那些曲卷的发束在它们被隐藏进谦卑的斗篷时失去迷人的力量吧,让她那统治世界的高贵目光带着母性的爱尽管去拥抱和守卫她所维护的圈子吧,——然而,一个曾如此慷慨大度的女孩是永远也不会变老的,让存在一如既往地酬报她吧,让它把“她所更爱的东西”给予她吧,它也给了我“我所更爱的东西”——我自己,并且是通过她的慷慨大度来将之给予我的。 我又重新是我自己。这个“自己”是别人不想从公路上捡起的,我又拥有了它。我身上的分裂被消除了;我又得到了统一。在我的骄傲之中得到认可与滋养的各种同感之恐惧,它们不再强行地隔绝和分裂。 难道这不是一种重复吗?难道我不是双倍地得到一切吗?难道我不是重新获得了我自己,且恰恰是以这样的方式:我可以双重地感觉到其中的重大意义?与这样的一种重复相比,一种世间财物的重复又算什么——这世间财物相对于精神之定性而言只能是无关紧要的?只有孩子们是约伯所没有双倍地得到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法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被加倍的。在这里,只有精神之重复是可能的,尽管它在现世之中永远也无法像在永恒之中那么完美——永恒中的重复是真正的重复。 我又重新是我自己,机器被启动了。我所沉陷于之中的各种诱惑被砸碎了;那曾将我蛊住而使我无法归返自我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2页 -
“重复”的爱才是真正唯一幸福的爱。就像回忆之爱一样,它没有希望的不安、没有“探索”的使人焦虑的冒险性,另一方面它却也没有回忆的忧伤,它有着“瞬间”的至福的确实性。希望是一件新衣服,又挺又紧又崭亮,但我们却从不曾穿上它过,因此不知道它会不会合身或者它会给出什么样子。回忆是一件弃置的衣服,不管它多么美丽,它总不再合身,因为我们已经成长而无法置身其中。重复是一件磨不破的衣服,它贴身而柔软,既不紧又不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重复"的人也喜欢 · · · · · ·
重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重复》:膨胀成了一个世界事件

【转】尚杰丨悖谬的存在与重复:克尔凯郭尔式的反思方式

备忘|克尔凯郭尔的“重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希腊人认为,认识是一种回忆,因为整个存在着的存在都曾存在;而一个人如果认为生活是一种重复,那是因为那曾经存在的存在现在进入存在。二者的运动是相反的,回忆指向过往,它所做的向前的运动是一种真正的重复,而如果使已发生的再次发生,是向后的运动,是具有“超越性”的... (展开)
【零散笔记】回忆-重复-希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只是一些流水账笔记,没有逻辑,非常凌乱。 这里的重复和享受当下是密切相关的,是意识到重复的荒谬性之后,仍是快乐的。与存在主义密切相关。 三个概念:回忆-重复-希望,对应过去-现在-未来。 向往重复需要勇气,享受重复是一种主体选择。 所有热烈的感情其实都只关乎于“我...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商务印书馆 (2019)8.9分 311人读过
-
Rivages (200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8.3分 100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互文·全部图书豆列 (互文)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Søren Aabye Kierkegaard)作品集180年 (燭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重复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轻芸 2023-06-22 20:36:39 安徽
本来是奔着《婚姻的审美效力》来读的,结果看完了这本,我觉得那本没有必要再读了。语言太诗性,我不喜欢;克尔郭凯尔对蕾琪娜的爱情很忠诚,给她自由,自己恪守重复。对“重复”概念的解释很有意味,“重复和回忆是同一种运动,只是方向相反:回忆是往后的重复,而真正的重复则是向前回忆。”生活即重复,承认重复作为原则。
1 有用 木子 2024-04-10 14:18:39 上海
迷人的写作…"唯有精神的重复是可能的,即便它不如永恒中的重复那么完美,永恒中的重复才是真正的重复。"
3 有用 sibylinsane 2023-06-07 22:49:42 上海
#你我本无缘全靠微信读书推给我还不要钱#
1 有用 西石 2023-01-30 23:16:32 湖南
23.1.30 回忆是以往的重复,重复是向前的回忆。
2 有用 Qfmfq 2021-03-06 04:03:43
在睡觉前迷迷糊糊地看完了,因为我的不理解或者不认同,难以给内容评分甚至难以判断喜欢还是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