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號和價值,還可經由重塑和轉化,提供有利於變遷的「種子」,同時還可以在變遷的過程中保留文化認同的意義。
林毓生表示,當建設出可實施運行的現代社會時,從傳統汲取出的文化成分,可以扮演著促進更勝於損害的角色功能。因此,全盤...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號和價值,還可經由重塑和轉化,提供有利於變遷的「種子」,同時還可以在變遷的過程中保留文化認同的意義。
林毓生表示,當建設出可實施運行的現代社會時,從傳統汲取出的文化成分,可以扮演著促進更勝於損害的角色功能。因此,全盤化的反傳統主義,並不必然根生於現代化過程之中或力爭現代性之際。
中國意識的危機的创作者
· · · · · ·
-
林毓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毓生,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歷史系榮譽教授。著有《中國激進思潮的起源與後果》、《思想與人物》、《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理念與實踐》等。
目录 · · · · · ·
著者弁言
前言 班傑明.史華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五四時期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之根源(一)
第三章 五四時期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之根源(二)
第四章 陳獨秀之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
第五章 胡適的偽改革主義
第六章 魯迅意識的複雜性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我研究魯迅的緣起 林毓生口述;嚴搏非整理
附錄二 魯迅的「個人主義」
附錄三 魯迅思想的特質及其政治觀的困境陳忠信譯;林毓生校訂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國意識的危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8.4
-
-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增订版) 9.4
-
- 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 8.4
-
-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 7.7
-
- 另一种士人 8.5
-
- 纷纭万端 9.4
-
-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8.8
-
- 现代中国思想史论(上下) 9.4
-
-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8.3
中國意識的危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中国意识的危机》书评作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文曾提到过所谓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代的知识分子”,并且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官方和主流的历史叙事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这一叙事试图建立一个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于辛亥革命视为“不全面的变革”,无法真正的实现“富强”的目标,直到新文化运... (展开)
閒來翻書: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 ——“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与厌世抗争的五四思想家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Univ of Wisconsin Pr (1978)8.4分 24人读过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8.6分 615人读过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
研文出版 (198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剑桥插图中国史》推荐书目 (ALE)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党史与当代中国 (momo)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國意識的危機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Jargvci 2021-11-15 21:20:49
思想家写的思想史。受困于中国传统思想中一元论、唯智论的强烈倾向,饱受传统滋养的五四知识人,在传统秩序(宇宙、政治、文化三重统一秩序)解体的环境下,循着以思想文化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全盘的否定了自己的传统。而鲁迅是其中较为矛盾复杂的,他虽站在反传统的前线,但却怀念着旧时代的美好。不过,他提出的药方“国民性问题”既是问题,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陷入了论证上的死结。在传统秩序崩溃,和以思想解决问题的传... 思想家写的思想史。受困于中国传统思想中一元论、唯智论的强烈倾向,饱受传统滋养的五四知识人,在传统秩序(宇宙、政治、文化三重统一秩序)解体的环境下,循着以思想文化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全盘的否定了自己的传统。而鲁迅是其中较为矛盾复杂的,他虽站在反传统的前线,但却怀念着旧时代的美好。不过,他提出的药方“国民性问题”既是问题,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陷入了论证上的死结。在传统秩序崩溃,和以思想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路径中,中国思想的危机无法真正解除。不过,知识人会以思想为武器是自然的,那么讨论军政要员的危机应对,恐怕更有必要。这是四年之后再一次读,能明显读出其中哈耶克自由秩序,阿伦特讨论反犹主义,和波兰尼支援意识的深刻影响。附录第一篇很有意思,林先生幼年对于中国爱与忧的体验,影响着他对鲁迅的理解。 (展开)
0 有用 lili 2021-10-20 16:19:06
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研究五四运动内在紧张。
0 有用 aspirin 2021-12-21 22:08:51
之前读过《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一文,因为知识背景并未意识到韦伯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巨大的阐释力,只觉得是篇可以再读的文章;把五四解释为一元式的反传统也只是知道而没读书。昨天想到这本书并发现他写了鲁迅就隐隐害怕自己论文核心观点被覆盖,今天读完感觉确实是这样,但还是有很多的可以做,特别是文本细读上。学科有壁垒,鲁迅研究一般都不提他,但其实有的所谓近些年来的新发现林早就提过了。最后,只能感慨自... 之前读过《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一文,因为知识背景并未意识到韦伯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巨大的阐释力,只觉得是篇可以再读的文章;把五四解释为一元式的反传统也只是知道而没读书。昨天想到这本书并发现他写了鲁迅就隐隐害怕自己论文核心观点被覆盖,今天读完感觉确实是这样,但还是有很多的可以做,特别是文本细读上。学科有壁垒,鲁迅研究一般都不提他,但其实有的所谓近些年来的新发现林早就提过了。最后,只能感慨自己少了本科几年的积累。 (展开)
5 有用 孟羊羊 2022-02-08 15:42:46
对于鲁迅的分析过于精彩,相比于对陈独秀和胡适的分析,对鲁迅文本的分析更能揭示出反传统主义者无法避免的困境,对于国家危机的诊断使知识分子不可避免思考中西学之间的关系,两者的不可兼容逼迫ta 们走向激进,而代价也是出自理性的判断始终无法与感性的抒发所兼容。换言之,不确定性带来的展望与怀旧始终难以平衡。怀旧不是念旧,只有通过怀,个体情感才能得以疏解,而这正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所掩盖的一面。
0 有用 王子毅 2022-10-29 20:00:01 广东
“毛泽东把他所强调的文化革命与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相结合作为转变中国国民性的手段,从而确保社会和政治革命的成功,他在这一点上与五四症候群是血脉相连的。”